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充實軟實力 勇於承擔醫療志工

2018/04/22| ◎劉淑貞/嘉義報導
列印
2018年大林慈濟醫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訓練第二次課程,雲、嘉區學員於4月22日在大林慈濟醫院舉行,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包括醫療志工須知及互動撇步、醫療常識,提升醫療相關知識與人文,給予民眾更優質的服 務。

陪伴病人拔除心苦,功夫如何練?答案「從做中練」。陪伴病人家屬及帶領志工非常有經驗、有智慧的陳鶯鶯,近日腳動手術,因心繫醫院忍住身體不適,為學員上「如何在病房深入經藏,陪伴病人、家屬如何對機適時說法、智慧如海」。

鶯鶯講師以「好、婚、嫁、媽……」帶入了解字的特性,在生活中遇到煩惱事情,用輕鬆態度來看待,以幽默口語吸引住學員仔細聆聽,「進來慈濟自利、利他,且應使命而來,行儀很重要隨時要注意。」

「病房區病人變化大,家屬情緒較易焦慮、激動,但有愛就不孤單。」鶯鶯講師使用實際的例子,豐富的人生歷練,啟發學員了解與聯想,「滿足病患實用智慧,口說好話分享、關懷和陪伴,遇到焦慮者轉移注意力,有心就不難,入功夫深智慧高,自然體會做志工的快樂。」在日後執行醫療志工隨時把持善心,給予的力量不能小看自己。

「助人就是助己」學員林堉絹說,「以前,面對重複話語,心情難免不耐煩,上課之後才知要如何學習大愛之心,耐心傾聽,溫柔說話,到醫院所接觸都是一份緣,要有勇氣主動,菩薩緣苦所緣病苦之人,不要有分別心,嫌棄心。」堉絹分享把握因緣皆為好因緣,把醫院當作道場,見識苦集滅道四諦法,不就是佛法在生活中。

◎病人安全與隱私保護

時代的變遷醫學的進步要重視什麼?「醫療品質、病人安全」。

笑口常開、活力十足的外科加護病房暨品管中心范文林主任分享,醫院對於病人安全目標及目的,「醫病是夥伴關係,醫學之教育乃是愛與關懷,病人的內心希望,用心傾聽陪伴,聽得正確,給予適當的回饋。」醫療人文就是人心的善念自然地流露。

「病患或家屬來到醫院都顯現無助,對他們的安全與隱私,除了醫護人員外,志工也有此義務尊重病人隱私,不談論病情。」范醫師將「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嚴肅又專業課題,利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分享深動又有趣。

學員陳力豪任教於大林國中,去年參加見習,逐漸了解上人的法及上人的理念,投入良能與奉獻所學所長,並實踐自己心願,投入醫療志工區塊。「一些醫療糾紛都來至於溝通不良,病人的心不能接收到那一份愛,可能產生糾紛,注意病人安全,不僅提升醫療照護人員間的有效溝通,再三地核對提升用藥安全;在病房照顧,預防跌倒,還必須落實感染管控,勤洗手,除了基本洗手外,戴口罩;注意個資病歷,尊重病人隱私,電梯內及公共區域勿談個人隱私,妥善保管個人資料與保護。」力豪分享從課程范醫師給予的認知,及對醫療志工除了專業還要注意安全事項有很大的作用力。

◎有溫度的互動撇步

「當你決定做醫療志工時,參與中學習、培養心放開,所見入心且正向思考,在陪伴中感恩、口說好話,對人有溫度,以柔言聲調顯示溫度,結好人緣。」來自中正大學的盧鴻毅教授說明這是為台灣奮鬥的人,也是醫療志工的本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之所以要上課。

「擁抱是一帖良藥,一個小小動作給人信心、安心……」下午一點時刻,通常是昏睡時段,盧鴻毅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話語,加上可愛的輕抱肢體動作,炒熱現場活潑愉悅的氣氛,學員笑到眼屎撥不離(臺語)。

「在慈濟學到用心說好話,在對的時間說好的話。」盧鴻毅教授分享當志工之後,發現自己是有用的人,「當病患面有難色,讓病人說出煩惱,學習『聽』,融入視情況,柔軟態度,包容放下身段,輕聲細語,言行舉止一致。」盧鴻毅教授提醒學員有機會來醫院當志工,要以正能量與病患互動,隨時把持在快樂裡,更把愛散發給身邊的人。

參與培訓的李凰琴表示,個性較內向,課程中盧教授提到慈濟是大道場,與人互動,有動有靜,只差在「敢不敢說」,在日後擔任醫療志工一定放開心胸,全心與病患互動,過程尊重、傾聽,尤其老人家喜歡你跟他擁抱、握握手,小小一個動作會讓對方覺得很溫馨。

醫療志工以感恩、尊重、愛,協助醫院各項政策,共同成就尊重生命人本醫療的照顧。講師以最精闢的解說醫學術語與常識,輕鬆帶領學員學習醫療服務安全和志工應注意的事項,讓有心、有願想到醫院當志工的學員收穫滿滿。

圖左 :學員陳力豪(左一)去年參加見習,漸了解上人的法及上人的理念,投入良能與奉獻所學所長,並實踐自己心願,投入醫療志工區塊。[攝影者:李俊賢]
圖右 :大林慈濟醫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訓練第二次課程,雲、嘉區學員於4月22日在大林慈濟醫院舉行,課程內容多元豐富。[攝影者:李俊賢]

圖左 :范文林主任分享,醫院對於病人安全目標及目的「醫病是夥伴關係,醫學之教育乃是愛與關懷,病人的內心希望,用心傾聽陪伴,聽得正確,給予適當的回饋。」[攝影者:李俊賢]
圖右 :社工莊宛螢分享器官捐贈的觀念。[攝影者:李俊賢]
圖左 :盧鴻毅教授分享當志工之後,發現自己是有用的人,「當病患面有難色,讓病人說出煩惱,學習『聽』。」[攝影者:李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