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期待 是最有價值的回饋

2018/09/23| ◎林美宏/臺中報導
列印
又是新學年度的開始,「慈濟臺中分會兒童親子成長班及慈少班」一百四十位學員和一百三十五位家長,在中秋節連續假期的9月23日熱鬧開營。延續上學年度的「八正道」,透過活動培養學員的自我覺察和專注力,在實作體 驗和現場驗收,加強「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觀念,真正落實到生活中。

◎ 新學期 歡喜開營

闊別兩個月的暑假,雖然開營巧遇三天連假,卻抵擋不了學員和家長的興奮心情。早上七點開始,臺中分會的福慧廳上,除了工作人員,學員們也路續地到來。

把頭髮中分,編成兩條整齊的辮子,個子嬌小,模樣可愛的游沁恩,由爸爸游盛貿的帶領下,在報到的長桌上尋找自己的姓名。而承擔隊輔的媽媽陳映之早已拿著舉牌,等待組隊的學員入列。

此時報到處,出現了一幅一家五口笑紋紋的幸福畫面。吳義明和鄭麗寬帶著小學五年級的吳宜婷和三年級的吳韋翔,還有一個膩在身邊的年幼女兒。因為年齡不同,隸屬不同隊的姊弟倆,各自在自己的小隊名單上簽到。

為了參加親子成長班,沒有出遠門度假的學員和家長們,報到後,立即前往自己的隊別方向走去。正、副隊輔見隊員走來,趕緊迎前寒暄問好,在確認姓名的同時,發給名牌。接著教合掌、問訊、打手印及禮佛,就帶領他們依序排成一列。但是一見到「久別重逢」的「朋友」,孩子和孩子、父母和父母,便不自主地聚在一起閒話家常起來。

◎ 舊生續留高 課務細規劃

基於上學年分站課程,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這學年的舊生續留率高達八成,為此課務團隊還是依「八正道」為主軸,以輪站實做方式,加深學員對八正道的認識。如何在相同的課程中做改變,引起學員的興趣,這對第一次擔任課務長的張瓊文,有些挑戰。

張瓊文表示,為了因應這次兒童慈少親子成長班舊生的高報名率,課程延續儀軌常規,為加強訓練,讓孩子融入日常生活中,在食、衣和行的方面,透過更有趣的遊戲,藉由團隊合作,讓學員探索自己和體驗人際關係的重要。

學員手冊的設計,則是讓孩子更了解課程強調的部分在哪裡,例如能準時來上課、衣服是否穿戴整齊等等,都有設站幫他們蓋章,集滿章,就能得到一張貼紙。手冊上總共有八格,每一個月得到一張,拼滿手冊裡的格子,就代表他全勤了。

課務團隊有感於現代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和3C產品中,這學年度也安排了戶外活動,讓學員們多多走出戶外去探索世界,並增進與人和大自然的互動。

◎ 分站遊戲樂趣多

在班歌〈小太陽的微笑〉中,隊輔們帶著組員,魚貫似地穿過秋風輕輕吹來的涼意,由福慧廳拾階而上到講經堂。在《般若波羅蜜心經》偈頌聲中靜坐定心後,由郭美芳老師帶領進入「八正道」主題。

手上舉著一尊布袋戲偶,郭美芳化身戲偶,分享一段最近發生在南臺灣的「823水災」,「海燕颱風」、「山竹颱風」為日本跟香港帶來如電影「明天過後」場景的駭人影片,告訴現場所有人,人心不調影響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反撲在人類身上的傷害,是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需要每個人痛定思痛,從自身的內在風暴調整起,才能減少外在的風暴。而「八正道」正是佛陀教我們消除煩惱的八種方法。

這八種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或途徑,就從「行」得「正」開始。

在分站活動的「一定行」裡,站主發給每位學員一本書,放在頭上,在雙手自然擺動下,繞著四邊形的教室走。正處於喜歡跑跑跳跳年齡的孩子們,書一下子就從頭頂上溜下來,立刻引來了無數的驚呼聲。看著游沁恩嬌小的身體頂著書本,穩健地「行」,此時好動的吳韋翔也跟著慢慢的「定」了下來,他學著小心翼翼的挺直身體,愈走愈「正」的他,不再發生掉書情況了。

一切都講求端正,透過「『衣』『啟』創意」,每組輪番上陣,讓臺下其他組隊員來「找碴」;並進行評分。「襪子給兩分」、「衣服給四分」「頭髮給三分」⋯⋯站主問給分的人:「為什麼只給兩分啊?」

「因為有三個沒穿襪套!」

「他衣服沒紮進去;釦子沒扣好。」

「劉海太長要夾起來」⋯⋯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語說出別人不足的當下,也間接提醒自己下次要注意服裝儀容,這不僅是維護團隊的成績,更是莊嚴自己的第一步。

來到C站的「『食』在好滋味」,每個組員利用手上的彈珠,將呼啦圈裡的八顆彈珠彈出,每彈出一顆,就給一張拼圖,直到八顆彈珠都不在呼啦圈中,就可以拿到全部的拼圖,解碼出這堂課的主題。

第四小隊拔得頭籌,當一張張的拼圖放到呼啦圈中要做組合時,眼尖的游沁恩提醒夥伴:「顛倒了!」當圖轉正拼進缺口後,吳韋翔很快地又補上另一處缺口。在大家七手八腳的合作下,拼圖大功告成時,組員們紛紛說出圖中的物品─ ─環保碗、筷子和杯子。

站主林靜宜要大家拿出隨身攜帶的環保餐具,在「食在好威儀」的口號─ ─「左手持碗像龍口,右手持筷像鳳頭,龍鳳會合好莊嚴,以口就碗慢慢用」中,展現帝王相食的威儀。

兒童班課程,在「相親相愛」、「『衣』『啟』創意」、「美麗『心』『視』界」、「一定行」和「『食』在好滋味」五站中,讓學員透過有趣的遊戲和童玩,學習儀軌,並現場驗收,這種寓教於樂的方法,比教條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大得多。

◎ 最有價值的「期待」

分站結束後,學員回到講經堂和家長分享活動的成長。之前是在民權聯絡處,因為搬家的關係,第一次來到臺中分會參加親子成長班的陳映之,聽到女兒游沁恩主動提出要上臺分享時,她非常的緊張。「但是看到孩子這麼勇敢,父母當然也不能漏氣,我就是被她影響,才站出來的。」陳映之接著分享參加兩年來的感想,「能夠在一個善的環境裡面,學習善的知識,這是非常棒的,我很開心可以來到這裡。」

臺風穩健的游沁恩則說,「我覺得今天的闖關都很好玩!」

一家五口的吳義明和鄭麗寬夫婦,帶著女兒吳宜婷、兒子吳韋翔,還有一直躲在媽媽身後的小女兒,也一起上臺分享。

已經連續參加親子成長班五年的鄭麗寬,回憶起第一次參加親職講座時,小女兒還在手上抱。當時講師以自身的育兒經驗,分享「陪伴」的重要,讓她非常的感動,更是成為她們夫妻五年來堅持的動力。

為了陪伴孩子成長,只要時間允許鄭麗寬夫妻一定都出席。她說:「每一次活動結束後,藉由慈濟人分享他們的育兒之路,我跟孩子的爸爸也會去思考,未來的育兒之路要怎麼走。還有小孩子在每一次的課程後,都可以感受到他們都是很開心的。」鄭麗寬開心地轉頭看著小女兒,「我後面這個,明年也可以報名了。」

吳義明則說:「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長,都希望小孩向善,所以未來我會鼓勵孩子繼續參加慈青,畢竟這些活動是一般生活上或學校比較體驗不到的課程。」有感於現在孩子跟自己年代的倫理道德有落差,五年來吳義明在慈濟課程裡看到希望,這也是他期待孩子能一直在善的環境下成長的原因。

在學員的分站時間,家長則參與親職講座,吳義明在聽完潘癸舟和蔡明模兩位訪視幹事,針對國、內外的災難分享後,感觸很深的他說:「回家後一定要告訴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站在一旁的吳宜婷則靦腆地說,「我已經參加第五年了,每一次上課我都很期待,謝謝大家。」一句期待,讓司儀賴研如有感而發,語調激動地說,「宜婷,妳這一句話,讓所有的工作夥伴都感到『很有價值!』」

孩子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慈濟臺中分會兒童慈少親子成長班」以「八正道」入心,讓孩子在每一個當下都能保持清淨,只要心不被外境所轉,就不會隨波逐流。

圖左 :又是新學年的開始,「慈濟臺中分會兒童慈少親子成長班」,在一百四十位學員和一百三十五位家長,在合掌問訊中莊嚴地開營。[攝影者:黃丈綸]
圖右 :守護健康的人醫會團隊,正為身體不舒服的學員舒緩不適感。[攝影者:黃丈綸]

圖左 :課務長張瓊文表示,為了因應兒童慈少親子成長班舊生的高報名率,課程延續儀軌的加強訓練,透過更有趣的遊戲,藉由團隊合作,讓學員探索自己和體驗人際關係。[攝影者:蔡承翰]
圖右 :游沁恩的爸爸游盛貿(中),專注地聆聽郭美芳「八正道」主題中的介紹。[攝影者:蔡承翰]

圖左 :愛笑的吳宜婷(左),沈思在大家來找「碴」,留海未夾髮夾的懊惱中。[攝影者:蔡承翰]
圖右 :游沁恩(前二)嬌小的身體頂著書本,穩健地「行」走。[攝影者:蔡承翰]

圖左 :訪視團隊蔡明模在家長的親職講座中,分享慈濟在海、內外的災難中援助情形。[攝影者:黃丈綸]
圖右 :鄭麗寬、吳韋翔、吳宜婷、吳義明(左起),還有一個躲在媽媽身後的小女兒,一家五口相互「陪伴」在親子成長班裡五年不缺席。[攝影者:蔡承翰]
圖左 :因為搬家的關係,第一次來到臺中分會參加親子成長班的家長陳映之,分享著,「能夠在一個善的環境裡面,學習善的知識,這是非常棒的,我很開心可以來到這裡。」[攝影者:蔡承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