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環保當抒壓 引發學習興趣

2017/10/31| ◎方玉葉/臺南報導
列印
十月廿八日早上八點多,燦爛的陽光早把仁德環保教育站照得光亮,除了環保志工,來自臺南市慈濟中學的學生們已開始攻站。現保站內人頭到處鑽動,很認真學習分類、拆解,而活動規劃體驗的每一個站,都有30分鐘的體驗 時間。

◎分類有共識 學習更快速

塑膠袋分類區是大家平常較少有機會去認識的,學生們仔細聆聽師姑的解說:「塑膠袋可回收,不是用過就丟,有字的要剪下來跟花色的放在一起,要真正做好材質分類。」

志工王錦璇細心地向大家說明塑膠袋的類別:「同學們要仔細看!注意白色塑膠袋上若有粘著膠帶,要把膠帶撕下來才能回收。」

每一站,都有吸引同學們學習的特色。老師也會陪在學生旁邊提醒。一路陪伴學生們做環保的慈中人文室主任王貴美,不忘提醒學生們要認真學習。

分類區,志工老師(環保講師)會用圖片,讓同學們了解要怎麼作分類。志工黃國輝向大家說明:「要分類時,瓶底要看清楚是幾號,2號到8號的塑膠類放在一起;1號的寶特瓶也要分類清楚,除了可以做毛毯供國際賑災之用,還可做成各式各樣的衣物,也就是垃圾變黃金……」

「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學生們高興地自動接腔,王貴美主任看著這一群充滿活力的學生們,她說:「這次慈中有三個班級來仁德環保站做體驗,平常他們在學校也都有環保課,帶大家來這裡做環保學習分類,就是讓他們學習在課堂上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今天和老師總共有九十幾位。」

◎垃圾要減量 隨手做分類

聽環保老師說做環保,不但垃圾減量、減少碳足跡,保特瓶能做成衣服,而且都是有「履歷的」。同學們賣力在環保分類課,人文室林育吟老師趕忙捕捉學生們認真分類拆解的畫面。

拆解區最能讓同學們激盪腦力,拆電器製品構造很複雜,同學們拿起敲打工具擺好架勢,好像潛在的智慧一時都被激發了出來。

每當換站時,拆解區邱文章師伯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們:「拆解時,工具要拿好,要互相注意安全,才不會受傷。」

拆解區一向都是最熱鬧的,學生們有的拆解淘汰的電器,有的拆電扇、雨傘;有的挑戰拆舊型錄放影機、玩具車,拿起工具端看一番,像似在研究這一臺機器,要用哪一種工具才能輕鬆快速拆開。

◎折解當舒壓 輕鬆有趣味

流汗的環保體驗,善解班石嘉欣和陳修恩兩位同學,一起歡喜分享做分類的感受。陳修恩說:「希望做好分類讓垃圾減量,分類區也有不好聞的味道,以後要回收時,一定要先清洗乾淨。」

感恩班方偉哲把「拆解當舒壓」,一趟環保行更讓他滿滿的收穫。偉哲說:「考試壓力大,來這裡做環保拆解時,剛好可以給自己舒解壓力。拆解電器時,發現裡面有好多奇怪的東西和構造,讓我以後要走電機方面更有受用。」

感恩班吳永翔也分享自己做塑膠袋分類的心情:「分類塑膠袋才知道很辛苦,要分很多種類,平常都不會去注意,來學習真得不錯。」吳同學不只得到志工特別送給他的一份惜福禮物,同學們的分享都意猶未盡,可見這堂環保實地體驗課真的很有收穫。

看到同學們熱烈地發表環保體驗心得,王貴美主任再次提醒大家:「平常要懂得惜福,更要懂得禮貌,要感謝師姑、師伯們的指導解說,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學習起來就是自己的功夫。」

兩個小時的實做環保體驗結束後,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帶著歡喜心賦歸!

圖左 :黃國輝師伯向大家說:「分類時,要看清楚瓶底是幾號,2號到8號的塑膠放在一起;1號的寶特瓶分類清楚,除了可以做毛毯到國際做賑災,還有可做衣服,就是垃圾變黃金……還有化清流求繞全球」[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雨傘壞了也可以做回收,學生們分類得有興趣。[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聽師姑說:「塑膠袋可回收,不是用過就丟,但分類時要材質分類清楚。[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塑膠分類區是大家平常較少認識的,了解有字的要剪起來跟花色的放在一起分類。」[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拆解區最讓同學激盪腦力,同學拿起敲打工具擺了架勢,臨時把潛在的智慧激發出來。[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把「拆解當舒壓」的感恩班方偉哲,一趟環保行更讓他滿滿的收穫。偉哲說:「考試壓力大,來這裡做環保拆解時,剛好可以給自己舒解壓力。拆解電器時,發現裡面有好多奇怪的東西和構造,讓我以後要走電機方面更有受用。」[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陪伴同學們來做環保體驗的貴美主任,再提醒大家:「平常要懂得惜福,更要懂得禮貌,要感謝師姑、師伯們的指導解說,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學習起來就是自己的功夫。」[攝影者:蘇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