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走過艱難 生命更堅強

2018/01/16| ◎李玉如/雲林報導
列印
住在雲林縣虎尾鎮的張錦惠,每週一固定開車到東勢鄉昌南環保站做環保,長期開車來回奔波,這份堅持源自於對故鄉東勢鄉那份濃濃的情,在這塊土地,度過生命中最艱苦的時刻,用愛走過艱難,使她的生命更堅強,獨自整理 堆積如山的資源回收物,做一整天也甘之如飴,環保十年,領悟能做就是幸福。

◎承擔家計 逆來順受

從小在東勢鄉長大的錦惠,二十歲嫁到雲林縣台西鄉,婚後先生工作不穩定,常常喝酒後,情緒不佳,就對她拳腳相向,除長期忍受先生的打罵,還要咬緊牙根扛起家中經濟,白天照顧三個孩子,晚上八點在娘家的塑膠製料工廠上班,工作到隔天早上八點,不眠不休的工作,希望藉由工作避開先生的打罵,努力賺錢,承擔家計。

婚後長達十六年,活在被打罵的恐懼中,學會凡事逆來順受,1995年有機緣到台北市三重工作,考量接送孩子上下課,選擇在家做手工兼顧家庭。

工廠老闆娘待人親切,是慈濟志工林秋桂,常邀她到慈濟三重分會參加活動,當時 上人每個月農曆初一會到分會開示,錦惠會很開心帶著大女兒康瑞媜一起歡喜聞法。

那時剛好大林慈院籌募建院經費,「一包水泥一分愛,一噸鋼筋一世情」慈濟人與鄉親辛勞奔走募款,五元、十元不嫌少,在活動中,常常有人登高一呼,一捐就是三、五十萬元,因緣聚會,眾人善念共振,錦惠愛心被啟發,為善不落人後,積極參與。

「當時我以每件三、五毛,累積賺來的手工錢拿來布施,捐病床,捐得很歡喜。」別人一個月做手工領七、八千元,她日夜埋頭苦幹,每月可領兩、三萬元,甚至領過五萬元之多,別人六、日休假,錦惠則請老闆將較趕的貨,拿來給她做,勤奮不懈的動力,是那份助人的歡喜心及支撐家計的責任心。

◎女性的堅韌與包容

期間,花蓮技術學院啟用典禮,因緣殊勝,錦惠有緣參與祝賀,「那天剛好是我的生日,在台上接受 上人親手致贈祝福禮及台下萬人唱誦祝福〈無量壽福〉,何德何能?能讓這麼多人祝福,那次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捩點。」眾人愛的能量匯聚,給錦惠的祝福,深烙於她的心中。

北上工作兩年多,喝酒長達二十二年的先生,突然罹患胰臟癌,醫師評估生命僅剩三個月,於是搬回婆家台西和公婆一起同住,在姊姊張速修位於東勢鄉的幼稚園,當廚房媽媽,安穩的工作,足以維持生活開銷。

先生突如其來的生病,讓她體會生命的無常,願將萬人的祝福轉給生病受苦的先生,忘卻過去,先生對她的打罵,用心照顧,病情日趨穩定,雖這些年又陸續進出,大林慈濟醫院,做了腸道繞道手術,膽囊、十二指腸和胰臟等手術,過程辛苦,她仍不放棄,「我發願只要有能力就捐病床,以先生的名義種福田、種健康因,我相信善可以改變命運。」不管廟宇還是路邊乞討,只要有機會,她都把握種善的好因緣,錦惠對家庭付出的愛,對先生無怨無悔、不離不棄的情,看見女性堅強的韌性與包容。

◎安定的力量

堅強的錦惠,生活猶如陀螺般地轉動,沒有停歇,只希望子女有安定的家,她是兒女最大的依靠,不能倒下,她的堅強,兒女都看在眼裡。大女兒康瑞媜不忍錦惠太辛苦,國中畢業,選擇美髮設計,認真學習,兩年快速成為設計師,賺錢貼補家用。

康瑞媜憶起,父親在她念國中時,一直進出醫院,國中畢業那年,醫生告知,父親只剩三個月的壽命,便決定休學,「會休學是因為覺得媽媽很辛苦,想替她分擔,有時候自己會偷偷的哭,但不敢跟媽媽講,怕她會擔心。」瑞媜心疼且感恩媽媽錦惠給她們很安定的生活,雖在逆境中長大,卻讓她茁壯成長。

二女兒康鳳汝說:「爸爸生病無法工作,媽媽一人扛起所有的責任,看她很少在睡覺,一直在工作,完全沒有睡覺的感覺,媽媽給我最大的影響是凡事都要往好處想,遇到再痛苦、再不好的事,只要想想,好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我們,熬過去,就能逐漸順遂。」身教重於言教的錦惠,是子女最好的後盾,她的辛苦付出為這個家帶來安定的力量。

◎ 道心堅固 啟慧命

2006年志工陳秋卿邀約參加培訓,積極參與環保及慈濟的活動,後因先生病情時好時壞,又需照顧公婆,無法專心做慈濟,自花蓮尋根回來,便決定暫緩授證,但她深知當志工是一條正確之路,心中默默許下兩個願望,一願祈求先生身體健康,願意養他ㄧ輩子,二願希望能再穿上藍天白雲制服,做利益社會的事。

有願就有力,時間飛逝,錦惠的先生,身體日益好轉,為了照顧孫子,搬到虎尾居住,於2014年和姊姊張速修一起參加見習課,並於當年三月開始早起「薰法香」,先生知道後,予以阻擋,求法若渴的錦惠,仍然偷跑出去,深知佛法難聞,很珍惜 上人的開示,不能去「薰法香」,會打開電視,把握因緣,在家禮拜法華經,不空過時間。

先生屢次生氣阻止,錦惠為了維持家庭和諧,休息一段時間,等先生淡忘了再次偷跑出去聞法,一次又一次的阻礙,錦惠的身心如同無形的枷鎖,鎖住無助的心,最終放下所有的尊嚴,真心的跪下,請求先生成全,只為聽聞佛法。或許是突如其來的一跪,感動了先生,往後清晨「薰法香」之路逐漸順遂。

受證後第一年勇於承擔虎尾區福田幹事,常常邀約志工一起將雲林聯絡處打掃的乾乾淨淨;有機會到高雄參加電子書讀書會,勇於接受挑戰,上台分享;還帶四個孫子一起參加虎尾親子班,陪伴孫子一起快樂成長;去年更首次加入人文真善美的攝影志工,學習照相,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她,樂於自我突破。

她說自己唯一優點就是:「遇事不會的就問,許多事不是不怕,是怕了還去承擔,每個突破是給自己成長的機會,所以很珍惜。」她感恩這一路上有很多善的牽引,讓她的願望實現,還能不斷成長自己的慧命。

錦惠年輕歲月走過層層的考驗與磨練,成就今日堅毅不拔地個性,遇事不輕易退縮,用愛走過艱難,生命更堅強,如同雨過天青,終見美麗的彩虹。

圖左 :張錦惠將家中及女兒美髮店內的資源回收,一起載到東勢鄉昌南環保站,減少許多垃圾量。[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2014年張錦惠參加見習課,並於當年三月開始早起「薰法香」,先生知道後,予以阻擋,求法若渴的錦惠,仍然偷跑出去,深知佛法難聞,很珍惜聞法的因緣。[攝影者:李玉如]

圖左 :錦惠為了維持家庭和諧,休息一段時間,等先生淡忘了再次偷跑出去聞法,先生一次又一次的阻礙,錦惠的身心如同無形的枷鎖,鎖住無助的心,最終放下所有的尊嚴,真心的跪下,請求先生成全,只為聽聞佛法。或許是突如其來的一跪,感動了先生,往後清晨「薰法香」之路逐漸順遂。[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張錦惠(左一)與電子書讀書會的高雄團隊,前往臺中靜思堂分享參加讀書會的成長與改變。[攝影者:周幸弘]

圖左 :參加虎尾親子班,張錦惠與孫子一起同樂,學習手語、團康等活動。[攝影者:陳宏宜]
圖右 :2017年首次加入人文真善美的攝影志工,學習照相,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張錦惠(左一),樂於自我突破。[攝影者:黃淑媖]
圖左 :雲林電子書讀書會,張錦惠勇於接受挑戰,與大家分享薰法香及做環保的快樂。[攝影者:李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