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間的橋樑 志工有溫度

2018/04/14| ◎李素晶,蘇惠玲,孫愛欽,邱麗敏/臺南報導
列印
2018年臺南區新進醫療志工研習,4月14日於臺南靜思堂開營。第一天上課將近270位學員與60位志工參與。醫療志工是醫護人員和病患、家屬間的橋梁,陪伴和膚慰能夠讓病患與家人之間有溫度更和諧,因此醫療志 工的自我學習很重要,有學習就會有成長。

講師群將他們在醫院服務的心得及經驗不吝傳承,資深志工及大愛臺同仁也來共襄盛舉,有正確醫療觀念及防治的傳達,讓參與的學員收穫良多。

◎深入淺出獲益多 

「如果有咳嗽症狀時,應該與人保持多大的距離呢?」「在醫院,使用過之口罩應丟在哪?」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的范文林主任提出發問。

病人剛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時,須注意使用鼻胃管,防止飲食不嗆到。醫護人員須了解安全衛生醫學常識,與病人聊天務必戴口罩,醫病關係不是敵對,應是彼此多互動溝通。預防病人跌倒,不致造成你我的遺憾。

范主任感佩大家擔任醫療志工,在醫院反而是醫療志工陪伴病人與其家屬時間多。

如何使用正確知識與謹慎態度尋求自保的力量,讓你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手術同意書怎麼簽?家屬可以怎麼做?如何保護自己?預防醫療疏失等都是范文林主任講述內容。

見習志工王威正分享,多年前就想要投入醫療志工的行列,但總是找很多藉口讓自己怯步,還好這一次有志工的引薦,讓自己決心報名參加醫療志工課程。

「聽完范主任的分享,讓我們瞭解醫院作業的生態,病人與醫護人員間的溝通方式,而志工的角色則是病人與家屬之間的橋樑。」王威正是職場退休人員,是社區關懷據點的義工,承擔訪視、電話關懷、帶動長輩活動。他希望透過醫療志工課程,能學習志工專業領域,將把握時間、安心做。

◎回眸來時聊使命

慈濟志工黃明月說著自己三十歲即走入慈濟,課程分享「醫療志工的緣起與使命」。因為好奇想了解慈濟到底在做什麼,「當時自己有很多習氣像說話大聲啦、常看人不順眼啦,也怨氣十足。」明月說聽聞佛法後才知道她自己習氣太傲慢,便開始修正。

從精舍、花蓮慈院、大林慈院到現在的臺中慈院,明月已承擔多年慈院的常住志工。慈濟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但有著共同的使命,要來成就醫院志工,因為無私的付出,每個人的生命就在這裡綻放。從早期三十位婦女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一直到全球許多的國家都有慈濟人。只要有因緣,慈濟人就要把這善與愛的種子灑出去。

花東早期醫療資源不足又有保證金的制度,貧窮的人生病常常來不及醫治就往生了。民國五十五年成立慈濟克難功德會,一直從事慈善濟貧的工作,看到許多人因病而貧,上人決定舉辦義診,一星期兩次,持續了十五年。

義診多年,上人有了蓋醫院的念頭。「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這句話給上人很大的力量,當時什麼都没有,委員也只有兩百多人,大家努力邀約會員的愛點滴匯聚。明月引用上人開示:「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要許多有心人共同成就。」

◎守護健康守護愛

《志為人醫守護愛》製作人謝金容,以活潑風趣的互動方式,搭配時事分享,傳達「志為菩薩守護愛」的理念,「能救人的就叫菩薩,一日的慈悲,一日的助人,就是一日的菩薩。」

要守護眾生就要擁有人生四寶「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做。」善用能消除煩惱的《靜思語》,接收正能量的訊息,將「為別人帶來美善」視為活著的目的,期待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醫療志工要了解世間什麼最苦?病苦最苦!」金容說:「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經由學員模仿病人的樣子,讓學員體會病人的感受,經由了解才能理解受苦者的真正需要。透過聲音、眼神、表情,以真誠的心服務病人。拔苦予樂,病人展露笑容,就是志工最大的收穫。

見習志工郭國爭,很期待到醫院當志工,所以報名參加課程,他說明:「因為哪一天我們會成為病人都未知,透過醫療課程的研習,與家人及朋友分享正確的醫學資訊與學習,還能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多一份的瞭解。」

當志工是回饋社會的方式,國爭希望透過課程受訓後,到醫院作志工有了專業知識,能去服務他人。

◎分享感動和經驗

「透過螢幕上的畫面,述說著早期證嚴上人發願蓋醫院的辛酸血淚,上人相信自己無私,相信人人有愛,願當掘井人。」培育志工林秋香心裡滿是感動。

秋香接著說:「雖然我們不是醫護人員,我們卻可以透過醫療課程研習後,到醫院做志工,成為醫生與病人或是跟家屬之間的橋樑,作為膚慰及傾聽的角色,這是令人振奮的事。」體會上人所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傳承大愛,藉由課程能讓學員有更深的認知。

醫療幹事李美秀補充說明,「在臺灣有個習俗,大都認為農曆過年及七月到醫院,心裡都會害怕,希望透過醫療課程的解說,能打破以往的迷信。」她說,醫院是救人的地方,是可以付出的大福田。

「因病而貧」,往往家中有人生病時或長期臥床,家庭的支柱及經濟很容易就垮下來,如何視其所需給予幫助。「我們要在常住和社工間做互動。」美秀表示,志工角色還需在病人與家屬之間做溝通,讓家屬感受到醫院也有溫暖。

一堂堂的生命課程,讓學員與工作人員都有收穫,為了培育更優質的醫療志工,看到課務團隊的用心,透過醫療課程的安排,請專業的醫生及護理人員講解醫院的運作模式,讓志工從分享中瞭解相關醫學常識,更使生命因利他付出而豐富。

圖左 :新進醫療志工研習將近270位學員共聚一堂,透過醫療課程的安排,由專業的醫生及護理人員講課,讓志工瞭解相關醫學常識與醫病關係。[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郭國爭師兄希望透過醫療研習課程受訓後,到醫院作志工有了專業知識去服務大眾,為社會奉獻而請益進行雙向溝通。[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黃明月師姊分享上人在花蓮後山建醫院的心路歷程,從找地、籌資、聘醫師等諸多考驗,上人憑著「信己無私 信人有愛」完成建院目標。[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學員勤作筆記才能謹記上人為「一灘血」在後山建醫院,改變當地醫療資源缺乏的慈悲宏願。[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大愛台謝金容師姊分享「志為菩薩守護愛」,能救人的就叫做菩薩,一日的慈悲、一日的助人,就是一日的菩薩。[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林秋香很敬佩上人的大慈悲及大願力,做一位掘井人建醫院。我們可以透過醫療課程研習,到醫院做志工成為醫生與病人或是跟家屬之間的橋樑。[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王威正師兄(左1)聽完范主任的分享,讓我們瞭解志工是病人與家屬之間的橋樑。希望在醫療課程中能學習專業的領域,才能把握時間至醫院當志工。[攝影者:王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