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之旅 汲法水潤身心

2018/05/20| ◎莊文昭,施金魚/南投報導
列印
5月19日早上六點多,來自南投、草屯、埔里、竹山四個和氣區的四百位南投區慈濟人齊聚彰化火車站,搭乘慈濟列車前往花蓮心靈故鄉,展開為期兩天的「南投合心區精舍朝山暨志業體巡禮」,個個掩不住雀躍的心情。

在合心團隊彭秀蓁的回憶裡,早期年年帶領慈濟列車回花蓮尋根,每一回無不是心靈飽滿的充電。她期待南投慈濟人能再次啟動慈濟列車,藉尋根之旅對內凝聚慈誠委員的初發心,在菩薩道上精進不退;同時對外接引社區志工能更了解慈濟而發心同行菩薩道,這個心願去年得到上人的慈允。經過合心團隊精心規畫,時值慈濟五十二周年慶,尋根之旅如願成行。

◎佛法在人間 一步一腳印

六小時的車程,不空過。志工首先帶動手語歌,炒熱愉快氣氛,隨後資深志工林慎、洪浚圭、陳琬愉等多人分別至八個車廂分享「我這樣做慈濟」、「竹筒歲月」、「清淨在源頭」等主題。法脈宗門舊法新知,穿插著趣味帶動,時間就在熱烈互動中飛逝,下午一點多來到花蓮靜思堂。

活動安排十分緊湊,行李安置好隨即進行「慈濟志業博覽館」巡禮,見證全球慈濟人大愛的足跡。來自南投的社區志工簡淑靜,專注地聆聽志工的導覽。她說,導覽志工以慈濟人實做的事蹟來印證佛法,而且解說方式活潑逗趣,讓人很容易明瞭,也容易記得。

看了慈濟遍及世界各地的救災事蹟,南投社區志工吳季花深深覺得能當個救人的人是很有福報的,被救是相當無奈的;就像九二一大地震時,雖然各方都來救援,但身為災民,還真是苦不堪言。

雖然只是短短一小時的停留,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透過一張張照片及解說,留下深刻印象,帶著一顆感動的心奔向企盼中心靈的家。

◎朝山悟自性 顧好一念心

步入靜思精舍,每一顆雀躍的心漸漸地沉靜下來。眾人踏著整齊的步伐在陶藝坊前的朝山步道上立足,此時天上祥雲繚繞,清風習習,十分宜人。

「朝山在古代稱為朝聖,就是朝向聖人的境地。」德杭師父叮囑朝山隊伍要整齊莊嚴,並為大眾說明朝山儀軌。「要觀想前有佛菩薩,左右是累生的父母,後有苦難眾生,將朝山功德迴向給他們。」德杭師父並期勉大眾,走入慈濟世界修福修慧,若遇人事磨合不順遂要懺悔;做一個清清淨淨的慈濟人,並發願生生世世追隨上人。

在精舍師父的帶領下,隨著佛號聲,三步一拜、步步虔誠,向精舍大殿邁進,浩蕩長隊伍,整齊莊嚴。

「這次真的回來了,而不是只在電視上看到而已。」能夠回到想念的心靈故鄉,埔里社區志工劉英彩心中莫名的感動,淚水止不住的滑落。行步間,思緒澎湃,「為何總是在煩惱裡鑽牛角尖呢?是我自己在障礙自己……」反觀自省,她不斷地懺悔,祈願能夠收攝好自己的心,也祈願上人法體安康。

在朝山隊伍中穿著慈青制服的簡汝珉特別顯眼,她是慈濟科技大學的學生。知道媽媽要來參加,她也報名。在三步一拜與佛號聲中,她將身心放鬆沉澱下來,安住在當下,煩惱盡消。從中體會師公上人常說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的期許。

埔里社區志工游淑惠挺直背脊、虔誠合十,望著前方蜿蜒的路途,感覺正如人生路一般有時彎曲、有時顛簸,偶而還會有些震盪。在禮拜當下,既感恩一路上有親朋好友的互相扶持,更覺得有幸走入慈濟,聽聞上人的法之後改變了人生觀,但也懺悔自己怠惰不精進。在淋漓汗水和淚水交織下,心靈得到了淨化,進入主堂後感到輕安自在、寧靜祥和。

朝山圓滿,德宇師父勉眾:朝山之路是彎曲的,但目標是固定的朝向心靈的家──精舍前進。人生路上有如明燈般的上人指引正確方向,走在這一條路上愈久愈法喜。莫忘上人的教勉,人人心中有個靈山塔,要將清淨光明的自性在生活中展現出來。

◎以法轉念 身心得自在

晚間,分組與精舍師父飲一杯智慧法水。於主堂前廊道,五、六小組的草屯志工一一分享朝山心得,並請德桔師父釋疑解惑。

草屯區慈誠林誌偉面對工作上人事的刁難,承受著工作壓力,覺得慈濟的柔和忍辱衣在公司似乎用不上。

德桔師父勸勉:要學習「常不輕菩薩」,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法要用在生活中,心念一轉,法輪轉,運就轉。若能將對方看成自己的「小雞」般質直柔軟以對,或許將來就多一位「小雞」,一而十至百千萬,布善種子遍功德田。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去做就對了。

感恩堂裡,德林師父與學員分享他皈依上人的因緣。二十年前,她打電話到臺北分會只是想繳功德金,但接電話的師姊鍥而不捨的要他親自走一趟了解慈濟。她實在很忙,本想掛電話的,但感受到師姊的熱誠,讓她不好意思掛斷。結束通話時,師姊對她說:「我等妳喔!」因為這一句話,德林師父走進了臺北分會,不但加入會員,一年後來到靜思精舍,成為上人座下的出家弟子。

聽了德林師父的故事,竹山區委員劉綿心有所悟:「我們要學習早期志工的精神,遇到有人想了解慈濟,要不厭其煩地解說,不但要募款,更要募心。」她也要牢記師父的教勉:「在做事當中,要體會上人的法。」

另一組,草屯社區志工簡淑麗向德瑋師父請法,有關自己的一場病。二O一五年歷經四、五位醫師的檢查都說只是子宮肌瘤,沒問題,做追蹤即可。不料後來身體不適再次檢查,卻被宣告罹患惡性腫瘤。

德瑋師父開示道,身體生病了已是苦,若心理再跟著生病,那就會苦上加苦,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遇惡緣要懂得轉念,轉念如翻掌那麼容易,只看自己願不願意。簡淑麗聞後省思,既然生命的長短無法掌握,就把握能付出的當下,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對的事做就對了。

首日的活動,就在飲法水之後落幕,帶著滿懷的感動與法喜欣然入夢。

◎精舍巡禮 處處有妙法

20日一早,大隊再度搭車前往靜思精舍,展開第二天的心靈之旅。

七點,全體入坐感恩堂連線參加「志工早會」,聆聽各慈院志工分享。南投合心組隊洪啟芬也上臺分享,因「消慈」風波影響,善款大量流失,但慈濟扶助貧困的款項不減反增,因此南投慈濟人今年向上人發願要募一萬個會員,讓更多的善男子善女人來淨化社會。

竹山社區志工陳宥怡無意中看到大愛臺,被上人心懷苦難眾生的慈悲心所感動而進入慈濟。她坦言受媒體無明風的影響,對走入人群去募心募款產生障礙。聽到洪啟芬轉述上人的話:「你們募的功德金有放進自己的口袋嗎?不然為什麼不敢講?」當下陳宥怡感到一陣震撼,她想:「對啊,錢也沒進我的口袋,為甚麼不敢去募會員?更何況我當志工這麼多年,知道慈濟所做的事,為什麼我不敢肯定自己認為對的事呢?」心地豁然開朗,她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去募款。」

隨後,分組由常住師父導覽,進行精舍巡禮。風和日麗,人人沉浸在師父法水的潤澤中。

第一次回到心靈的家,一屋一瓦、一草一木,埔里社區志工張麗蓉目不暫捨,充滿感動。五十三年前,上人帶領三十位家庭主婦展開慈善救濟,如今慈濟善行已遍及九十多個國家,真正發揚大愛無國界的精神。「上人平等疼惜一切眾生,那分悲心與願力,令人感動。我雖然是個小鏍絲釘,也要鎖緊,不鬆動,讓它產生良能妙用。」

張麗蓉聽到常住師父說,精舍生活繁忙,但師父們都能把握時光在佛法上精進;師父也鼓勵人人要聞法,將求法因緣累積到累生累世。已薰法香一段時日的她更加堅定:「我要效法師父用心聞法不懈怠,在這菩提大道上持續精進。」

來到宛如綠色隧道的「落羽松步道」,全長二百七十公尺步道以大小石塊布置,象徵「十二因緣」、「四聖諦」、「六度萬行」……漫步其間,處處有禪機。走到鋪滿小石子的「懺悔道」,德守師父說,「這段路就像人與人之間有時會有摩擦,但只要我們放慢腳步,讓心沉靜下來,就可以找到方法圓滿解決。」聽進南投社區志工吳宛璇的耳裡,心燈一亮,恍然有所悟。

◎效法師父 獅子勇猛心

在精舍巡禮,體驗精舍師父的農禪生活之後,志工們齊聚感恩廳,聆聽上人的大弟子德慈師父回眸來時路,感受第一代弟子如獅子般的勇猛精神。

「慈濟的歷史很辛苦、很艱鉅,從無到有,如何克服困難呢?」回首五十年前慈濟草創時期歷史,德慈師父仍歷歷在目,聞者攝心。德慈師父殷殷叮嚀:要緊緊跟隨上人,趁著身體健康趕快做,做多少得多少,福報自己得,而且要改掉壞脾氣,家庭養成一股和樂氣氛,才會有溫暖。

跟隨德慈父走過那一段篳路藍縷的歲月,臺下志工個個感觸良多。即使已經聽過多次,再次聽聞師父回首過往克苦克難的生活,埔里區委員邱碧滿還是有著深深的感動與不捨。她說:「師父們道心堅固,不怕吃苦,一心跟隨著上人,我們要向師父學習,不要過於顧慮身體,要把握當下多付出。」

「在社區做環保十多年了,今天才知道上人與常住師父一路走來是這樣艱辛困苦。」草屯社區志工藍金雲專注聆聽德慈師父話當年,她很能理解民國四、五O年代社會普遍貧窮,許多人要維持一家的生計都自顧不暇,很難顧得了別人。然而上人與常住師父儘管自己都吃不飽,還心繫苦難人,即使借貸度日,慈善救濟工作仍然持續地做,那分大慈大悲的胸懷令她敬佩不已。

「海外的慈濟人回來,都帶著一顆學習的心、戰戰兢兢,但是我們在社區自由慣了,面對師父,言行不知收斂。」隊輔長王基明期許眾人,平日在社區就要養成抱持虔誠戒慎的心情參加活動,才能呈現團體之美。

這一趟心靈故鄉之旅,就在德慈師父講古畫下休止府,但人人心中的感動迴響不已。回程的火車上,每個學員傾吐衷腸,氣氛熱烈。學員長梁明期勉人人將感動帶回社區分享,接引更多人走入慈濟。

圖左 :萬緣放下朝靈山,靈山不遠,在汝心中。[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宛如綠色隧道的「落羽松步道」,以大小石板布置象徵佛法十二因緣、四聖諦、六度萬行……漫步其間,處處有禪機。[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慈濟列車上,資深志工彭秀蓁(右)和王伯蓮分享自己募心募愛的經驗,強調只要勇於開口就有機會。[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19日清晨六點多,南投合心區四百位志工齊集彰化火車站,準備搭乘慈濟列車回歸心靈的故鄉。[攝影者:張正佳]

圖左 :「慈濟志業博覽館」巡禮,導覽志工以慈濟人投入人群的事蹟來印證佛法,見證「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德桔師父勸勉草屯區慈誠林誌偉(前排右二)遇人事的摩擦要學習常不輕菩薩,質直柔軟以對,化解惡緣結善緣。[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竹山社區志工陳宥怡因受媒體無明風的影響不敢再去募心募款,因為聽到上人的話:「你們募的功德金有放進自己的口袋嗎?不然為什麼不敢講?」讓她豁然開朗,決心再踏出腳步。[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德慈師父回眸來時路,勉勵眾人要緊緊跟隨上人,趁著身體健康趕快做,福報自己得,還要改掉壞脾氣,家庭才會和樂。[攝影者:張正佳]
圖左 :竹山區委員劉綿聽聞德林師父入慈濟因緣心有所悟,遇到有人想了解慈濟,要不厭其煩地解說,不但要募款,更要募心。[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