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館宣導環保 回收素材利用大

2018/11/28| ◎吳淑鐘/臺中報導
列印
2018年11月17日,花博慈濟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八十九位導覽志工,於早上八點半準時抵達現場,窗口劉秀美叮嚀大家要謙虛、委婉、宣導全面禁菸,維護動線順暢,以笑容與會眾互動,展現志工的親和力。

◎環保 學問大 家人總動員

地球上的海洋、陸地、大山,孕育著一切大自然的生物,友善、造福人類,卻被人類短視近利的自私行為大肆破壞。這一站影片作者以擬人化的方式,詮釋出它們對未來生存環境的恐懼,有一天它們活不下去了,人類也終將走上滅亡,期許藉由環保科技人文館宣導,喚醒人類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的急迫性。

現在大量的寶特瓶對環境污染嚴重,慈濟志業源於上人愛惜物命的理念,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團隊,讓寶特瓶可以回收再利用,志工現場操作將已經壓磚粉粹的保特瓶塑膠顆粒,倒入高溫熔膠抽絲的機器,最後將溶出的七十二條奈米線才能製成一條織布線。

志工邊操作邊向遊客說明,回收寶特瓶可織出質地優雅的服裝,和一切奈米的日常用品,美觀耐用;六十七隻寶特瓶就可以製成一件毛毯,賑災時送到災區,及時給災民溫暖。團隊們大力宣導要減量寶特瓶,出門盡量攜帶環保杯開水,若買了寶特瓶裝水,也要做到將它回收再生利用,賦予它新的生命。

國小生廖家瑩全家三代同堂一起逛花博,首站就選擇來到大愛科技環保人文館。一進來,就被地球暖化之北極熊生態危機所吸引,仔細凝聽志工廖登奮解說:「地球暖化,氣候變遷,所有的大地都已經被汙染了,海水溫度也提高了,當它被蒸發到雲層中,就開始下暴雨,或者是乾旱而導致缺水缺糧,空氣品質變得更糟,造成所有的生物都受害。」

「而這個惡因都是人類所導致,大自然其實不需要我們人類,盤古開天以來,他們在地球中扮演著共生息的說法者,維護良好的自然生態。是人類有一缺九的慾望無窮,一直開採大地,破壞大自然……人文館所展出的地球暖化的十大危機,希望能提醒眾人反思當前最重要的環保議題。」廖登奮懇切呼籲。

身旁的阿嬤笑著跟志工說,家瑩原本很愛吃肉,但有一次看到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宣導影片,從此在學校就改訂素食午餐,只有偶爾還吃麥當勞,家瑩也說:「北極熊因地球暖化,導致北極融冰,迫使牠們沒有家也找不到食物而逐漸滅亡,真的好可憐,我以後再也不吃麥當勞了。」

環保十指口訣,這一站志工簡錫堅帶動廖家瑩全家:「舉起你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瓶、瓶、罐、罐、紙、電、1、3、5、7,當你數完手指頭,就學會所有可回收物品的種類。」

連呼兩次,數了手指上的口訣,家瑩的表弟簡愷宥就已經朗朗上口,自告奮勇上臺跟著志工重複帶動現場參訪的會眾,認識這些日常要回收再利用的淘汰物品。現場人人給於簡愷宥熱烈的掌聲,讓他更有自信:「愛護地球,由我做起就對了。」

一大早見到孩子們雀躍地來到早餐車,志工林麗娟見生意上門,笑臉迎人趕緊招呼:「早餐車開賣囉!大家還沒吃早餐吧?來來來,漢堡、三明治、飯糰......通通有,想吃什麼?我為大家點。」

也是一家三代同來參訪的阿孫仔王翊丞和王翊凡站在早餐車前考慮了很久,不大好意思點,志工林麗娟輕聲地說:「我們就吃牛肉漢堡好嗎?」弟弟王翊帆點一點頭。

林麗娟說:「但是吃之前我們要先了解牛肉漢堡的碳排放量有多少?如果你每天早餐都吃牛肉漢堡,一年要製造出1,642公斤的CO2,一年就需種植一百四十九棵樹,才能吸收這些碳排放量。」

一旁的哥哥王翊丞張大眼睛地說:「那我改吃蔬菜包子好了。」林麗娟大讚:「從吃牛肉漢堡到改吃蔬菜包子,進步神速,說明了愛護地球環境有你真好,只要願意改變飲食就可以做到。﹗」

兩兄弟闖關成功,拿著環保闖關集點卡一起來到兌換結緣品處,各自領了一份由廢木材回收製成的精質手機架,志工告訴他們,「這也可以做為鑰匙圈喔。日常生活中只要多一份用心,就可以將原本要丟棄的垃圾,回收再製,創造它亮麗的物命價值。」

最後哥哥翊丞在刊板上寫上自備餐具,並畫下了要用心愛美麗的地球。剛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弟弟也在刊版上用整齊筆畫寫下回收再利用的拼音。讓志工們讚嘆:「你們都是地球最好的朋友。」

被問及孩子如何教得這麼好?媽媽王雅琴說:「小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為環保為健康,養成出門一定攜帶隨身五寶,自然我們也這樣教育小孩。」

◎吸收環保知識 校園努力推廣

當山林被盜砍,肆意開墾,一下雨就土石流崩塌。「你們知道為什麼要種樹嗎?是因為種一棵樹,可以吸收12公斤的二氧化碳,它會釋出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燃燒化石原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暖化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除了要禁伐亂砍,還要多種樹。」在土石流這一站,志工呂良宜也積極呼籲,淨化空氣維護生態環境多種樹。

「慈濟志工做事分工緊密。這是很值得大家學習的。」天主教曉明女中的三位修女,仔細參訪館內的每一個環保議題,劉修女表示:「無論是節水,減碳、回收再利用,以實際操作的方式,有很好的方法和知識讓人帶回去力行。」

又說:「曉明女中長年以來很注重環保,除了老師每年要參與四小時的環保課程,也教育學生力行環保,比如資源回收分類,也鼓勵畢業生能把制服捐出來給新生學妹們繼續穿。」

劉修女繼續說:「學校從民國九十五年以前,就讓學生自帶餐具用團膳,雖然我們在專業科技再製這部分做不到,但會把今天所看到的,回去再加強宣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大家都感受得到,作為一個地球公民,愛護地球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

◎塑膠回收利用 巧手創新小物

「張力韌性高的屬PE,這類塑膠袋即使表面有度膜,仍然可以在高溫處理時,將度膜分離浮上表面時,再做分離取出,還是可回收喔﹗這和PP質塑膠袋一樣可還原塑膠粒,回收再製,重複使用。」志工鄧淑芬解說塑膠袋回收分類有方法,讓現場會眾覺得很受益。

今天館內最具人氣的還有回收打包帶製作的小魚書籤,負責志工許越芳和羅麗玲,編織小小魚的過程已經讓他們的手指感覺到會痛,但她們在現場仍不停為館內絡繹不絕的參訪者,重複教導製作方法,忘了先前已經在痛的手指頭。但看大家耐心完成手上的小魚作品,越芳和麗玲忙得不亦樂乎,成就感顯現在笑臉上。

堅持企業文化和社會公益並進的盈錫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由公司員工所成立一支志工服務隊,今天他們利用假日陪伴「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學員來參訪。

盈錫志工隊林金銳先生,負責這趟參訪的攝影紀錄,他用鏡頭拍攝到許多學員們眼睛發亮的驚喜。「在這裡已經將環保相關的資訊,透過實作導覽讓參訪者印象深刻,環保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不分長幼,人人隨手可做,只要轉一個心念,愛地球很簡單,水立方的數據,警告我們可喝的水只剩千分之一,當下我才知道,珍惜水資源很重要。」

來到最後一站,志工葉玲亨親切的解說牆上5R的海報,為大家做最後總複習,5R「Rethink/ Refuce(拒絕使用)、Reduce(減少使用)、Reuse、(重複使用)Repair、(修理再使用)、Recycle(回收再利用)」,將它們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愛惜物命,從堅持到養成習慣,做為地球公民就要隨時隨手的力行,為愛護地球環境盡心力,化解地球危機現有的哀愁,用心經營它的美麗和活力。

圖左 :志工邊操作邊向遊客說明,六十七隻寶特瓶就可以製成一件毛毯,賑災時送到災區,及時給災民溫暖。[攝影者:王佩娟]
圖右 :數了手指上的口訣,廖家瑩(中)和妹妹以及表弟簡愷宥就已經朗朗上口,自告奮勇上臺跟著志工重複帶動現場參訪的會眾,認識這些日常要回收再利用的淘汰物品。[攝影者:王佩娟]

圖左 :王翊誠在刊板上寫上自備餐具並畫下了要用心愛美麗的地球。剛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弟弟,也在刊版上用整齊筆畫寫下回收再利用的拼音。[攝影者:王佩娟]
圖右 :土石流這一站,志工呂良宜也積極呼籲,淨化空氣維護生態環境多種樹。[攝影者:王佩娟]

圖左 :天主教曉明女中劉修女(右)表示:「作為一個地球公民,愛護地球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攝影者:王佩娟]
圖右 :志工鄧淑芬解說塑膠袋回收分類有方法,讓現場會眾覺得很受益。[攝影者:王佩娟]

圖左 :看大家耐心完成手上的小魚作品,志工許越芳和羅麗玲忙得不亦樂乎,成就感顯現在笑臉上。[攝影者:王佩娟]
圖右 :盈錫志工隊林金銳先生(右)負責這趟參訪的攝影紀錄。他用鏡頭拍攝到許多學員們眼睛發亮的驚喜。[攝影者:王佩娟]
圖左 :來到最後一站,志工葉玲亨親切的解說牆上5R的海報,為大家做最後總複習。[攝影者:王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