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護地球 垃圾減量無負擔

2017/10/21| ◎吳麗珍,奚美文/臺南報導
列印
10月21日一早,任教於成功大學陳冠廷老師帶領60位大二物理系學生,參訪崇善環保站教育站,透過「服務學習」的課程,以課本上的理論和實作環保體驗雙管齊下,讓學生深刻體會環保的重要性。期望人人先把自己的心 態建設好,並以實際行動保護地球,才能影響更多人重視環保問題。

◎蔬食護地球 環保淨大地

一開始,志工周菽芬呼籲大家要重視全球暖化的議題,同時闡述蔬食與環保的重要性。並列舉學者專家研究資料顯示,臺灣氣候持續暖化,水平面上升,到了2080年,臺北市可能會泡在臺北湖裡……這是多麼可怕又令人擔心的事!

另外,畜牧業的排碳量一直高居首位,養牛業是最不環保的行為,因為牛屁產生的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5倍。所以建議大家選擇當地、當季盛產的蔬食代替肉類;如果人人都能少吃肉,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就不會挨餓……

影片中,賣場裡的顧客正津津有味地試吃著肉品,下一幕卻看到活生生的小豬被放進箱子裡,瞬間變成一節節香腸跑出來,客人露出噁心作嘔的樣子,恨不得把已吃下肚的東西吐出來,同時忍不住上前要阻止工作人員,請勿再攪動機器了。由此可想而知,如果屠宰場的牆壁是透明的,大家都能清楚目睹動物被宰殺時淒厲絕望的哀嚎聲,相信每個人都不敢再吃肉了。

周菽芬再次強調,唯有「蔬食」才能救地球,並歸納出以下重點:一、做環保可以改變地球的命運。二、省糧可以改變窮人的命運。三、健康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四、護生可以改變人類和動物的命運。

周菽芬殷切叮嚀:「所謂『清淨在源頭』是指,要送出回收的東西之前,一定要清洗乾淨;出門要自備環保餐具,上超市攜帶購物袋及保鮮盒,不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塑膠袋最好不要用、少用或重複使用。」她期許學生們都能身體力行少吃肉、多蔬食、多做環保,利人又利己。

負責帶隊的陳冠廷老師表示,「服務學習」是大學生必修課程,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還要到環保站實作體驗,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深耕環保教育,希望大家在丟垃圾時,能反省思考一下,懂得愛物惜福、減少製造垃圾。

「面對垃圾量一直在增加,如果沒有想到好的方法來處理,有一天,將會面臨垃圾多到無法收拾的窘境。」陳冠廷老師憂心忡忡,衷心期盼學弟、學妹們能發揮所學,研究或發明出可以快速處理垃圾的好方法。

◎回收學問深 實作收穫多

身材高挑的徐敬同學,從小學開始就在學校的回收場內幫忙做分類,早已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有時也會帶動家人、同學一起做。徐敬表示,回收區的垃圾真的好多,最麻煩的是,有人竟然把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東西包在一起,整理起來很耗時又不衛生。他才做一點點就覺得腰好痠、很累,想到環保志工每天埋首在垃圾堆裡,全身弄得髒兮兮、滿身大汗,真的很辛苦!

環保回收分類的學問也不少,徐敬在拆解卡帶時,發現一個小小的卡帶竟有很多不同的金屬,原來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經過拆解、回收再利用,卻被誤當成垃圾丟掉,他回去之後要好好宣導,讓垃圾減量。

徐敬忽然聯想到,學校系館的垃圾桶只有分成「回收資源」和「一般垃圾」兩大類,感覺上好像沒有實際做分類,應該還有改善的空間。他表示,趁現在還在系上工讀,可以跟系上辦公室主任反應看看,調整分類方式才是做環保上上之策。

第一次來環保站做體驗的蔡漢融同學,看到那麼多的垃圾一時感到很頭痛,不知從何做起。首先,他彎下腰來,在回收堆裡找尋相同類別的回收物,突然發現有一疊完好的杯子,他覺得很開心!感受到平常就有必要做好分類,讓環保志工整理起來會比較輕鬆。

經過志工詳細地解說,蔡漢融發現塑膠袋的分類要分辨軟的、硬的、花的、白的不同材質,真的大有學問。燃燒塑膠袋會污染環境,埋在土裡千年不化。又因塑膠袋質量輕,容易隨風吹送而堵塞河道、溝渠的出水口;一旦大雨來臨就會造成水患,所以能夠減少使用塑膠袋也算是一大功德。

「每人每天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實在很可怕!」漢融提醒自己:「平常就要準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同時表示,市面上有很多過度包裝的商品,只會製造多餘的垃圾而已,究竟是花錢買內容物?還是在欣賞花俏的包裝呢?所以大家應該儘量選擇較有環保概念包裝的產品,不僅可以減少垃圾,也不會造成金錢的浪費。

◎從自身做起 讓垃圾減量

在大回收區,白庭瑄同學被堆成小山丘的垃圾嚇了一大跳!她很驚訝地說:「本以為回收站都是已經分類好的,沒想到回收來到這裡才開始做分類。之前,我只知道回收分成紙類、寶特瓶、塑膠類,甚至搞不清楚『鐵罐』和『鋁罐』的差別,更不知道塑膠袋是可以回收的。」

白庭瑄表示,自己是經由同學的推薦而選修,來到這裡就如同學所說的,可以學習到很多、很多。體驗後,才了解到如何做分類,也感受到做分類真的很辛苦!回去以後會更認真做好分類,並且要將回收的觀念告知家人和同學。

黃紹恩同學表示,初到環保站看到垃圾有如一座小山,又髒、又臭,真的嚇一跳!剛開始,他還真的不想進去處理。但一想到環保志工不嫌髒臭,每天重複這些工作,就是為了愛護地球,讓回收變資源,讓他非常感動!所以就彎下腰來跟著大家一起做。

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所製造出來的垃圾一直不斷在增加,將會影響生活品質,所以一定要發揮同理心,從自身做起,減少塑膠袋和一次性的餐盒使用量,養成自備環保餐具,垃圾量才能獲得控制。」

在拆解區,李昀安同學認真拆解錄影帶,那些都是他從未使用過的產品,到現在居然還有這麼多,實在令他無法理解。可見在生活上,大家不斷製造垃圾的後果,不只這一代要承擔,連下一代也得要面對。他要提醒住在宿舍的同學們,在經過環保回收體驗之後,要把這個概念和分類方法牢牢記在心中,帶動身邊的室友們一起來做回收,讓大家擁有一個舒適的住宿環境。

有別以往,陳冠廷老師將同學分成三個小組互相討論,彼此分享體驗的感受,並從別人的分享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同時了解到,唯有從自己做起,讓垃圾減量才能真正減少地球的負擔,讓生活品質、周遭環境更美好。

圖左 :志工周菽芬呼籲大家要重視全球暖化的議題,同時闡述蔬食與環保的重要性。[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經過志工的解說,蔡漢融同學(右一)才知道塑膠袋的分類大有學問,塑膠袋燒了會污染環境,埋在土裡千年不化,所以要減少使用塑膠袋。[攝影者:楊碧蓮]

圖左 :白庭瑄同學(左一)被堆成小山丘的垃圾嚇了一大跳,實地體驗後,她了解到如何做分類。[攝影者:楊碧蓮]
圖右 :身材高挑的徐敬同學才分類一點點就覺得腰痠、很累,想到環保志工每天埋首在垃圾堆裡,全身弄得髒兮兮、滿身大汗,真的很辛苦![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李昀安同學拆解錄影帶覺得很新奇,因為這些都是他從未使用過的東西,為什麼居然還有那麼多,令他無法理解。[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面對垃圾量一直在增加,陳冠廷老師憂心忡忡,衷心期盼學弟、學妹們能發揮所學,研究或者可以發明出更快速處理垃圾的好方法。[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