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登志工精進課 移至本土社區

2012/03/18 | ◎徐梅玉/南非報導
列印
南非豪登慈濟志工舉辦本土精進培訓課程已經四年了,有鑑於往年都是在教室上靜態課程,成效有限,2012年決定突破,將課堂移至本土社區,並且安排學員跟隨資深志工實際外 出訪查個案。

本土精進培訓課程每年都在慈濟南非分會會所舉辦,期間嘗試過兩次到其他場所,一次是借用黑人區的小學,還有一次是蓮花之家。或許因為仍舊維持室內授課而已,欠缺 「行動 感」,兩次成效有限,之後仍回到分會上課。今年再次嘗試移至本土社區,透過實際訪視等行動,接引更多志工一同付出。

第一堂課程於3月18日星期天,在新受證本土委員莎拉米拉 (慈明),其位於約堡北方坦畢沙(Tembisa)的家的縫紉教室舉辦。為了招待遠道而來的學員,該區志工一大 早就在慈明師姊家的小小前院架起炭火烹煮午齋,不選擇電爐是因為耗電費錢,選擇炭火是因為可以利用撿拾而來的木材,如此既能廢物利用又可達到煮食目的。又由於縫紉教室空間 不足,志工因此另外租了一頂帳篷作為齋堂與茶水休息處,讓會場看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參加的學員有遠從普利多利亞 (Pretoria)以及排姆若斯(Primrose)而來,總計將近四十人,把四坪大的教室擠得水洩不通,左鄰右舍的小孩子也一同參加,專 心聆聽本土志工的故事分享,從小接觸慈善。

◎關心更需照顧的人

靜態課程一開始是由學長講解慈濟四威儀、十戒,讓超過三分之二的新學員,對慈濟人文有個粗淺的認識。接著,當天主要講師慈明師姊,以生動說唱方式,藉由各式個案傳達慈濟 「做中學,學中覺」的理念,以及自身參加慈濟六年來的心路歷程。

許多感人的個案,讓學員們不敢相信都是發生在自己周遭,而且,只要舉手之勞,便可以幫助他人。

過程裡,學員提出疑惑,慈明師姊總能回答得非常誠懇貼切,例如:是否應該經過照顧戶當事人的同意才拍照?否則,是否等於侵犯人權?師姊說:「當然會事先徵詢對方意見,同意 後才拍照。」

也有人提出:「我們自己連溫飽都很勉強,為何要去照顧其他人?」師姊回答:「慈濟人一定會發現比自己更需要照顧的人。我們有能力,要關心鄰居,彼此感受大愛。」

個案分享,慈明師姊提起有一位老婦人,以前中風臥病在床,家人外出無暇理會。她接到通報後開始每週前去探視,陪拌老婦人閒話家常,並且為她按摩不靈活的手腳,幾個月之後, 老婦人竟然漸漸可以下床行走。

師姊抬起手,指著最後一排一位婦人,說:「今天她自己拿著拐杖,走到這裡,與我們大家相聚在此。」話音剛落,全部人回頭看著老婦人,並且高興地用力鼓掌表示對老婦人的歡迎 與鼓舞。

午齋時候,大家排隊打菜,該區本土志工非常有默契,讓其他地區學員先取食物,並且不停地噓寒問暖,讓他們賓至如歸。十幾位華人志工,也等到確認 「客人們」都吃飽了,才開 始用餐。

本土社區志工把握機會教育,告訴所有小朋友第一次不要裝太多食物在盤子裡,可以吃完再拿,而且不可以浪費食物。

整個上午不論室內室外,氣氛和諧,鄰里間彷彿正在辦一件大活動,鄰居們都高度配合慈濟上課,把週日最喜愛的熱門音樂節目關掉音量,讓慈濟志工十分感動,頻頻道謝。

◎走入社區訪視建檔

下午動態實際操作,由慈明師姊與華人志工帶隊分乘幾輛車,到照顧戶家裡居家關懷。由於照顧戶家裡普遍非常狹小,因而採取分批輪流方式,不同學員到不同的感恩戶家裡,當天下 午一共拜訪了三戶人家。

個案訪視完畢回到教室,學員圍成分享圓圈心得,華人志工順勢教導學員如何開立個案,如何建立檔案以及持續關懷。個案開始或許不難,但是有恆心地一路陪伴他們,才是最能考驗 慈濟人的耐性與愛心。

學員提出的問題,都一一獲得回答。

其中一位遠道而來的學員誠摯邀請慈明師姊,參加她們於4月份在自己社區舉行的茶會。師姊以幽默的語氣說:「我必須問問我的 『助理』(同時回頭望著華人志工們 ),我4月 份的行程是不是已經滿檔了?」

語畢,全場哄堂大笑。

此次本土志工精進課,是豪登所有慈青學長們一肩承擔起策劃與執行工作,志工們則扮演接應與支援的角色,通力合作圓滿第一次挑戰。

整體而言,算是歷年來最成功的一次,迴響異常熱烈,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期待下次聚會,分享彼此慈濟志工心得。又因為就近在本土委員社區舉辦,零距離的接觸,使得附近聞風而來 的居民,更加認識慈濟,志工也藉此機會將慈濟做個完整介紹,期待接引更多本土志工。

課程互動間,學長們發現不少豪登地區有潛力的志工,希望能夠在未來兩年,以坦畢沙區的經驗與模式(註),與各區志工一起努力,協助建立本土志工基地,將慈濟的根扎在當地。

註:坦畢沙區的經驗與模式,意指帶動本土志工的方式,如下: 一、華人志工長期陪伴:和本土志工一同做事,並以言教身教,帶領本土志工體會慈濟人文和準則。

二、結合社區茶會與精進課:邀請左右鄰居,一同關懷社區的貧苦人家。聽完分享後,親自跟著委員、志工前往訪視。

三、因材施教:不同志工有不同的專長和感興趣的幫助對象,應順勢引導帶領。

四、慈善教育結合:透過學校或教育團體發掘家境清寒但有心向上的學生,並以慈善關懷和教育助學的方式予以協助,再接引學生進而以行動關懷自己社區。

圖左 : 坦畢沙慈濟志工清早正以炭火烹煮午齋,以饗嘉賓。[攝影者:徐梅玉]
圖右 : 經過慈明師姊細心與愛心照料,定期按摩手腳,中風的老婦人已經可以拄著拐杖來上精進課程了。當天學員們為老婦人鼓掌,讚美她也鼓舞她。後方就是臨時租來放置茶水與午齋菜餚的帳篷。[攝影者:徐梅玉]

圖左 : 學員們聚精會神聽著講師上課,人數眾多,將小小的縫紉班教室擠得水洩不通。[攝影者:徐梅玉]
圖右 : 學員們排著隊伍,有次序地拿取午齋豐盛的菜餚。[攝影者:徐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