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展 看見生命的春天

2019/11/13| ◎胡玉蘭,吳秀玲/臺南報導
列印
2019年11月09日上午十點,臺南靜思堂一樓大廳三十多幅的學員作品,將一樓大廳布置的典雅婉約,慈濟志工準備精緻茶食與國畫手絹結緣品,並結合茶道品茗人文。

「很美吧!」圓圓的月亮臉,寬碩的牛角肩,豐 穎的身材,國畫山水班學員楊美玲,滿面笑容的舉起因類風濕關節炎造成手指變形的雙手,自我解嘲地引起滿堂哄然大笑。

秋冬時節,早上颯颯的風總讓人不自覺地感到寒冷。在臺南靜思堂的一樓大廳展覽會場中,整齊排列的小圓桌上,淺綠的桌巾、學員自繪的國畫杯墊放著優雅的小品花及精緻的茶食、柔和明亮的燈光,優雅溫馨的氛圍吸引了陸陸續續來參展的人的目光。

三十多幅的山水國畫布置在一樓大廳,展期自2019年11月9日至2020年1月10日。每一幅畫作的擺設、掛置,國畫老師張伸熙都細心思量,除了讓學生有展示的空間,更希望能吸引許多人來領受這份美感。

◎學習畫畫 舒緩情緒與病共存

「我們上課時本身都不用帶畫具,都是聽張老師講課,說他的畫,看他的畫,然後拿稿回去臨摹,就這樣子讓我學出了興趣。」五十五歲的美玲初來上課時,發現張伸熙老師的教法很特殊,所以從開班迄今五年來學習國畫不曾間斷。

愛聽音樂的美玲,每每放著輕柔的音樂,拿起畫筆常常畫到忘我的境界,暫時忘記身體的疼痛。美玲說:「前兩年是學老師的,接著老師叫我們要自己創作,所以後來我表現的畫會有喜怒哀樂情境出來,慢慢地藉由畫來舒緩情緒,與病共存。」在學習課程中,盡管變形的手指不聽使喚,她依然不畏艱難的拾起畫筆,一筆一畫,描繪出山水的神韻。

「類風溼關節炎是身體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所以全身都痛,尤其是手指和腳趾關節處,那種痛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美玲接著說:「痛嗎?真的很痛,但是我痛也畫,不痛也畫,剛開始的時候很會哀哀叫。」吃了二十多年的類固醇,引起身體上的變化,月亮臉、牛角肩、豐穎的身材,愛美的美玲也是隨著時間消逝才慢慢地接受身體上的差異。

站在自己畫的山水畫前,美玲興致勃勃地的解說著畫中山水的神韻。女兒、先生及朋友專注地聽著她的分享。外型甜美可愛的兩個女兒說,「我覺得媽媽學了國畫,精神上有了寄託,整個人變得比較開朗、快樂,畫畫讓她找回自己的信心,而且很有成就感。」美玲知道,身體的病痛無法免除,但是重拾起的自信與快樂,不僅讓自己發光發熱,也讓周遭的親人朋友感受到喜悅。

◎重拾畫筆 走過生命中的幽谷

「這十年來我從輕度的焦慮、恐慌,變成重度的憂慮、恐慌,我每天都在想要怎麼自殺,怎麼死……」現年六十歲的學員謝麗雲,悠悠說起這段痛徹心扉,在生、死之間悠悠擺盪的灰暗歲月。

「我照顧爸爸十三年,媽媽三年,送走爸媽後又照顧中風的公公五年,就是沒有好好照顧我自己。」公公走後,身心俱疲的麗雲並沒因卸下肩頭的重擔而稍稍喘息,反而婦科疾病的纏身,讓自己陷入長長的憂鬱中,每天癱軟在床上,嚴重到無法站立,更不用說做家事,雖有先生、孩子愛的包容,但她把自己禁錮在無盡的黑暗中。

直到兩年前慈濟志工莊謹慈的接引,麗雲走入了山水國畫班,張伸熙老師的畫作,燃起了她對生命的熱忱,她說:「我真的被老師的畫深深吸引,我本來就愛畫畫,也曾學習過,但老師意境超然細膩優雅的畫,讓我有活過來的感覺。」

於是麗雲重拾畫筆,聽著《心經》一筆一畫細細臨摹老師的教材,專注勾勒的當下,也把千頭萬緒的雜念梳理開來,不再胡思亂想,生命有了出口,才終於擺脫憂鬱的威脅,這刻骨銘心的轉折,隨著她臉上揚起的自信笑容,心不再痛了。

掛在展場上麗雲的畫作「無霜林葉為誰紅」,黑白交錯光影相疊的山林畫,再點上漸層的硃砂,在一幅幅的水墨畫中,總顯得特別耀眼。展覽會場中先生、女兒特地來參加開展活動,以行動表達對她的愛。

走過生命中的幽谷,如今麗雲心懷感恩,她說:「是這場病讓我成長,讓我懂得珍惜。」站在畫作前,她不吝分享這段艱辛的過程,更盼她的勇敢能影響其他人,迎向陽光。

◎不忘初心 將才藝化愛心助人

一早跟著媽媽吳錦春在展場上忙進忙出的曾思詠,秀麗的身形總掛著甜甜的笑意, 在思詠的心中,媽媽是個很樂於學習的人,除了是爸爸事業上的賢內助,忙碌之餘更不忘充實自己。

「媽媽在山水班裡有很多年了,生活有了重心,結交許多同好的朋友,日子多采多姿。」在臺北上班的思詠特地請假回來,和爸爸陪伴媽媽參與活動,一同分享這溫馨的時光。

「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最感謝的是老師,是他教我們細心的臨摹,在微細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今天看到大家一幅幅的畫作能這樣呈現在眼前,真的很有成就感。」畫展上有三幅作品的吳錦春,開心的分享,讓大家也不由得感受到她那份自信和歡喜。

多年來在這善環境裡浸潤,也滋養錦春的悲心,將這一手好才藝化作愛心,跟著山水班過年時在靜思堂寫春聯、畫手絹,也到大林慈院擺攤募愛,涓滴所得流入慈濟功德海裡,這份助人的快樂,讓所學更有意義。

因錦春的邀約,來到會場的張漢鈺夫妻,用心地在每張畫作前,細細觀賞。這是他們夫妻倆第一次來到仁德靜思堂,任教於國中的太太林妙芬,對於展場祥和寧靜的氛圍讚嘆連連,她說:「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空間,讓人一進來整個人都放鬆了,能靜下心來看畫。」

先生也跟著說到:「我跟太太放假時會到處看展覽,欣賞美的事物,但這次最特別,品茗看畫,真的很契合,很打動人心。」兩人還答應志工的邀約,明年一月靜思堂的「人文講座」,一定不缺席。

◎美的觸動 用心看待自然萬物

慈濟志工黃綉錦,身為社教幹事,為了社教課程可以多元化,邀約張伸熙老師來靜思堂教山水國畫,自己也投入學習。綉錦說:「經過老師的指導以後,現在覺得大自然的一草一花木,真的都有它美的地方。不像以前只是走過路過,不會佇足去欣賞。」綉錦認為畫畫要先學會布局,心要保持清淨安定,用內在的思考來規畫畫布格局。佇立在綉錦的畫作前,畫中一棵勾勒線條粗細分明的大樹,在在顯示出作者的細膩與用心。

「以前看到不順眼的事就會隨口講出來,學畫以後個性變得比較沉穩,遇到衝突的事情,會將心先沉靜下來思考再來處理。」綉錦表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上山去看雲看山看水,感受大自然的奧秘,可以療癒自己的心情,讓心安定下來。

「我希望學生能從畫作裡得到快樂,從大自然裡擴展生活領域,得到心靈的寄託,不再空虛,過程中也是一種修道,一種靜心,修身養性改善生活品質,這是我們的目標。」留著斑白的頭髮,人文氣息極為濃厚的張伸熙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出內心真摯的期盼。

張老師用心用愛帶領學生,只希望學生能在作畫的過程中提升賞美的能力,從山、雲、樹、花、草裡觸動美感,感受自然萬物,進而豐盈自己的人生。

展場中參觀的會眾絡繹不絕,有展覽作品的學員,殷殷地為會眾解說著畫中的意涵,讚嘆聲此起彼落。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唯有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才能長智慧、去無明,讓自己發光發熱。

圖左 :張伸熙老師(前)希望學生能在作畫的過程中提升賞美的能力,從大自然的山、雲、樹、花、草裡觸動美感,感受萬物,進而豐盈自己的人生。[攝影者:林根本]
圖右 :在臺北上班的思詠(右四) 特地請假回來,一早跟著媽媽吳錦春(右三)在展場上忙進忙出,錦春習畫五年,有三幅畫參展,家人樂見媽媽的成長,一同分享這溫馨的時光。[攝影者:林根本]

圖左 :曾患重度憂鬱的謝麗雲(左一)聽著《心經》一筆一畫細細臨摹老師的教材,專注勾勒的當下,也把千頭萬緒的雜念梳理開來,走過生命中的幽谷,更感恩帶領他作畫的張老師。[攝影者:林根本]
圖右 :來到會場的張漢鈺夫妻,佇足在每張畫作前,細細觀賞,這是他們夫妻倆第一次來到仁德靜思堂,對於展場祥和寧靜的氛圍讚嘆連連。還答應志工的邀約,會再來參加活動。[攝影者:林根本]

圖左 :展場中參觀的會眾絡繹不絕,有展覽作品的學員,殷殷地為會眾解說著畫中的意涵,會眾也看得仔細,一筆一畫勾勒的線條,讚嘆聲此起彼落。[攝影者:林根本]
圖右 :慈濟志工黃綉錦(左一拿麥克風),身為社教幹事,為了社教課程可以多元化,邀約張伸熙老師來靜思堂教山水國畫,自己也投入學習。[攝影者:林根本]

圖左 :一樓大廳展覽會場中,三十多幅的山水國畫布置在一樓大廳,優雅的小品花及精緻的茶食、柔和明亮的燈光,優雅溫馨的氛圍吸引了陸陸續續來參展的人的目光。[攝影者:林根本]
圖右 :學員上去分享學山水國畫的種種心得與堅持,也感謝張老師愛的指導與付出,幽默的話語,來參展的會眾聽得專注,不自覺地會心一笑。[攝影者:林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