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新館 親子班探索遊記

2019/11/10| ◎陳昭月/臺南報導
列印
「身為臺南人,您認識臺南嗎?」臺南市南區及安平區慈濟社區親子成長班,11月10日上午在忠義國小川堂集結,學員、家長和工作團隊近一百人,步行前往消防史料館、臺灣文學館。

◎戶外建築欣賞

「考考大家, 待會兒我們要去參觀哪裡啊?」、「第一大隊先到消防史料館,第二大隊則先到臺灣文學館……」司儀蔡家溱對學員們簡單做了行前叮嚀,接著由活動組志工帶領大家,以班歌暖身,揭開臺南市區舊城新館探索活動的序幕。

「阿姨早安」、「叔叔早安」早晨的陽光柔柔地穿透路旁樹蔭,隊輔媽媽杜婉瑜帶著學員順著孔廟圍牆前進,一行人大手牽著小手,她引導孩子們向沿途掃街的阿姨、叔叔打招呼,傳遞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溫情。

隊輔媽媽指著前方一棟白色的建築,「你們看!」這棟外型特別的建築,是日治時期所建的合同廳舍,最吸引目光的是頂樓延伸上去的高塔,當時稱為「火見樓」。

帶著學員登上高塔遠眺,隊輔媽媽告訴大家,這是當時臺南市區最高的建築物,制高點的建築設計,就是為了隨時監控市區內的狀況,及時防治火災。

◎舊城新館體驗

走進消防史料館,映入眼簾的是一輛古董消防車,導覽員劉先生要學員們猜猜看,「這臺消防車幾歲了?」「十歲、二十歲、四十歲…」學員們開心地猜起數字。

「這個是什麼?」學員杜首南好奇指著車上一個組合的物體詢問。「這個是抽水過濾的,因為當時那個年代沒有消防栓,消防車都要到河邊去取水。」導覽員表示,當初看到這一輛消防車時,已經破破爛爛了,特地花三年時間維修,目的就是要讓大家可以看到消防車的演進。

消防史料館除了一樓公共服務區,還分七個展示區,包括合同廳舍前世今生、臺南消防先驅:住吉秀松、消防歷史長河、臺南消防記憶牆、消防英雄、救援SOS及天搖地動VR地震搜救任務體驗。

導覽員指著牆上的中央高塔圖片,彷彿說著歷史故事,「高塔不僅是當時臺南市最高建築,也是作為消防瞭望臺使用,以前消防設備不比現今,但是每當警鈴響起,無論是刮風下雨、天寒地凍,消防弟兄總是不畏危險,搶在第一時間前往災害現場幫助大家。」

「爬上去,看到失火要大喊嗎?」、「真的可以看到很遠嗎?」、「要用望遠鏡嗎?」孩子們一大串的提問,讓導覽員應接不暇。

沿著二樓消防記憶牆,學員們東張西望,來到三樓,「哇,好酷喔!」、「一個消防員在那邊哩!」、「假人啦!」原來學員們看到的是,消防隊裡目前所保留的寶物之一。

導覽員介紹學員眼前所看到的,是一根全臺最古老的消防滑竿,他說:「當年消防弟兄們用雙手與雙腿夾住,從三樓滑到一樓只需三秒時間。」

影片觀賞讓大家了解消防人員的一天,接著介紹並讓大家試穿、體驗消防裝備和消防設施,學員們迫不及待的試穿裝備,也頻頻大喊「喔,好重!」、「哇,好熱喔!」、「感覺好悶!」。

導覽員運用「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的八字箴言,解答了學員面對火場脫困的方法。

學員施柏安覺得八字箴言的逃生方法很好記,他說:「來到消防史料館,學到很多消防知識。」學員汪文騫則想要謝謝消防英雄,他表示,「消防人員不顧生命安危,不但會救人,還會教我們逃生技巧,真的好厲害。」

◎建築文學探索

離開白色建築的消防史料館,換站來到馬薩式樣建築的臺灣文學館,導覽志工蔡老師請大家在館外欣賞建築之美。

蔡老師向學員解說文學館的外觀,是融合了歷史式樣、歐洲元素還有當時的美學,它所散發出的典雅氣息,被認為是日治時代建築傑作之一,整修賦予新生命之後,更有一股文青氣息。

走進館內,親子班工作人員紛紛提醒學員們靜音,正在展覽的「娘惹浮生」作品,訴說著臺灣第一首富,板橋林家大少爺和印尼第一首富千金,兩大家族跨國聯姻的故事。

蔡老師輕柔的介紹,當時兩國聯姻,新娘子嫁到夫家至少必須要具備三個能力,第一個能力,她必須要有很好的刺繡針黹的工夫,到夫家的時候要攜帶親手縫繡的兩雙拖鞋。

「小朋友猜猜看,新郎倌是穿哪一雙啊?」導覽志工蔡老師這一問,學員們紛紛趴近了櫥窗一探究竟,「這一雙,這一雙」「對!很好喔!」蔡老師開心的提高聲調讚美學員,並且表示,「寬楦頭的鞋子的確是男生穿的喔!大家可以觀察鞋面上的珠子非常的細小,這代表著新娘的耐心不在話下。」

「美學素養是第二個能力」,蔡老師對學員們說,新娘子還要懂得布置家裡,運用鮮花、水果、精緻的糕餅點心和蠟燭,將五顏六色的桌飾擺盤,達到視覺饗宴的美感。

蔡老師繼續說,第三個能力是廚房,婚禮的時間長達十二天到三十天,新娘每天要下廚房,準備四層盒的食盒便當給新郎倌當午餐。

「食盒提把上還會綁著一條毛巾」蔡老師賣個關子,學員們專注地期待故事發展的情節……蔡老師說著,「當這個食盒被送回來的時候,毛巾沒有被打開使用的話,代表新郎倌對娘惹的表現怎麼樣啊?」「不滿意」學員們隨即接上,臉上寫滿他們內心的不可思議。

透過蔡老師的解說,學員和家長們了解,文學館除了收藏、保存、研究功能外,更透過展覽,讓大家願意主動親近文學、喜愛文學;文學館內部的「文學光廊」,更吸引大家走入探訪內部建築,體會時空新舊交融的感覺。

家長顏鈺倫有一點愧疚的表示,「雖然是在地的臺南人,可是講實在話,從沒有去過文學館,以前看展覽也都沒有導覽,今天透過活動實際走訪的那個氛圍,讓我非常喜歡。」

家長陳秋蓉表示之前曾經來過,但幾乎都是走馬看花,透過建築物的介紹和文學展覽的引導,讓她覺得歷史的重要性,也深感人生無時無刻不在寫歷史,她表示,以後一定會常常帶孩子來文學館走動。

班主任霜岱芸以靜思語勉勵大家:「歷史就是時間的累積,把握時間就是創造歷史。」她期盼學員要選擇做對的事,隨著時間不斷的累積,自己也將是創造歷史的一份子。

圖左 :透過導覽員的解說,親子班的學員們好奇的趴近櫥窗一探究竟。[攝影者:楊富斌]
圖右 :11月10日,親子班近一百人在忠義國小川堂集結,準備參與戶外探索課程。[攝影者:楊富斌]

圖左 :親子班一行人大手牽著小手,從孔廟出發,進行城市戶外探索課程。[攝影者:楊富斌]
圖右 :親子班的學員和家長,透過參訪,細心地觀察臺灣文學館展覽作品。[攝影者:楊富斌]

圖左 :親子班到消防史料館參訪,親眼目睹古董消防車,並認識消防歷史。[攝影者:楊富斌]
圖右 :導覽員介紹館內展出的內容,期盼大家參訪後,能記住災害逃生要領。[攝影者:楊富斌]

圖左 :學員在消防史料館,開心的體驗穿戴消防裝備。[攝影者:楊富斌]
圖右 :導覽員指著牆上的中央高塔圖片,說著消防員救災的歷史故事。[攝影者:林木村]
圖左 :導覽員蔡老師為大家介紹臺灣文學館內的功能、展覽項目和建築之美。[攝影者:林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