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同 親子學習共成長

2017/10/15| ◎奚美文,吳麗珍,楊淑玫/臺南報導
列印
身為父母的您,是否因為壓力過大而情緒大爆發?當A型性格的家長遇見B型性格的孩子,在生活與觀念上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衝突點?聽到孩子一句不雅的字眼時,家長該如何面對,並適時做出正確的引導而不破壞親子關係?

一連串的親子功課,考驗著家長心中那把尺的平衡度,為此,10月15日臺南市東區社區親子班課務團隊,特地邀請高雄師大心理諮商師曾正奇前來為家長進行親職講座——「如何與你的孩子更靠近」,期盼能改善親子間緊張的關係。

◎角色易混淆 尺度難拿捏

「孩子從出生至今,您心中的期待是否已改變,從原來單純只求孩子平安健康長大,現在的心念還是一樣嗎?」曾老師詢問在座的家長,並面色凝重地指出:「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愈高、要求愈多,孩子會變得不開心,並拒絕與家人溝通。」

「由於現今社會,學校賦予家長更多的責任,校方希望家長也能參與孩子的教育,但在責任的區分上,又沒有很明確的區隔,往往造成家長不知道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曾老師進一步舉例說明:「就以孩子作業字體不工整來說,訂正字體到底是老師或家長的責任?大多數的人都混淆不清,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另外,孩子與家長的責任也要適時區分出來,曾老師表示,家長們心中的那把尺要時時保持平衡,懂得一進、一出,讓孩子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責任感。如果家長幫忙做太多,將會造成孩子不負責任的態度;對孩子太多的要求,孩子則變成被逼迫而開始有怨言,親子間隨即出現矛盾現象。

就以孩子口出不雅的字眼為例,針對同儕語言的模仿,曾老師點出:「孩子投入團體後,受環境帶動的影響,家庭尺度就不同了,家長們要去思考孩子行為背後與心理動機是什麼?不要馬上切斷或阻止事情的發生,模仿的目的或許是與同學連結、交朋友的另一種方式。」

◎性格大不同 放下學溝通

「講不聽、說不動、罵沒用、放不下」是現今父母教養孩子的困難點,當今社會提倡愛的教育不體罰,所以效率就會降低,這樣的觀念正確嗎?

曾老師從在校多年的輔導個案中發現,一般家長認為打罵管教是最直接、成效最好的方式,但連帶也出現許多副作用,從小在暴力陰影下成長的孩子,傷痛深刻烙印在心靈上,長大後成了更大的負面效應。

看看現今社會新聞,常出現孩子失控毆打父母的亂象,曾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這非單一事件,它源自於家庭背景,因為孩子從小人格即往暴力方向發展,長大後進而動用武力來處理事情。」

「放不下」是家長們最大的困擾,父母雙方教養態度不一致,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在為孩子下達訊息時,家長須共同思考協調,不要出現互相踏腳的狀況,孩子才不會混淆不清。

你的性格是急躁、無耐心的嗎?只要透過幾題簡單的題目,做自我A型性格檢驗,並將每題的積分加總起來就能一目瞭然;當積分來到一百二十分以上的家長,就是符合「急、多、快、爭、趕」五大特性的標準A型性格的人。

陳宜成爸爸經過測驗,竟然是個超標A性格的人,而女兒卻是九十分以下典型B型性格的孩子。

宜成坦言:「本身個性很急,面對女兒動作慢吞吞、學習能力不佳,因此在規範上相對較為嚴格,親子間常處於難熬的狀態。」儘管如此,每天他還是會親自開車載女兒去上學,利用短暫的車上時光與女兒聊天,彼此互相討論與溝通,並做適度的調整與改進。

同時宜成奉勸在座的家長:「孩子漫不經心的學習態度,確實讓我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但面對社會的教育壓力,自己也只能對孩子施加壓力,但孩子又將壓力反射回來,親子關係相對也會變得不好,心裡相當矛盾與掙扎。」

鐘晨日媽媽收穫滿滿,內心也有很深的體會說:「從某些部份,我們真的給自己太多壓力了,對於孩子的期待總是認為理所當然,因此我們應該把責任下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們要有存款進入,到時候才有辦法提款。」

家長余淳鈞心有所感地說:「父母雙方如果性格不同,對孩子下達指令又不一致時,兩人就會起衝突,孩子變得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養成觀望的態度,這是相當嚴重的後果,為人父母須私底下進行討論,不要當下馬上反駁對方的意見,孩子才不會不知道要聽誰的指令。」

◎瑜伽新體驗 闖關兼運動

「小朋友,我們今天要去參加大樹婆婆的生日派對,還要做好吃的披薩送給大樹婆婆……」

「一路上,遇見美麗的花蝴蝶、小鳥在森林中飛來飛去,呼呼呼!風姑娘也來作伴……」

當家長進行親職講座的同時,瑜伽老師朱薇茹在另一個空間帶領21位小朋友體驗兒童瑜伽,將瑜伽動作巧妙地融入在充滿生動樂趣的故事情境及闖關遊戲中,小朋友從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

曾筠晴穿過鐵橋開心地表示:「為了給大樹婆婆慶祝生日,我們努力將水和麵粉攪拌在一起,做了一個大披薩,雖然手好痠也流了許多汗,但最後為大樹婆婆送上披薩時,看到婆婆燦爛的笑容,自己也覺得很快樂!」

朱薇茹老師看到學員體驗得如此盡興,心中滿是歡喜地說:「瑜伽是非常好的運動,在拉筋的過程可以讓身體柔軟放鬆,而一般三至十二歲的兒童普遍專注力不夠,要他們靜下來好好聽指令做動作,往往效果不佳,持續性也不夠,但透過『戲劇性的兒童瑜伽』設計,將遊戲與故事內容做結合來帶動孩子,就能訓練孩子的平衡感、專注力、手腳的肌力,同時使身、心靈得到喜悅與寧靜,是老少咸宜的運動。」

「每一個人都會有煩惱,但只要找到原因和方法就可以解決。」課程接近尾聲,心理諮商曾老師一再提醒家長:「為人父母要懂得下修自我性格,隨著孩子的成長,學會慢慢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負責任,以溝通與輔導方式來帶領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同一時間不同空間,親子彼此都在學習成長。

圖左 :陳宜成爸爸(右一)是個超標A型急性性格的人,而女兒卻是九十分以下典型B型慢吞吞性格的孩子,親子間常處於難熬的狀態。[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今天的親子班別於以往,有數位慈青大哥、大姊投入其中,活動現場充滿著青春活力的氛圍。[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瑜伽老師朱薇茹指出:「瑜伽是非常好的運動,在拉筋的過程中除了讓身體柔軟放鬆之外,身、心靈也可以得到喜悅與寧靜,是老少咸宜的運動。」[攝影者:許羽辰]
圖右 :瑜伽老師朱薇茹(左一),將瑜伽動作巧妙地融入在充滿生動樂趣的故事情境及闖關遊戲中,小朋友從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攝影者:許羽辰]

圖左 :高雄師大心理諮商師曾正奇特地來到親子班,為家長進行「如何與你的孩子更靠近」親職講座,期能改善親子間日漸緊張的關係。[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心理諮商師曾正奇用心聆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並適時給予輔導。[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鐘晨日媽媽(右二)開心地說:「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要把責任下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們要有存款進入,到時候才有辦法提款,而國小階段是最佳的存款時機。」[攝影者:陳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