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少淨灘 身體力行護大地

2019/11/15| ◎徐麗華,顏吟修/臺南報導
列印
車身和道路兩旁樹枝磨擦出「啪嚓、啪嚓」聲,沿著狹窄的防汛道路,車子龜速前進著……「孩子們,不要馬上就睡,我們現在可是要前進到沙哈拉沙漠……」慈少班的隊輔爸爸、媽媽們,在遊覽車上充當車長,幽默風趣地說明 活動注意事項。

◎淨灘地點

2019年11月10 日上午7點,臺南仁德區青少年成長班將近一百五十人,到七股南灣碼頭的頂頭額沙洲淨灘。

就怕學員一早上車就呼呼大睡,車長們設計了行前叮嚀有獎徵答,請問「為何寶特瓶內有黃色不明液體不要撿?」、「今天尋寶撿怪的重點是哪些物品?」、「若撿到木頭,要注意什麼?」……

緊鄰國聖燈塔,有臺灣版「撒哈拉沙漠」之稱的頂頭額沙洲,是許多人拍照打卡的必到聖地,大多數人攝取美景的當下,卻忽略緊鄰的海岸線沙灘,因海浪沖積所夾帶的垃圾,破壞了大自然的美景。

頂頭額沙洲因為距離市區遠,加上沙洲的坡度陡峭,清除海岸線的垃圾不容易,因此郭佳評老師呼籲慈少班一起來幫忙,將頂頭額沙洲還原它美麗的景色。

◎為何淨灘

任教於臺南慈濟中學的郭佳評老師,平日參與許多環境保護團體的研習,選擇到七股的南灣碼頭,是因為臺灣十三個最髒的海岸線,其中一個就是頂頭額沙洲。

郭佳評老師分享:「因為海岸隨著季節的變化,有中國沿岸流、黑潮而將國際的垃圾沖積到各地的海灘;還有這裡有個著名的極西燈塔『國聖燈塔』,因此很多旅客到此一遊,就將隨身帶的垃圾丟棄在這裡,隨著冬季季風,垃圾又一波波被海浪帶上來。」

「希望學員來這裡,不只是治標的撿垃圾,因為有很多民間團體,也都有提倡淨灘,而仍無法減少垃圾量。」郭佳評老師期許慈少班,經過實際行動後有所省思,而達到垃圾減量,去影響家人、朋友,帶動更多人少欲、減塑,才是治本的根基,達到清淨在源頭。

◎沙洲之美

「唉喲!」一個踉蹌,學員的腳就陷進沙堆中,一望無際的沙坡望去,「哇!」讚歎聲隨之而起,大夥兒不敢脫隊,排在後頭的人,緊跟著前面的腳印,海風呼呼迎面吹拂,眼前遼闊的沙灘和藍天、陽光相互映照著,讓人頓時心曠神怡。

走了好長一段路,有學員開始懷疑,「今天真的是要來淨灘嗎?」鞋子陷入沙坑的感覺,阻礙了前進的速度,一坡接著一坡地走著,有人開始氣喘吁吁,也有人開始冒汗……

這時,前頭傳來郭佳評老師放送大聲公的聲音,海浪拍打潮水的音聲漸漸靠近,大夥兒加緊腳步會合。

郭佳評老師被學員們圍繞著,她叮嚀學員們:「能走到這裡很不簡單,等會撿拾時,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有很多蚵棚被沖上岸,要小心碎玻璃瓶……」。

剛走進沙洲,面對景色宜人的風光,高中學員江泓毅覺得相當驚喜,但越靠近海岸線,看到一大片的垃圾,他說:「前、後所見,簡直反差之大!」

淨灘過程中,江泓毅汗流浹背,拖著撿拾來的「大型浮球寶物」氣喘吁吁地說:「都積在這邊,我們在拿的時候都積在很下面呢!」

他分享,「像這些竹筏、木頭,還有辦法分解,我都覺得還OK,像這種浮球、塑膠、魚繩……這些沒有辦法讓自然分解,對自然簡直是一種毒害。」

「有些像塑膠罐,分解過後都小塊、小塊的,動物也都會把它們認為是食物,也會傷害到生命。」透過親眼所見,江泓毅急於呼籲大家,垃圾千萬要做好分類,不要亂丟,那可是為自然和人類以後著想。

第一次到頂頭額沙洲的國中學員曾士誠說:「可以來海邊淨灘,把垃圾都清走,這樣海裡的生物,就不用吃那麼多的垃圾,造成牠們的死亡和數目減少。」

他表示想把垃圾清乾淨,救回魚類原本的數目,還給大自然一個完美的家,他真誠的許下心願說:「今天我希望這裡,可以變成一個許多水鳥、許多魚類、許多海洋生物的家,不要再看到牠們因為垃圾而受委屈。」

學員家長陳淑美一手提著麻布袋,另一手拿著夾子撿拾海灘垃圾;很快的袋子就裝了滿滿的垃圾,但她沒有因此而欣喜,她心有所感說:「原本看到一望無際的沙丘,應該是美麗的景象,卻因人為因素而破壞,內心有份不捨。」從這次的淨灘行動,她體會,垃圾減量必須從自身做起,透過陪伴孩子付出實做的過程中,彼此有共同的話題。

國中學員劉依敏看到沙灘到處是海廢漂流物,見證自己時常看到的新聞播報,為何海洋中的保護類動物,常因誤食垃圾而死亡,她有些氣憤的表示:「每個人都把垃圾丟到垃圾桶,真的有那麼困難嗎?」淨灘的體驗,也讓她更了解日常生活要做好分類,不隨意丟棄物品造成污染。

回程中,家長班的隊輔媽媽許秀玉,左手提著滿滿一袋垃圾,右手挑著一根像大槌子的保麗龍,她發現沙灘的垃圾竟然是國際性的,有從福建漂來,也有從越南漂來。

許秀玉媽媽分享:「其實世界是一家,如果我們不把垃圾撿起來,這樣它恐怕又會漂流到另一個地方,污染的其實還是我們共用的海洋。」

活動組團隊安排了海廢大集合競賽,學員們聽到慈青林益勤哥哥的評審判定,紛紛響起歡呼聲,海浪拍打的聲音,混著青春愉悅的吶喊聲,一袋袋被清除的海廢,慈少團員們在藍天、沙灘的簇擁下,慶賀著為海洋盡一份心力的喜悅。

◎慈少淨灘

回到南灣碼頭的休憩地,各組學員集思廣益,開始進行「海洋保衛戰」,拿起彩色筆,大海報上,有人畫出大海龜;有人則以綠色地球為出發點;家長班則畫出一艘大帆船……各小隊紛紛提出垃圾減量的方法,並分享如何影響更多人,來重視海洋垃圾問題。

這時臺江國家公園六孔站的黃光瀛主任前來關心,他帶來許多禮物準備贈送給慈少學員,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這也讓佳評老師設計了更多的提問。

郭佳評老師請各小隊拿起一樣撿拾到的海洋廢棄物,她要大家觀察海廢的來源,沒想到來自越南、印尼、大陸都不足為奇,「這瓶礦泉水竟是義大利的」,讓大夥兒驚呼連連。

拿起長滿海草的塑膠網,佳評老師要大家想想看,「為何這些海洋生物,誤將這些廢棄物品,當成自己的家,我們該如何做,才不會破壞牠們的生態?」

拿著海報,知足隊分享,要喝飲料時,就在自己家煮茶包,不要再買手搖杯;漁夫靠岸,記得請他們把垃圾帶下船,不要隨意丟棄在海上,漁網更不要亂丟。

感恩隊和家長班則提倡不要使用塑膠袋,要將環保碗、環保杯和餐具,隨身攜帶;善解隊則以兩隻大海龜的圖像,來警示大家去正視,海龜鼻子被吸管插入導致死亡的問題。

善解隊呼籲大家,若真的愛海洋生態,就多喝白開水,透過電視廣告廣為宣導,期盼政府政策明文規定,讓大家遵守維護的規則。

包容隊希望能來舉辦個班遊活動,運用類似寶可夢,來讓親子闖關抓寶;也可以利用手機,將淨灘活動設計成為遊戲,讓更多人知道資源分類的重要;還可以和知名網紅合作,透過網路邀約更多人來淨灘。

大家天馬行空的想像,郭佳評老師嘉許學員們,真的有用心思考,她鼓勵學員們要力行並實踐。

班主任王美惠表示,此次帶慈少來淨灘,其實最主要是淨他們的心,期盼改變的是他們生活。「上人告訴我們,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他要學員們知道,若是一時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我們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日常生活的小習慣、小細節,要去思考是否把它落實在生活中,因為微不起眼的小習慣,卻會傷害整個大地。

圖左 :講師郭佳評勉勵慈少學員,好不容易走到頂頭額沙洲,不要空手而回。[攝影者:黃淑玲]
圖右 :慈少學員面對沙洲多樣性的海洋廢棄物,深感不可思議。[攝影者:黃淑玲]

圖左 :透過淨灘行動,講師郭佳評在南灣碼頭,和慈少學員們有獎徵答互動並授課。[攝影者:黃淑玲]
圖右 :班主任王美惠(右)分享,淨灘主要是淨心,期盼大家能改變生活的態度。[攝影者:黃淑玲]

圖左 :仁德區青少年成長班將近一百五十人,前往七股南灣碼頭的頂頭額沙洲淨灘。[攝影者:林金發]
圖右 :學員們眼見一袋袋被清除的海洋廢棄物,大家慶賀著為海洋盡一分心力的喜悅。[攝影者:林金發]

圖左 :慈少班淨灘回程的路上,再次步行體驗緊鄰國聖燈塔,有台灣版「撒哈拉沙漠」之稱的頂頭額沙洲。[攝影者:林金發]
圖右 :慈少班學員透過心智圖的研討繪製,讓淨灘行動過後,多了省思與實踐的方向。[攝影者:林金發]
圖左 :透過心智圖的小組討論,讓參與此次淨灘活動的學員,有進一層的省思。[攝影者:徐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