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相伴同樂 即興創作七字詞

2020/05/20| ◎洪淑真/臺南報導
列印
固定每個月農曆28日,慈濟志工的例行性發放活動,在連續兩個月暫時停辦後於5月20日早上,終於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的情況下,於臺南靜思堂再度如常進行。

這一天因梅雨季節,天氣時晴時陰 ,少了一些悶熱,卻多了一絲清涼。疫情期間,臺南分會志工依照疫情指揮中心之社會共識,減少出門群聚;在闊別一段時間後,志工和照顧戶戴起口罩前來,掩不住臉上的笑容,各個歡喜再相見。

◎走出困頓 難忘志工溫暖

獲得通知的照顧戶杜先生戴上口罩,一早就自行騎車來到靜思堂,志工幫他量過耳溫、酒精噴手後,他熟悉的走到一樓大廳的後側,義剪的志工周慧卿早已經在定點,正忙著為另一位照顧戶整理頭髮儀容,於是杜先生靜坐一旁等待。他摸摸頭,靦腆的說:「這兩個月有用刀片自己刮,但不整齊,還是給師姊理,比較好看。」訪視志工謝蘇翠敏來打招呼問好,他也回饋自己多年來的感激之情。

雖然已不再領補助款了,但是杜先生表示目前租屋處龍蛇雜處,環境不佳,且自己可以獨立自行來靜思堂,所以不必再麻煩志工去探視了。他習慣每個月來看看熟悉的人、事、物,除了參與義剪讓自己儀容清爽,在義診處拿些備用中藥外,也喜歡聽聽《證嚴上人說故事》與《人間菩提》的開示,並表示很開心在靜思堂裡,也可以和熱心安排活動的志工們一起同樂。

《人間菩提》影片中上人開示,祥和的力量才能擋住疫情,相信專家,要有信心,守好衛生的規則,也要互相關懷,還要注意身口意,要做好事、說好話、發好願,並強調此時吃素最重要也最安全,這分力量就會擋住疫情,也會上達諸佛聽。

「做好事不一定要出錢,厝邊頭尾(臺語)如果有需要幫忙的人,可以告訴師兄姊。」司儀王寶裕告訴與會者,雖然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讓大家非常擔憂,不過訪視志工愛心不中斷,仍然關心著大家的生活,所以有需要幫忙的就可以尋求志工的協助。

◎唱出心聲 有感人生坎坷

「戴口罩、勤洗手、多運動」就是目前的新生活,志工以〈幸福的臉〉和〈白牡丹〉為配樂,教大家一起動動手,做雙手的拍打運動。雙手不但要洗乾淨而且因為有很多穴道,常常拍打,可以增進身體的健康;接著是帶動遊戲,用球拍接球、丟球進桶裡,也讓大家有機會起身,活動一下筋骨,獲勝者還能獲得小小的禮物喔!

大廳裡充滿了笑聲,也有歌聲相伴,志工安排「老歌接唱」,一曲接一曲都是耳熟能詳的的老歌,讓氣氛更加熱絡起來,當下一起高聲歌唱,的確是讓大家紓壓的最佳方式。

果不其然,你一句我一句,唱著唱著就唱出靈感了,坐在中間的照顧戶吳先生即興寫了一段歌詞,也自告奮勇希望現場發表演唱,他拿出手裡的紙條,上面工整的寫著「七字詞」(臺語):

運命好壞免掛意,人生難免不如意,好額散赤不免比;
安分守己做自己,人生旅途有志氣,風風雨雨ㄟ過去;
幸福刀在你手裡,成功的愛靠自己,過著人生好日子。

王寶裕陪伴吳先生念著歌詞,再配著自己的即興創作旋律,聽來頗令人動容,坎坷的人生令吳先生有感而發,人生說來話長,和慈濟的因緣來自發現癌症之後的辛苦化療過程,志工都願意給予祝福。他也有所醒悟,就如歌詞中所寫的,「期待做自己、靠自己,過著人生好日子。」

發放在溫馨的氛圍中結束,雖然前來參與的照顧戶並不多,但是訪視志工知道「當他們走不出來時,我們要走進去,幫助他們也能自己走出來。」每個月的發放活動雖是例行,但是志工們每次都用心地規劃,也是砥礪自己,有感動才會更有行動力,當自己有能力走入他人的生命,做個被需要的人時,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圖左 :臺南靜思堂發放活動,連續二個月暫時停辦,5月20日早上,在疫情已有緩和的情況下,終於決定如常進行。[攝影者:鄭瑞萍]
圖右 :活動組志工以〈幸福的臉〉和〈白牡丹〉為配樂,教大家一起動動手,做雙手的拍打運動。[攝影者:鄭瑞萍]

圖左 :人醫會提供義診,醫師耐心為會眾提供諮詢治療。[攝影者:鄭瑞萍]
圖右 :志工親切個別指導正確動作,雙手因為有很多穴道,常常拍打,可以增進身體的健康。[攝影者:鄭瑞萍]

圖左 :投球遊戲活絡氣氛,也鼓勵長者起身舒緩筋骨,最重要的是大廳裡有了笑聲。[攝影者:鄭瑞萍]
圖右 :捐出竹筒,人醫會的醫師不僅義診出力,也發心出錢捐獻。[攝影者:鄭瑞萍]

圖左 :司儀陳寶裕陪伴即興創作的吳先生(左)念著自己寫的歌詞,再配著自編的旋律,聽來頗令人動容。[攝影者:鄭瑞萍]
圖右 :吳先生拿出手裡的紙條,上面工整的寫著「七字詞」(臺語發音),志工祝福他過著人生好日子。[攝影者:洪淑真]
圖左 :義剪志工周慧卿很早就準備工具到達定點,為兩個月沒理髮的會眾整理儀容。[攝影者:洪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