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北繞行台灣 心靈故鄉虔朝山

2018/05/04| ◎何淑麗/嘉義報導
列印
為迎接慈濟五十二週年慶,這歡欣的日子,靜思精舍從4月起到5月9日,已有二十五梯次,約一萬人前往朝山巡禮。嘉義靜思弟子也為表自己的一份虔誠的心念,在5月4日約有一百二十八位慈濟人,共同搭乘清晨六點北上自 強號,開往花蓮的火車,中午時分回到慈濟發源地靜思精舍朝山巡禮。

嘉義慈濟人王壽榮是第三次回精舍朝山,他以最虔誠的心來朝山,要將功德迴向證嚴上人,恭祝上人法體安康、長住世間、法輪常轉。他相信,「全球慈濟人都是秉持這份心前來朝山的。透過這次朝山感受到靜思弟子回到家,讓我們心靈的母親很安心。」

上人眼部開刀需要靜養仍然關心著弟子們,壽榮分享:「我們要發心立願、回到社區把這份法喜普及到嘉義社區,做上人要我們做的事,把大愛撒播在社區各角落,讓眾生得離苦,也讓更多人走入慈濟大門,讓社區大德都能體會慈濟永遠在你左右。」

下午三點展開朝山活動,志工在精舍師父帶領下,以虔誠心口唸佛號三步一跪拜,由精舍菜園旁的朝山步道,一路朝向精舍佛堂,向佛陀禮拜、前進。朝山隊伍中大都是年長者,雖然有的長者腰、膝蓋、腳不靈活,在跪拜之間會很吃力。但是那虔誠一念心卻克服種種的肢體困難,也要來朝山。

八十一歲的賴李秋師姊認為膝蓋會痛是一時的,「能夠朝山,機會難得,何況上人開設壽量寶藏,存入五十歲祝福後,只有三十一歲,我要保握因緣用健康身體回到精舍朝山,更發願要年年回來朝山。」

日日把握付出的機會,李秋每日清晨總是騎著機車往嘉義火車站,搭早班電聯車前往大林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颳風下雨都不間斷地來到慈院和病患結好緣,傾聽他們的心聲,她說天天能保握分秒付出的機會,才是真正的過著有意義美好的人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聲佛號一個跪拜,對自幼雙腳不良於行的林秀月師姊,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她說:「讓心沈靜,以懺悔心跪拜每一步的朝山,一步步貼近上人的心,靜思精舍是心靈的依止處。」

她分享:「排在李秋師姊後面朝山,原是要保護李秋的;每一次跪拜行進間自己膝蓋退化、腳痛強忍著,起拜之間不時要提醒自己關照李秋,但是看到李秋很輕安自在地朝山;心想自己(存入壽量寶藏五十歲)才十四歲怎能輸給三十一歲的長者,懺悔心讓自己更專注在朝山,讓每一滴汗水都是一次又一次的真心懺悔,當下忘了一切疼痛。」回到寮房,才知道整個膝蓋都瘀青了,感恩朝山圓滿,慈濟菩提大道上堅定己心、步步踏實,走在正確的人生方向。

聽話的弟子就是要把家人度出來做慈濟,七十六歲的賴芳川和陳螺同修就是聽著上人的話語用心的把媳婦度出來做慈濟,目的是要把自己度不出來的兒子讓媳婦來接引,他們相信媳婦的乖巧和智慧有一天一定能讓兒子也是慈誠隊員。芳川為了載法親到大林火車站搭車,車程的輾轉延誤,他在大林車站停好車,只剩幾分鐘火車就要進站了,盡全力快跑一百公尺,踏入車廂時就只差那幾十秒火車就要開了,他說也許就是朝山的這份信念讓他忘了年齡。

朝山心靈洗禮之後,入座主堂,恭聽德淨師父分享《舊法用心知──慈濟人、慈濟事、慈濟情一書》,全書以三大主軸漸次開展;書內有談到上人「出家求道」的過程;談到上人「行願人間」半世紀;創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從慈善起家、到四大八法「慈濟語彙」,包括慈誠瓦、七月吉祥月、過秒關、慈濟飯等,讓耳熟能詳的慈濟語彙更知其然。

蔡瑞玲分享:「這本《舊法用心知》一出書就請購來閱讀,時時翻閱更能體會上人開創慈濟的艱辛,作為慈濟人我們能不好好跟著上人腳步嗎?我們走入精舍是團隊前進,我們更要學會用眼睛聽、用耳朵看、用心去體會一花一草一木一瓦的美妙,就能體會上人為何時時叮嚀多用心。」

德淨師父談到最早的朝山是1981年9月27日,「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籌建委員會」有時會到花蓮討論,當時國泰醫院王副院長是委員之一,到精舍開會時,王游錦師姊有時也會一起陪同前來。由於游錦非常敬愛上人,當她看到上人為建院的事不辭辛勞四處奔波,就一心一意希望能幫上人分憂解勞。但因自己只是一位家庭主婦,沒有任何專長可以協助建院的事項,於是萌生以朝山的方式,祈求諸佛菩薩加被,讓上人建院的心願早日完成,同時也希望上人的法體健康。

所以每次到花蓮,不論是日正當中或是刮風下雨,一定從蘇花公路三步一拜,拜入精舍。她無畏旁人的眼光,不管是大太陽下的滾燙地面,或是刮風下雨,全身淋得濕答答,她內心卻是歡喜無比,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她的感恩與祝福。

2016年精舍的朝山步道完成,全球慈濟人紛紛回來靜思精舍參與朝山盛事,不管刮風下雨或是艶陽高照,大家都秉持著最初的那念心,虔誠跪拜祈求天下平安,那分至誠的心意,感動海內外無數人。「朝山」是佛敎徒最虔誠至敬的心意,也是最難能可貴的「禮敬」供養,所以只要體力允許,大家都可以感受一下朝山的法喜。

第二天志工早會後,靜思協力場巡禮,德寋師父介紹淨皂的因緣,當時聽到上人提到自己皮膚有些過敏,提到早期人們使用的米糠或無患子。上人輕輕的說,弟子重重的聽,寋師父就這樣把話放在心上,著手研究,終於做出了第一塊淨皂,並恭敬獻給上人。上人也希望這樣好的淨皂,人人都能使用。於是,淨斯淨皂開始流通。

德杰師父帶領大家巡禮穀粉工廠,環境衛生、品質新鮮;工廠也是道場,包包穀粉都有念無數次阿彌陀佛聲的祝福,祝福買的人,能夠吃得健康、吃得歡喜,而且十幾年來每一包的無量祝福都是不加價的。

葉秀榮兩手提滿淨斯產品,她說:「師父們堅持以最天然材料製作出淨露、淨皂、五穀粉等,其實是落實疼惜大地、尊重自然的胸懷,平常無論供養長輩、賀禮、訪視都以淨斯產品來當伴手禮,健康又大方。」

德慈師父說著過去跟隨上人的點點滴滴,自己生活都很窮了還要救人,沒有人認為可以,可是師父說還是要救,不要等到有錢才救,不然有困難的人就失去機會救了。成立慈濟功德會,即使當時師徒仍過著自給自足的窮困生活,但六個人透過每天多縫一雙嬰兒鞋賺四元,存下七百二十元;與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買菜錢,四百五十元,幫助的第一個個案,就要救濟六百元。

德慈師父開門見山談慈善,細說慈善緣起,走入苦難入群中拔苦與樂的大願力。當時克勤、克儉、克難的生活,現在走過來了,那些苦難都化作智慧,生活點滴細節,彷彿一本永恆的經典歷歷在目。慈師父句句叮嚀,「我們能接近上人就要幫助上人拓展救人的志業,上人說對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期勉嘉義人輸人不輸陣,嘉義人要加油,要把社區發展起來。

感恩此次回精舍行程能夠圓滿,其背後默默付出的師兄、師姊安排車票、交通工具、住宿、車上便當、課務安排、林林總總鉅細靡遺,缺一不可。正如葉麗卿分享報名雖然三天就滿額,但票務的進進退退,每天都在變動,直到出發前一晚半夜十二點才抵定;處理票務的變動真的體會到菩薩很有心朝山,可是無常卻無情的變動著,人生真的要好好保握因緣。

連續兩年帶領嘉義慈濟人回精舍朝山,麗卿看見師兄、師姊都很興奮,千言萬語相互聊天的快樂神情,有時好像快要無法控制情緒的場面;可是一到精舍,走入林蔭大道上,就感受嘉義慈濟人好棒,立即將心沈靜下來,舉止威儀有規有矩。

嘉義慈濟人也以嘉義名產麵線、龍眼乾、鳳梨等,獻上無量壽福,恭祝上人法體安康、法輪常轉、常住世間,慈濟志業旺旺旺。全體依依不捨地搭上回程南迴火車,此趟朝山繞了一圈台灣行,願慈濟人踏遍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無災無難;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每個人的心都有滿滿上人和精舍師父的祝福,莫忘每日晨曦薰法香共築慈濟菩提大道。

圖左 :一百二十八位志工在精舍師父帶領下,以虔誠心進行朝山、口唸佛號、恭敬的心、三步一跪拜,由精舍朝山步道一路朝向著精舍佛堂,向佛陀禮拜、前進。[攝影者:李俊賢]
圖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聲佛號一個跪拜,讓心沉靜。[攝影者:李俊賢]

圖左 :精舍德杰師父帶領大家巡禮穀粉工廠,環境衛生、品質新鮮;工廠也是道場,包包穀粉都有念無數次阿彌陀佛聲的祝福。[攝影者:李俊賢]
圖右 :德慈師父談慈善,細說慈善緣起,走入苦難入群中拔苦與樂的大願力,聽著慈師父談起慈濟源起,用親切的臺語,總是露出慈愛的微笑。[攝影者:李俊賢]

圖左 :進慈濟二十多年了第一次回到精舍朝山的陳溪水師兄(戴眼鏡)分享,聲聲佛號攝入心田、三步一跪拜禮佛就慢慢折服自己的我執、傲慢心、不禁淚水潸然而下。[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志工賴李秋(右一)認為膝蓋會痛是一時的,「能夠朝山,機會難得,何況上人開設壽量寶藏存入五十歲祝福我只有三十一歲,我要把握因緣用健康身體回到精舍朝山,更發願要年年回來朝山。」[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陳嬌子(左一)已八十一歲,第一次回到精舍興奮之情無法言語。嬌子說:「踏入精舍就感受到那種清淨的心灌入心田,真正看到了精舍師父克勤克儉、自力更生的身影,覺得回到社區要做自己能做的事,努力做環保來守護大地。」[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嘉義慈濟人也以嘉義名產麵線、龍眼乾、鳳梨等獻上無量壽福恭祝上人法體安康、法輪常轉、常住世間,慈濟志業旺旺旺。[攝影者:李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