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彎腰蹲身 貼心做衛教

2018/06/06| ◎林瓊姵,魏玉縣/臺中報導
列印
「ㄛ---我在這兒!」2018年6月3日上午,慈濟人醫會到卓蘭鎮坪林社區義診,七十四歲的徐先生,原本躺在房間床上,聽到前院車子的關門聲隨即大喊,深怕到訪的人醫會和慈濟志工以為他不在家。

◎既然來了 就要幫助他

以往,人醫會固定每月來家訪的這一天,徐先生的太太總會在客廳等著,今天,大門沒關,卻不見她等門。中區人醫會召集人紀邦杰醫師,手裡拎著自家做的麵包,走進昏暗的房間,交到徐先生手上,問他,「你太太呢?」

「她前兩個禮拜被我女兒送去安養院了。」旁人有些驚訝,原來,患有失智症、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的太太,在人醫會上次來過之後就常常跌倒,已結婚的女兒不放心,將她安置到苗栗的一家安養院。

紀醫師再問:「誰弄東西給你吃?」之前,徐太太雖然罹病在身,至少還能料理三餐給先生吃。

「我的朋友阿凱會弄給我吃。」他告訴紀醫師,這位阿凱,每天還會固定時間來扶他上廁所,老人長照中心每週三次到家幫他洗澡。紀醫師聽了直說:「還好,你還有朋友可以照顧你。」

十八年前中風後,左半身幾乎已經癱瘓的徐先生,用右手和右腳使力,挪動身體到床邊,紀醫師和家訪的卓錫彬醫師,以及隨行關懷的志工,立即向前將他扶到輪椅上坐著。

記錄好在安全值內的血壓,護理師蘇瑋苓坐在徐先生身邊,「你用右腳把左腳勾起來,數到五。」「一、二、三、四、五。」接著用手托起他沾滿泥灰的右腳,拉直後讓他腳底著地,數到十…..再放鬆,數到十….在眾人的鼓勵,以及蘇瑋苓的示範和帶領下,他跟著做,也跟著數。

她擔心徐先生日漸蜷縮的左手和左腳,會萎縮得更厲害,也擔心單靠右手和右腳支撐,會因過度使用而受傷,因此,指導幾項他能自己操作的動作,自行復健。

「來了,就是要幫助他。」蘇瑋苓表示,身為專業的醫護人員,她希望每次出來義診,都可以對患者有幫助,尤其對中風患者來說,愈不動,血液循環愈差,退化也就快。她說:「他坐在輪椅上,我們的鼓勵,可以讓他更有動力。」

臨去前,蘇瑋苓不忘再次叮嚀徐先生,每天早、中、晚,都一定要做復健,他咧開因嚼檳榔而崩壞的牙口笑著說:「會啦,我會盡量。」接著告訴大家,下回來,說不定他已不住在這裡了。女兒安置好媽媽之後,也要安排他一起住到安養院,這間每月六千元租來的房子,也要歸還屋主了。

「有人照顧才好。」這兩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會來關懷他的卓錫彬醫師想到徐先生的處境,也非常不捨。唯一的兒子已過世,兩個女兒另有家庭要照顧,夫妻倆到安養機構,至少有人可以照料。

◎志工當翻譯 順利做衛教

卓蘭號稱「水果之鄉」,眼前所見,盡是綿延的梨園,待熟的梨子用水果套袋套著,點點遍布山坡,每個套袋都是梨農的經濟來源,但也透露出梨農為求收入,所付出的辛勞。

這裡住的,大多是刻苦耐勞的客家人,從年輕開始,在陡峭的山坡上耕作,有的身體早衰,有的也留下不少後遺症。

黃老太太的雙腳就因長年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導致嚴重的靜脈曲張,血管突出像小蟲般攀爬在兩小腿肚間,十隻腳趾彎曲變形,即使穿著拖鞋,也因長久摩擦破皮滲出血水。

蘇瑋苓見狀,蹲下身來用雙手捧起老太太的雙腳,仔細查看布滿傷口的腳掌,告訴她:「妳每天晚上要用溫水泡腳,水深要高過小腿,再用毛巾擦乾。」老太太是客家人,對答應對只能用客家話和簡單的中文,蘇瑋苓的叮嚀,就只能靠著志工蔡欽盛來翻譯了。

說,不如做。蘇瑋苓請老太太從高雄放假回來的兒子,打來一桶溫水,請她把雙腳浸泡在水裡。透過翻譯,要她將腳趾做縮、放的動作,數到十再停十,重複幾次後,她將老太太的雙腳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拿起乾毛巾仔細擦乾水漬,甚至扳開腳趾,用手指套著毛巾擦趾縫,一邊說:「如果趾縫不擦乾,溫暖潮濕的環境,不但易孳生細菌,嚴重時都可能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老太太的孩子都住在外面,加上她的行動力都還不錯,蘇瑋苓希望老太太每天都能照著做,促進血液循環,減緩靜脈曲張引發的相關症狀。

◎ 既然來了 就不放棄

車子在蜿蜒山路中繼續前進,來到一處邊坡旁,一行人謹慎下車,頂著豔陽,左彎上行至一處住家,對照屋後山坡上的竹林,屋子顯得特別低矮與陳舊。

屋裡住著的,是一位重聽的李阿婆,紀醫師已先行打電話給她在東勢上班的兒子,確定阿婆在家。蔡欽盛以阿婆聽得懂的客家話大喊:「阿婆,有在嗎?」同行的人也一起幫忙叫喊。許久不見回應,門也打不開,蔡欽盛說:「既然來了,就不要放棄。」他屋前屋後繞一圈,看到窗戶就朝裡頭喊。

三年前,蔡欽盛第一次看見李阿婆,那時候她為了大半輩子耕種的農地,跟縣政府間起爭執,便將自己關起來不與外界接觸,看到慈濟志工也不理會;一年後再見到她,雖然還是不說話,但已經願意接受慈濟人到訪了。

這次,他早已迫不急待要來看她,明知她在裡面卻無法應門,蔡欽盛扯開喉嚨,用客家話一遍又一遍喊著:「阿婆!阿婆!」

門,終於開了。阿婆感冒了,渾厚的痰音隨著呼吸一輕一重。蔡欽盛坐在她旁邊,口幾乎貼到她的耳朵問,「有吃感冒藥嗎?」「有。」短短一個字,他卻很開心。

「我不知道,能夠把人心融化的溫度是幾度,可是,我知道,我們慈濟人的熱情,絕對可以融化一個人的內心。」看到阿婆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咧開嘴笑了,臉上的線條也明顯柔和許多,蔡欽盛比任何人都高興。

除了到個案家中關懷,人醫會還在坪林社區文康中心設置一般內科、牙科和中醫科醫師等駐診;志工黃億青也發揮所長,為當地鄉親提供義剪服務,整個上午人來人往,為一向寧靜的山間聚落,增添許多熱鬧的氣息。

卓蘭山區,地處偏遠,雖然交通道路暢通,但是對行動不便的人來說,不會開車也無法坐公車,只能靠著在外工作的年輕人,放假回來帶他們就醫。鄉親們日夜相繼,只能望著綿延不斷的山巒。最盼的,除了兒女的身影,應該就是每個月固定造訪的人醫會和慈濟志工了。

圖左 :卓蘭山區以老人和小孩居多,牙科醫師林淙祺(左)仔細為小朋友看牙,並盛讚他們口腔衛生做得很好。[攝影者:劉勝爵]
圖右 :卓蘭人醫會幹事卓錫彬醫師投入義診已將近二十年,對於關懷對象的家居情形都聊若指掌。[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黃老太太的雙腳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十隻腳趾彎曲變形,腳底因長久摩擦破皮滲出血水,蘇瑋苓(中)蹲下身來指導她每晚要用溫水泡腳,再用毛巾擦乾,連趾縫也不能放過。[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護理師蘇瑋苓請已中風十八年的徐先生,用有力的右腳把癱瘓的左腳勾起來,數到五,再放下數到五…….指導幾項他能自己操作的動作,自行復健。[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慈濟人醫會和志工定期到個案家關懷,臨去前以「祝福歌」祝福他們平安健康。[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藥師王迺淇是第一次參加慈濟人醫會的義診,看到大醫王們很有愛心和耐心為偏遠的鄉親提供義診服務,內心很感動,也願意再次投入。[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能說流利客語的志工蔡欽盛(左),在整場義診中承擔翻譯要角,讓醫護團隊的叮嚀與關懷,可以順利傳達給個案。[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甫受證不到一年的王億青(右)發揮專長,為當地鄉親提供義剪服務。[攝影者:劉勝爵]
圖左 :義診活動結束,大家齊聚坪林社區文康中心,分享參與的心得和收穫。(圖中分享者為牙科醫師林淙祺)[攝影者:劉勝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