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選對方向 進而成就自己

2020/04/19| ◎奚美文,李欣曄,方玉葉,楊淑玫,吳麗珍/臺南報導
列印
「心身平齊的慈濟世界,美佇叨位,美佇三輪體空無所求,美佇付出付出再付出……」視訊連線現場,傳來播放的慈濟歌選〈美〉,慈濟志工呂慈悅告訴學員,「大家不要以歌曲的角度來聽慈濟歌選,而是要用心體會其詞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造成嚴重衝擊,人民生活備受影響。佛教慈濟基金會年度慈誠委員培訓課,因疫情關係延至4月19日開營。為確保上課間距安全,避免群聚感染,課程採無秒差視訊連線共修,主場在臺北三重園區,臺南區則分別在臺南靜思堂及善化聯絡處兩處;四十五位培訓學員以歡喜心來到臺南靜思堂參與線上精進共修。

◎唯有承擔 感受人生價值

培訓開營這一天,由慈濟志工呂慈悅跟培訓學員們進行相見歡,並以一首柔和的慈濟歌選〈美〉帶領大家走進慈濟世界。她款款道來,「這首〈美〉蘊含著慈濟人放下得清淨、付出無所求,與人無爭的慈濟精神之美。」

呂慈悅稱,常聽見有人問「培訓」與「不培訓」的差別?簡單說,「培訓」可以讓自己視野寬闊,了解慈濟的四大志業,在付出中體會人生價值。大家要明白自己的人生是為做事而來的,所以必須把握生命發揮良能;佛教只是生活上的方法,如果一個人沒有格局與視野,就只能活在自己的小框框中。

三十年前初入慈濟,呂慈悅坦言,自己的習性依然很重,助念、訪視、香積都參與過,卻覺得沒有一個區塊是適合自己的,但也沒有因此而退縮,一直思考著自己到底能夠在慈濟做些什麼?直到1997年12月的一場歲末祝福,為慈濟手語歌曲編排隊形,竟意外獲得熱烈迴響,開始走進「隨師團隊」四處演繹手語,才終於找到自己在慈濟的定位點。

「唯有承擔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價值,勇於承擔使命,方可廣結善緣,而什麼事都不做,就什麼都沒有。因此,志工要用熱誠及最單純的心,認真聽聞證嚴上人開示,自我警惕,就能在菩薩道上信、願、行。」

「成功的路上不會太擁擠,因為能堅持的人太少了。」呂慈悅進一步說明,佛法說因緣,人生選對方向是精彩,自己因隨師二十五年,見聞多也擴寬了生命的深度及視野,進而成就了自己。

呂慈悅勉勵大家,莫將佛法當人情,做人要爭氣更要爭志,跟緊上人的法,就能有正確觀念,勤聞法、廣行菩薩道,來生來世將會更清澈,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慈濟法門 持十戒行十善

繼呂慈悅的分享,志工林朝富也藉由自身豐富的人生閱歷,闡述許多鼓勵人正面思考的故事,精彩的演說令人動容。

林朝富闡述慈濟靜思弟子受證基本條件是「持十戒、行十善」,該如何做到誠正信實、慈悲喜捨?他強調,其實慈濟十戒是上人給弟子福慧雙修的祝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恪守慈濟十戒不是束縛,而是五福齊臨門。

「十戒」是慈濟人的修行法門,指引著慈濟人什麼「該做」或「不該做」。人生最大的懲罰就是後悔,上人期許弟子都能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上人推行佛法生活化,讓每一個人都能將佛法應用在日常待人接物當中。

那如何在人群中力行慈濟十戒?林朝富告訴大家:「要護生,力行素食,培養慈悲心;多布施,不但要無欲無求,而且要心存感恩;要傳法、發好願,發做得到的願;要為善提升、具睿智;要清淨大地、心靈,護持大愛臺、閱讀靜思文物,遠離媒體毒害;要務正業、不忤逆父母,廣結善緣。」

◎入菩薩道 修身形歡喜做

培訓課的內容,令學員汪素蘭對慈濟人的責任使命、精神理念以及進退行儀,如何問訊、頂禮、端碗、拿筷子等四威儀,再經由德宣師父講解後,自己茅塞頓開,見識到慈濟的人文之美。

即使接觸慈濟已經七、八年的她,有些事情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參加讀書會,才從中一一得到事理印證,了解個中真正的意涵,也讓她萌生豁然開朗的喜悅感:「人人都要讀書,才能增長智慧。」

不僅如此,最近親身參與整理發放物資時,汪素蘭更深刻感受到,這就是慈濟――永遠在災難後即時伸出援手,在物資裡同時會有一封證嚴上人的慰問信,讓受災鄉親感到安定、溫暖。

郭靜燁是臺南靜思堂財務職工,在孩子上幼稚園期間,加入社區大愛媽媽行列,進而踏入慈濟這個大家庭。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只要孩子不聽話,她就會拉高嗓門,大聲喝斥喊叫。

郭靜燁不好意思地說:「自從加入大愛媽媽,在課程中聽到志工們分享,跟孩子要親切互動,才開始用上人的《靜思語》調整自己的情緒與聲色。」

「不要用情緒來管教孩子,要用菩薩的心來愛孩子。」郭靜燁用心體悟學習,終於感受到與孩子、家人之間,多了一分慈濟的人文溫潤,少了一分情緒張力。

也因她在財務組工作,接觸到的大都是志工,感受到慈濟人舉手投足之間的身行風範,希望自己也能多學習柔軟身行,進而報名參與培訓。

課程中,德宣師父講述「慈濟人的進退行儀」,覺得自己更需要學習與人互動的禮儀,才能在職志合一的工作上,提升自己的舉止言談聲色,才能和所有慈濟人一樣,給人一分親切柔和的氣質感,間接去影響欲進來參加這樣美善團體的人,有歡喜參與的攝受。

◎看見愛善 篤定走慈濟路

吳陳秀碧當初因與一位志工到關山參加義診的因緣而認識了慈濟,進而成為會員已經二十三年了。但因忙於上班又要照顧家庭,沒多餘的時間參與活動,也就無法再往前跨一步。

「現在孫子長大了,就有時間來培訓。」吳陳秀碧開心地說:「慈濟這個團體真的很好,慈濟人總是互相幫助,給人關懷。而自己在做環保中,也了解做環保,地球就會有改變,為了美麗的地球,真的要多付出一點,如果人人都能茹素,就不會犧牲動物,況且吃素對身體也很好。」

聽志工呂慈悅分享,因進入慈濟而改變了自身的習性與氣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慈濟援助疫區口罩,慈濟人的愛不分國籍,這些都讓吳陳秀碧從慈濟人身上看見愛與溫暖。她篤定要走慈濟這條路,用虔誠的心跟緊上人的腳步一路走下去。

來自臺南市中西區的吳貞儀,父母、婆婆和先生都已是受證志工。六年前,她也參與培訓課程,恰巧當年九月的尋根之旅是她的預產期,而未能如願完成培訓課程。

事隔多年,就讀慈濟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以稚嫩的聲音說:「媽媽,家裡只有您不是慈濟人哦!」這句話讓吳貞儀開始思考,覺得自己應該把握這一分幸運,對的事,做就對了!

「要用心學習上人的法,使家庭生活充滿慈濟理念。」吳貞儀認同呂慈悅分享的:「人生一定要付出,人生為做事而來,把握生命發揮良能。」唯有身體力行才會有體會。看到家人在社區付出時會起歡喜心,她勉勵自己一定要培訓受證,勇於承擔使命,廣結善緣。

培訓開營的第一天,花蓮靜思精舍德宣師父也為學員說明「培訓意義及慈濟人的進退行儀」。慈濟人要啟發自性三寶,具備禮儀之美,慈濟人文(四大八法)到靜思人文(淨斯文物)的福德與智慧,是慈濟人生生世世的優質基因。期望大家能用心精進,順利受證成為上人的靜思弟子。

圖左 :郭靜燁是臺南靜思堂財務職工,因在工作接觸到的大都是志工,感受到慈濟人舉手投足之間的身行風範,希望自己也能學習柔軟身行,進而報名參與培訓。[攝影者:李啟華]
圖右 :汪素蘭接觸慈濟七、八年了,今天培訓課的內容讓她對慈濟人的責任使命、精神理念以及慈濟人的進退行儀,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攝影者:侯慶宗]

圖左 :慈濟人的愛不分國籍,深深感動著吳陳秀碧,她篤定要走慈濟這條路,繼續用虔誠的心勉勵自己,跟緊上人的腳步一路走下去。[攝影者:侯慶宗]
圖右 :臺南善化聯絡處培訓學員靜心安住當下,與課程主場臺北三重園區以無秒差視訊精進共修。[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培訓開營第一天,花蓮靜思德宣師父以連線方式為學員說明培訓意義及慈濟人的進退行儀。[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吳貞儀(左)相當認同志工呂慈悅分享的,「人生一定要付出,人生為做事而來,把握生命發揮良能。」唯有身體力行才會有體會。她勉勵自己一定要培訓受證,勇於承擔使命,廣結善緣。[攝影者:李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