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博走向全世界 外語志工起跑

2018/05/10| ◎魏玉縣/臺中報導
列印
「我想要讓國外的貴賓知道,什麼是慈濟,慈濟到底在做什麼?」慈濟中區外語隊志工洪芯宜表示,臺中市政府將於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4月24日,在臺中市舉辦世界性的花卉博覽會,並從今年(2018年) 9月起試營運,預計將有五十七個國家受邀參加。慈濟基金會也共襄盛舉,有約三百坪,以環保為主軸的展覽區域,屆時將是志工向世界各國展現慈濟長期以來,致力於環保所做的各項努力。

洪芯宜提到,外語團隊配合展覽主題,積極規劃各項共修課程,從5月20日起至9月,利用每週日上午進行共修,希望讓參訪的民眾及外賓了解,慈濟在環保方面做到了什麼程度,以及從回收到大愛感恩科技產製品的一條龍運作,「就是要讓人家知道慈濟做的,促成很多人去反省,他可以做什麼。」志工朱從龍也提到,「環保,是全球都要去遵循的一個理念。」透過臺中市政府辦理花博,慈濟志工將跟隨證嚴上人的腳步,宣揚環保理念,與世界接軌。

半年以上的展覽期,光是靠中區外語團隊四十多位志工,勢難撐起此一任務,因此,團隊在5月6日下午,邀請北、南區外語團隊一起來到臺中靜思堂感恩廳參與共修,希望他們能協助承擔。會中約六十位外語隊成員,也共同聆聽美國慈濟志工蕭慈光,分享美國《法譬如水》翻譯團隊的運作方式,以及他們在當地投入社區的情形。

◎圓一個菩薩的夢 願為上人知音

長期定居美國夏威夷的蕭慈光,從2000年開始,成立《法譬如水》翻譯團隊,不僅將慈濟的理念深入美國社會,自2001年開始,協助大愛電視臺翻譯上人的開示---《人間菩提》,以及《大愛劇場》(2005年)等節目,並陸續出版上人《三十七助道品講述》和《無量義經講述》等英文譯本。

蕭慈光在臺灣念完大學後到美國繼續深造,取得博士學位返臺,曾任職臺灣大學副教授,以及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婚後與先生赴夏威夷定居。還沒加入慈濟以前,她走遍許多道場,看的都是英文版的佛書,所以她稱自己是「由佛門走入善門」。

經由慈濟志工黃思賢的介紹認識上人,她說:「我第一次見到上人的時候,就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加入慈濟,蕭慈光開始用中文學佛法,「有英文的基礎,再配上原有的中文底子,所以就從事翻譯的工作。」

上人一句話,「美國要覺悟,天下才能平安;美國不覺醒,天下難以平安。」蕭慈光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好,我來做!」她發願做上人的知音,要將上人的法教,廣為流傳全球,「透過翻譯團隊的努力,讓全球各地有英語或其他語言的菩薩行者,能將靜思法脈和慈濟宗門的菩薩法,用在個人生活,進而帶動當地社區,甚至能夠成立慈濟的社區道場。」

蕭慈光表示,多年來,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要在西方世界以英文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確困難重重,但是,目前團隊依然致力於培訓及陪伴年輕的英語靜思弟子,讓上人理事圓融的教法,得以廣布全球。她用堅定的語氣說:「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經由淨心利他的菩薩修行法門,透過身體力行,帶動美國及全球人的淨化人心工作。」

語言畢竟是溝通的工具,而有個人看法和運用上的不同,蕭慈光不諱言,「翻譯,是要靠著多年的琢磨,跟團隊一起來運作,但即使是這樣,也經常受到別人的質疑和挫折。」

遇到挫敗,一度想要停止翻譯的蕭慈光,能夠一路堅持到現在,是受到鑑真和尚歷盡千辛萬苦,依然東渡到日本傳法的堅毅精神所感動。她說,鑑真和尚動畫電影裡的「圓夢」,其實也是在描述她的心路歷程,就如她今天分享的主題--「圓,一個菩薩的夢」,「在這個夢裡頭,我們是在做菩薩的事業,這個夢是一個大的夢,對我來說,這個夢是一大事因緣。」這麼多年走過來,她堅持一個願望,就是「傳法到他鄉」。

「最主要是信、願、行。」蕭慈光進一步提到,「如果對上人的法,能夠信根堅定的話,那麼,什麼事情都簡單了,也才能夠真正去傳這個法。」

◎ 用心為要 外語重在說法

從2015年11月起,中區慈濟志工連續三年承辦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慈濟人,齊聚臺中靜思堂,進行多日的精進與尋根學習。洪芯宜表示,辦理營隊讓中區志工看到了招募外語志工的需求,遂在2016年初成立「外語團隊」,讓來自海外的慈濟家人不會因語言隔閡阻礙學習,「目前志工約有四十多位,成員包含英語、日語以及西班牙語和泰語等,其中最主要的語系,還是英文。」

外語隊運作至今,除了定期辦理共修精進之外,也經常針對翻譯上的一些問題進行溝通與建立共識,難得有資深的翻譯志工前來分享,每位外語隊的成員都把握這個機會向蕭慈光請益。

去年從桃園回歸中區的志工李怡萱就提到,外語團隊在進行口譯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翻譯時,翻譯人員要注重的到底是聲音好聽,或者是用字遣詞要優美,還是能夠精準傳達上人的法?」許多人會因為認知不同而在看法上有歧異,有些人則認為目標不易達成而減低參與的意願,如何產生共知、共識,進而共行,就是團隊經常在努力的方向。

「Don’t worry!(不用擔心!)要對自己有信心;英文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心,最重要;換句話說,要認真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聽過李怡萱的疑問,蕭慈光接口便說:「在慈濟,如果對上人的法不用心,英文能力再好,也無法傳達真正的意涵。」

她也舉團隊在翻譯的上人開示節目《靜思晨語》為例,團隊是順著上人的話翻譯,而不是替上人揣測用語後再翻,所以有時候會覺得語意上不是很順,她再次強調,「每個人都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做這件事,有什麼問題,要團隊一起討論,絕對要把握上人講述的『信、雅、達』。」

高雄區志工魏端翔,曾擔任知名廠商的法務總監,也是上人著作智慧財產權,以及慈濟多項商標權的顧問,在外語團隊深耕多年的他表示,蕭慈光和翻譯團隊都是用法脈和宗門的理念,來做上人講述的翻譯,非常令人讚歎。他說,「翻譯本身,除了文字的優雅和美之外,還要翻譯得非常正確,主要是要讓外國人能夠聽得懂,能夠理解慈濟究竟在說什麼,是有含意的。」

魏端翔提到,高雄區的外語隊,每個月有兩次共修,共修的主題都是上人的翻譯書,也就是《法譬如水》團隊所翻譯的書籍,且請專人導讀,除了探討文字上的表述之外,也藉此接引非慈濟志工的外語隊成員,認同慈濟法門,進而進入慈濟。

此次高雄區共有十幾位外語隊成員一起來到臺中,得知中區外語團隊需要支援花博,何敏滄登高一呼,「高雄離臺中不遠,共修的時候可以把資料也給我們,讓我們也來摻一腳。」頓時引起熱烈的迴響。

為了迎接花博盛會,慈濟外語團隊共同把握此一因緣,期待透過語言為媒介,將「慈濟宗門」以及「靜思法脈」的慈悲理念廣布全球,起淨化人心之效。

圖左 :中區外語隊志工洪芯宜表示,團隊配合慈濟在花博展覽主題--環保,積極規劃各項共修課程,希望讓參訪的民眾及外賓了解,慈濟在環保方面做到了什麼程度,以及從回收到大愛感恩科技產製品的一條龍運作[攝影者:游國霖]
圖右 :高雄區志工魏端翔提到,翻譯本身,除了文字的優雅和美之外,還要翻譯得非常正確,主要是要讓外國人能夠聽得懂,能夠理解慈濟究竟在說什麼。[攝影者:游國霖]

圖左 :高雄區共有十幾位外語隊成員一起來到臺中參加共修,並表達願意一起承擔花博期間的翻譯任務。[攝影者:游國霖]
圖右 :志工李怡萱((中)提到,外語團隊在進行口譯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向蕭慈光請益,「如何產生共知、共識,進而共行,是團隊經常在努力的方向。」[攝影者:游國霖]

圖左 :跟每個人握手六秒,全世界人口這麼多,要花好幾千年才握得完,所以,蕭慈光希望在座的人,把握與每個人相遇的機會,互結善緣。[攝影者:游國霖]
圖右 :外語隊成員把握難得機會,就翻譯時遇到的問題,向蕭慈光請益。[攝影者:游國霖]
圖左 :得知中區外語團隊需要支援花博,高雄區志工何敏滄登高一呼,「高雄離臺中不遠,共修的時候可以把資料也給我們,讓我們也來摻一腳。」頓時引起熱烈的迴響。[攝影者:游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