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服務 期待疫情後的擁抱

2020/05/14| ◎曾奐珣/北加州分會報導
列印
前年(2018年)11月北加州的坎普山發生火災,「康考」是距離火災區較偏遠的社區。直到目前,大多數災民的生活,仍未從山火的毀滅中恢復,只維持基本生活需求,依然掙扎度日。

目前,世界各地許多地區,仍生 活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巨大效應之中。對於住在北加州康考山區裡的災民而言,災難像是海邊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當他們還在努力地從前年 (2018年)的災難中復原,身心仍處於恐懼中,新的災疫又席捲而來,讓他們的生活再度陷入混亂。

◎善愛悄悄循環 免費供餐送暖

坎普山火災的災民泰莉(Teri Rubiolo)是康考「我是」花園(IAM’s Garden)的創辦人。一週六天裡,她每天煮超過一百份餐食,免費供應給社區裡的四十個家庭。儘管疫情帶來了新的挑戰,泰莉依然繼續提供餐食的服務。「我們屬於基本服務,所以一直做購買食物、必需品與送餐等任何該做的事。」

慈濟志工了解社區裡的許多家庭,對「免費餐食」供應的需求非常迫切,考量到泰莉工作安全的需求,因此為她帶來了一些基本的衛生用品,例如:口罩、手套和酒精濕巾。

「即使疫情嚴峻,我還是決定不停止供餐服務。」泰莉在準備餐食時,特別確保自己勤洗手,廚房的檯子都用消毒紙巾擦拭乾淨。她曾調查大家是否想要繼續供食,或者把食物留在門口?「他們都不想停止供餐。」

泰莉是慈濟坎普山火中,長期災難輔導的個案戶,因此她本身也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不過,她慷慨無私的個性,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排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例如:這一次獲得慈濟發放的現值卡和捐贈的衛生用品,她立即想著要轉贈給更有需要的人。

◎災民接連受苦 慈濟持續送愛

泰莉表示,幾天前有一名女士來找她。那位女士的丈夫,明天(4/30)就要從臨終關懷中心回到家裡,她需要一些衛生用品。「這時機太巧合了!她明天會過來,從帳篷裡取一些物資回家。」

泰莉所提到的「帳蓬」,就搭在她的院子裡。大帳篷內都是來自各個組織捐贈的食物和物資,任何有需求的康考鄉民,都可以免費領取。此外,還有兩個拖車屋,一個是她和先生的臨時住處,另一個是為社區人民準備餐食的廚房。兩個拖車屋中間的大冰箱是「社區冰箱」,裡面有幾十盒的牛奶和冷藏食品。

巴拔.木加馬爾(Baba Kauna Mujamal)是泰莉的災難個案輔導員,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當他問及是否可以在泰莉家前設置桌椅,進行「現值卡」發放,她大方地答應。

康考山區的房子跟城鎮的建設不一樣,是非常分散的。泰莉說:「疫情並沒有為這裡的生活,帶來太多的改變。鎮裡的情況不同,有許多商業活動;不管你去到哪裡,都會接觸很多人。」

對於康考山區的坎普災民而言,疫情帶來生活上最大的衝擊,是人與人之間「親密感」被剝奪了。泰莉表示,有些人說「我很想念擁抱。」她安慰對方,這場疫情很快地就會過去,你就可以重新擁抱了。大家都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圖左 :坎普山火中長期輔導個案戶(Teri Rubiolo)慷慨地在家前設置一組桌椅,讓慈濟志工巴拔·木加馬爾(Baba Kauna Mujamal)進行現值卡發放。[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兩個拖車屋中間的大冰箱是「社區冰箱」,裡頭有幾十盒的牛奶和冷藏食品。[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泰莉每天在這小小的拖車屋裡準備約一百一十二份到ˇ一百四十份的餐食。[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泰莉(左)、雪芮兒(中)與災難個案輔導員巴拔·木加馬爾(右)分享災後重建的困難重重。[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一隻眼失明的雪芮兒仍在災後重建中處處碰壁。泰莉每週一次會去載雪芮兒到自己家領取一些生活必需品。[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泰莉的家不僅是自己的家,也是社區的餐廳和物資中心。[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泰莉所提到的「帳蓬」,就搭在她的院子裡。大帳篷內都是來自各個組織捐贈的食物和物資,任何有需求的康考鄉民,都可以免費領取。[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泰莉慷慨無私的個性,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排在自己的需求之上。[攝影者:曾奐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