來這一站 就是幸福

2017/10/27| ◎蔡水美/臺中報導
列印
每次來參加義診活動,看這些老朋友,就是一種幸福跟滿足,這是很重要的。記得有一部偶像劇「下一站,幸福」,我想「來這一站,就是幸福」臺中市梧棲衛生所主任陳振邦有感而說。

「父母在,人生有去處;父母去,人 生只剩歸途,因為回到家也找不到人。」10月22日是陳振邦第二次到臺中新社義診,他認為來慈濟參加活動,就算父母不在,人生還是有去處。

順著蜿延的山路而上,一路上層層疊疊的山巒,真像是一幅畫,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10月22日是慈濟與新社鄉親有約〈一個月一次〉的義診活動。早上八點不到,一百零七位志工、醫護人員及慈青〈慈濟大專青年〉陸續到達臺中市新社區的中和國小集合。

志工開著宣傳車,在山間小路穿梭,告知鄉親們當天有義診活動。住在附近的鄭阿嬤看見志工到達,隨即過來與志工話家常。鄭阿嬤說:「我知道,每二十七天慈濟就會來這裡舉辦義診。」

志工問:「阿嬤,妳今天要來看健康嗎?」

阿嬤表示,她今天沒有要看診,志工像家人一樣,她是來聊天的。原來阿嬤的孩子都住在山下,平時自己一個人住,牽著志工的手,阿嬤開始與志工聊起近況。

◎大醫王親切問診 溫暖長者心境

義診現場有內科、牙科、中醫、眼科、剪髮等。有一對老夫妻相約一起來看診,阿公看中醫跟眼科,還說中醫的洪晨昕醫師很親切,問診很仔細;阿嬤則是給蔡篤隆醫師看診,阿嬤說「我晚上都睡不著」,蔡醫師也很親切問診關心。

蔡篤隆醫師說:「當醫生不應該以賺錢為目的,病患來看診時,要給予適當的安慰、關心、勉勵,這樣可以少吃一點藥。我的孩子也是從醫,我也是這樣告訴孩子,早上可以早一點到醫院,利用一點間去病房關懷病人,下班前再次去病房關懷病人,讓病人感受到你的溫度,特別是年長的患者,這也治療的一種方式。」

每次,蔡篤隆醫師都帶著一種愉悅的心來參加義診,因平時看診也比較忙碌,來這邊看這些老人家,問診時間多、安慰也比較多,還有志工的熱心奉獻讓他也很感動。

◎往診 送愛到偏遠山區

另一組醫護人員與志工,前往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往診。每到一處,醫護人員都先幫長者量血壓、詢問身體近況,瞭解用藥情形,就讀亞洲大學的魏靖霖也跟著一起去往診。他說:「在這偏遠的山區,看阿公阿嬤們行動不便,孩子又不在身邊,慈濟的義診活動是需要的。」

臺中慈濟醫院腎臟科陳志聰醫師平常在醫院看診的時間比較緊湊,少有機會看到弱勢的病人。這次往診看到他們的居家環境之後,感覺醫療須要全人照顧,照顧到「病」有時候還不夠,要瞭解他們實際的生活,面臨到什麼樣的困難,才能提供怎樣的照顧,所以參加義診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臺中榮民總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蔡惠珠1997年中區人醫會成立時,經同事游麗桂邀約參加人醫會,並於2002年受證為慈濟委員。她表示,人醫會以尊重生命為出發點,做到全人、全方位的身、心、愛之照顧與關懷,共同為社區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服務。

蔡惠珠認為,在職場上還是要秉持證嚴師父的理念「視病如親」,要把醫療專業與人文整合用在職場上。參加人醫會二十年來,讓她最感動的是不管是大醫王、白醫大士、志工都是心甘情願、付出無所求。

心中有愛,要以行動來表達,讓人看得見。六十人次的看診鄉親感受到人醫的溫度,將愛深植人心,定能促動社會穩定、祥和。

圖左 :義診活動前大家先在操場集合,一起唱誦〈誠心祈三願〉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攝影者:楊鈞荏]
圖右 :慈青孩子在義診現場,把長者當成自己的阿公、阿嬤,攙扶、陪伴看診、領藥。[攝影者:楊鈞荏]

圖左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洪晨昕(左一)親切問診,讓臺中新社鄉親感受到真誠與愛心。[攝影者:楊鈞荏]
圖右 :志工與慈青,在義診現場與小朋友互動玩遊戲。[攝影者:楊鈞荏]

圖左 :一早就來義診現場的鄭阿嬤(左)說,志工像家人一樣,她喜歡與志工話家常。[攝影者:謝准昇]
圖右 :臺中榮民總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蔡惠珠(左一),認為人醫的工作不只是在往診及社區而已,而是要把醫療專業與慈濟醫療人文整合用在職場上。[攝影者:謝准昇]

圖左 :梧棲衛生所陳振邦主任(右二)說:「來義診看看老朋友,就能感受到幸福跟滿足」。[攝影者:謝准昇]
圖右 :臺中慈濟醫院腎臟科陳志聰醫師(站立左),分享參加義診體會到醫療需要全人照顧,照顧到「病」有時候還不夠,要瞭解他們實際面臨到什麼樣的困難,才能提供適切的照顧。[攝影者:謝准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