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環境教育 許孩子一個乾淨的家

2019/09/22| ◎林靜君,鄭實惠/臺南報導
列印
2019年9月14日午後一陣突如其來的大雨,把紅色的鐵門洗得乾淨更鮮紅,慈濟訪視團隊和志工一行人,三十多人來到臺南市安中路上關懷戶人家,而大家都很好奇門後會是怎樣的情景?需要一群志工協助清理居家環境? 志工陳秋來和屋主打過招呼開門進入,眼中映入的是雜亂不堪,桌面、椅子和地上堆滿物品,只剩下一條小通道可讓人行走!

◎持續關懷 著手環境教育

失婚的陳女士獨自帶著三個就讀小學的小孩,投靠在單身姊姊家一起生活,為求經濟收入和三餐溫飽,陳女士白天在駕訓班工作,晚上則開計程車維生。

在一次孩子生病去診所就醫,診所護士得知其較為弱勢之狀況,將個案提報給慈濟基金會。訪視志工陳秋來回想,關懷訪視初期,陳女士不易親近,但志工不氣餒,持續關懷逐漸建立信任感後,陳女士陸續提出希望志工協助修繕家裡破損的天花板和清理環境之請求。

志工則期待孩子能在乾淨整齊的環境中成長,也想藉機教導陳女士及孩子們維護環境整潔的觀念,於是答應陳女士在中秋節的隔天,邀約志工一起來清理,可惜當天孩子們到阿公家過節而沒有參與打掃。

「希望陳女士在志工協助下,恢復乾淨的居住環境後,能持續保持養成物品用完,隨手歸位的習慣。」這是陳秋來對關懷戶的期許,也是未來訪視團隊關懷的重點。

◎人力接龍 循序漸進清理

慈濟志工王榮華分享,因為多次參與案家居家打掃,在得知訊息後,就馬上準備打掃用具,並且來到案家將手套、水桶依序分配予參與的志工,也安排回收車前來載運回收物。

志工集結、打掃工具備妥後,先從後面的廚房開始,爐具才搬動,馬上發現老鼠屍體,堆積如山的鍋碗瓢盆,在志工接力下,一籃一籃地往外搬,外面已有五、六位志工等候在水龍頭前,他們負責清洗從室內搬出來的物品,若不堪使用或經詢問陳女士不再需要者,就由另外一批志工以人力接龍的方式,搬上回收車回收處理。

而負責清理櫥櫃及堆積紙箱的志工們發現,好幾個櫥櫃、紙箱裡都已布滿密密麻麻的螞蟻,甚至還有螞蟻窩,志工不忍殺生,趕緊將廚櫃、紙箱搬出戶外,利用較為空曠和空氣流通的戶外,將物品取出及敲散紙箱上的螞蟻,隨著櫥櫃、物品的移動,經年積累的老鼠、蟑螂無處可藏,紛紛落荒而逃。

◎身體力行 環境心靈清淨

來到客廳,慈濟志工林文朝一一將食物、藥物、玩具、文具、筆電分類清出,再詢問陳女士是否留下或丟棄,林文朝分享:「雖然每次關懷戶打掃的狀況不盡相同,但能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也能利用連續假期活絡筋骨,讓陳女士和孩子們在乾淨的環境中生活,心裡很歡喜。」

「奇怪!已經沒下雨了,你的衣服怎麼全溼了?」志工詢問著第一次參加居家清掃的培訓志工魏堃原,他在廚房來來回回搬運了不知道第幾趟了?魏堃原分享,以往中秋節連假都宅在家,今天透過居家打掃的過程,也順便清理了自己的心情,隨著環境從紊亂來到清爽。

一問之下原來魏堃原在先前參加社區服務時,因其他志工的誤解而遭到責備,他心中感到委屈而產生無名煩惱,情緒變得低落,就像大石頭壓在自己的心上,覺得做什麼事都被阻礙。負責清理廚房的他,看見廚房重現整齊乾淨,很奇妙地,自己心裡的結也隨之打開了。

◎志工來了 新開始心復甦

清掃完成時,陳女士心情很激動,因失婚,為求生活經濟而忙碌,忘卻了居家環境的對孩子的重要性,造成居家環境,從一點一滴散亂,到一發不可收拾,原本以為自己再也找不回環境整潔的自理能力了。

打掃過程中,鄰居好奇地過來尋問狀況,志工告知原委後,鄰居們也說,一個婦人帶著三個孩子,又要開計程車養家真不容易,哪有時間打掃,還好有慈濟志工來幫忙,真的太好了!

陳女士很感謝慈濟志工的幫忙,讓她能有一個新的開始,也承諾自己會努力維持,給孩子有良好的居住空間及讀書學習的地方。志工開著回收車載走了一車積累許久的回收物,又載來家具行與案家結緣的衣櫥,希望是一個除舊布新的開始……

圖左 :有別於往年的中秋過節方式,今年接受慈誠培訓的魏堃原第一次參與關懷戶的居家打掃,看著環境從紊亂到乾淨,內心也隨之清爽了。[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有著多次參與案家打掃經驗的王榮華,在得知訊息後,就馬上準備多組的打掃用具,分配給志工使用。[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志工期待孩子能在乾淨整齊的環境中成長,也想藉機教導維護環境整潔的觀念。[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因為屋內東西多,志工由最裡面開始整理,以人力接龍的方式,將東西由內往外傳遞。[攝影者:鄭雅惠]

圖左 :因案主工作忙又要獨立照顧三個小孩,無暇整理家務,致使屋內的東西堆積得很雜亂。[攝影者:鄭雅惠]
圖右 :幾位志工在室外清洗從屋內搬出來的椅子及鍋碗。[攝影者:鄭雅惠]
圖左 :志工們將洗好的東西搬入整齊排好再讓案主自己歸位,也與案主溝通往後要持續保持、養成東西用完要歸位的習慣。[攝影者:鄭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