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巷內做環保 化礙為愛志不移

2020/04/14| ◎楊淑玫/臺南報導
列印
1990年,林月娥的大伯聽聞花蓮有一位很厲害的師父要來臺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講,便邀約她一起前往。當時,聽演講的人很多,林月娥根本進不了演講廳,只能站在外面看著大螢幕邊看邊聽,很認同證嚴法師的環保理念,從 此隨即展開行動,利用平常到公園掃地時,沿路做起回收,收集變賣後所得全數款項劃撥給慈濟,從那時侯起心中認定的這個方向不曾改變。

◎出身清寒 善心不落人後

林月娥家中有七個手足,自小家境貧窮,國小畢業後,就到鋁器工廠上班,常常弄得全身黑黑又髒兮兮的才回家。爸爸告訴她:「一個女孩子全身弄成這樣很不好,不要再去上班了。」聽話的林月娥只好去學做衣服,直到婚後才辭去工作。

二十四歲那年,林月娥嫁給從事木工建築的先生,家庭經濟並不優渥,為了改善生活,她頭腦動得快,不但在自家三樓養鳥販賣,還隔出空房分租給學生,收取房租來補貼家用。

儘管生活並不富裕,但林月娥自小受媽媽樂善好施的行為所影響,她每個月都會捐錢給社福中心去幫助需要的人;平時也會到廟宇拜拜向菩薩祈願,只要孩子有成就、有工作,她一定會捐錢、會去做志工。

◎病魔來襲 憂心為兒縫衣

林月娥每天忙於張羅三餐,還要照顧婆婆和孩子,生活步調很快。某天,她發現右側乳房常會不明原因出血,在自我檢查時,觸摸到一顆小腫瘤,隨即到醫院做檢查,醫生無情地向她宣佈是「乳癌」,預計生命只剩半年。

「天呀!怎會這樣?我……」林月娥心中難掩傷心地吶喊著。她擔憂自己會死,開始積極著手幫目前仍就讀國小的孩子縫製較大尺寸的衣服,深怕有一天她離開了,孩子們會沒衣服穿,針針都是母愛、不捨孩子的心念。

「哭也沒有用呀!」在家人的鼓勵下,林月娥又到第二家醫院作檢查,診斷結果並不是乳癌,儘管是好消息,卻遲遲找不到原因,仍讓林月娥相當困惑。

為了治癒這怪病,她輾轉去過多家醫院,最後也聽從醫生建議,進行手術切除小腫瘤,並拿掉一些血管。但症狀並未完全受到控制,直到經朋友介紹開始去學瑜珈,才漸漸改善乳房出血問題,病灶就此落幕。也因這場病讓林月娥開始積極投入行善行列,每當有行動巡迴醫療車出診,她都會去做檢查兼做志工。

民國50年到60年代間,林月娥的哥哥準備與朋友合夥開設塑膠射出工廠,但缺乏資金,於是找家人一起集資,林月娥順勢也投資了小額資金。由於當時臺灣經濟剛要起步,生意很好做,工廠賺了很多錢,年年分紅,讓家中的經濟獲得改善。

林月娥很有理財的頭腦,用多年分紅存下來的錢,買了住家這塊地準備分給兩個女兒。沒想到六十幾歲即將退休的先生,便開始在這塊空地上親手設計規劃退休後的住宅藍圖。1987年2月,一棟白色建築物佇立在東區巷弄裡,一家人開心入住豪宅,生活愜意自在。

◎不怕髒臭 豪宅放回收物

寧靜的巷弄裡,佔地六十三坪二樓半的白色的建築物,看起來樸實乾淨,走進銅色小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色草皮及開滿金黃色的黃花風鈴木,林月娥正在細心修剪花木,一頭白髮在陽光下特別耀眼,宅門後面的防火巷卻暗藏玄機,一個個塑膠袋倒掛在牆邊,所有回收物通通都在這裡進行清洗、晾乾、分類,這裡是林月娥做環保的起點。

庫後方一角放置著已整理分類好的回收物,林月娥笑稱:「做環保應從自己做起,垃圾就能減量。」

在還沒正式做環保之前,每次跟朋友去爬山總會帶著環保袋子,將垃圾帶回家,因為不喜歡看到環境受到汙染。林月娥做回收總是偷偷摸摸的,她趁著先生出門找朋友泡茶時,趕快提著菜籃沿路做一個小時的回收,再繞到市場去買菜,她總是算準先生回家的時間,提前一步將回收物帶回家。先生阻擾的話語,聽在林月娥的耳裡著實心裡會難過,但她做環保的決心依然不退轉。

原本都是自己劃撥捐出回收變賣的款項,直到遇到慈濟志工蘇美錦,鼓勵她可以幫忙募款,邀約更多人一起加入行善的行列。

◎遭受變故 不改環保初衷

一直默默做了多年回收的林月娥,開始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勸募,觸角更深入市場熟悉的菜攤,沒多久她就募得了四十幾戶的會員,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發心捐款。

培訓期間,唯一的兒子於2011年生了一場重病,好不容易挺過了兩個月的治療期,她一顆懸在半空的心終於得以喘息。然而,當一切看似平靜的湖面,卻在兩年後又泛起一波波漣漪……

2013年,她因椎間盤突出,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但萬萬沒想到術後三個月,患有心臟病的先生卻因心臟衰竭而往生。短短三年期間,林月娥經歷過兒子生重病、自己開刀,最後連先生也往生了。

一連串的變故讓林月娥無法接受,晚上開始睡不著,常感到身體不適,時而忽冷、忽熱,連飯也吃不下,一度暴瘦體重只剩三十七公斤,趕緊求助於醫生,確診為憂鬱症,因身體上的種種不適,無緣再走進培訓行列。

十幾年過去了,林月娥身體狀況不如以往,無法再提重物及沿路做回收,但她卻將環保落實於家中,待收集一定數量後,再由慈濟志工開環保車來載。

她笑說:「我很少製造垃圾,一星期才丟一次垃圾,但同住在一起的兒子減塑習慣還不夠確實,所以,我只好幫他分類整理;生病開刀也讓我從以往初一、十五吃素,改為終身吃素,感覺身體更輕鬆、更健康。」

現年八十歲已受證環保志工的林月娥,自1990年開始做環保,至今已三十年,每一件回收物經過她的手,總是變得乾淨又整齊。她還會將塑膠袋洗乾淨、晾乾摺好,再拿去市場送給菜攤,間接也在推動市場減塑行動。

「我還有眼睛!現在只要在路上看到有大量回收物或屋宅改建,我就趕快請環保幹事來處理,不然會被當成垃圾丟掉,就可惜了。」一念愛護地球的心,不因年紀大了而退縮,她步步走得歡喜,走得自在,她要做環保直到人生最後一刻為止。

圖左 :林月娥不怕髒、不嫌臭,戴起手套在垃圾堆中翻找能回收的物品,為的就是讓地球更美麗、乾淨。[攝影者:楊淑玫]
圖右 :林月娥樂於付出,只要看到住家附近太過髒亂,便會拿起掃把來清掃,有時一掃就是一整條巷弄,從不喊辛苦反倒是做得相當歡喜。[攝影者:楊淑玫]

圖左 :「做環保從自己做起,垃圾就能減量。」林月娥將環保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她將整理好的回收物,待一定數量後,再請慈濟環保車載往崇善環保教育站。[攝影者:楊淑玫]
圖右 :持頌《阿彌陀經》迴向給往生的先生是林月娥每天必做的功課,她希望能為先生積德消業障。[攝影者:楊淑玫]

圖左 :一支粗大的白鐵布袋針穿上塑膠繩就是一種很棒的縫製工具,林月娥利用它輕易將壓扁的紙類餐盒、飲料盒串成一串,不但整齊又不佔空間。[攝影者:楊淑玫]
圖右 :林月娥將回收來的塑膠袋洗乾淨、晾乾摺好,再拿去市場給販賣番薯的菜攤,他們也都很樂意接受,間接也推動了市場減塑。[攝影者:楊淑玫]

圖左 :臺南東區崇德六街的自宅是林月娥做環保的起點,車庫後方一角放置著已整理分類好的回收物,做環保是她畢生的堅持,只因聽了一場上人的環保演講,就此改變她的人生。[攝影者:楊淑玫]
圖右 :白色自宅後方的防火巷,就是林月娥個人的回收處理空間,回收物通通都在這裡進行清洗、晾乾、分類等過程。[攝影者:楊淑玫]
圖左 :滿頭白髮的林月娥正細心修剪花木,庭園裡的一草一木在她眼中都是寶,將落葉及花朵剪成小碎片放置在樹根周圍,就是最天然的肥料。[攝影者:楊淑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