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出坡 體解靜思家風

2019/10/08| ◎胡淑惠/臺北報導
列印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行經法門,行住坐臥不離禪,從日常生活中,落實慈悲喜捨法華行門。將以往靜態課程加上實作型態的「2019年北區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10月5日在精舍出坡做福田 和巡禮,希望讓培訓學員體驗,靜思精舍師父自力更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成為慈濟人的大家庭。不管有多少人歸來,師父們都熱誠歡迎。

年初「合心幹研習營」,師父曾建議尋根活動可以改成出坡,讓學員了解慈濟靜思法脈;培訓不是一直上課,改成體驗才能真正體悟精舍師父的法。合心培訓總協呂慈讓師姊思忖,「如何讓五百多位學員體解靜思法脈?」今年培訓學員很有福報,精舍師父帶他們去菜園、大寮等十二個定點,深入靜思法脈源頭,從做中事理印證上人與精舍師父克勤克儉的生活。「學員們出坡整理得很好,也做的很法喜。」呂慈讓師姊希望培訓學員們在社區用心耕耘,弘揚慈濟宗門、靜思法脈;好好接引菩薩,時時抱持感恩心和惜福心,因為一切都得之不易。

兩大隊五百二十一位培訓學員,分成三十九小組,一早回到精舍,在隊輔引導下,陸續到各自出坡定點做福田。包括有切水果、小會客室、挑菜、落雨松、慈悲迴廊、地板、天花板、寮房、慈誠二樓三樓、寮房、粉間、二樓三樓公廁、菜園,學員跟著師父帶領,一一前往各點。

◎慈濟需要年輕人

法華步道兩旁矗立著落雨松,身形如彎腰謙卑;一百零八片的石階步道,意即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而證得一百零八種無量三昧,三昧即是心安住於一境的寂靜狀態而不散亂。學員們用工具撥平石板梯中的石頭、拔除雜草、掃著落葉。

此時精舍師父騎著三輪車戴著木瓜來︰「這是自己種的有機木瓜,被颱風打落。」招喚大家快來享用。學員們頻說︰「有機的,好甜、好好吃。」

慈大畢業醫學資訊系畢業,現任資訊工程師的陳祈光,雙親都是慈濟人,從培訓到參加靜思鼓隊跟著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參與培訓後了解,對於全球人願意跟隨
證嚴上人從慈善到四大志業,很感動那分付出。出坡從做中得到心靈體會,告訴自己不要計較比較。透過科技資訊工程無紙化、改善流程、推廣活動,骨捐建檔時,也邀約同事同一起來骨髓建檔。陳祈光認為慈濟需要年輕人,希望募心募愛讓他們了解慈濟,廣邀要年輕人加入慈濟。

從見習培訓到現在,看到一群人崇高的理想、付出無所求;三重靜思人文倉儲鼓兒陳品豪自然也被帶動了。他期望把自己的區塊做好,跟別人的工作可以銜接上,把事情做得更圓滿。

◎凝聚力量 用心做福田

大寮場地約可擺放十二人座大圓桌五十桌。精舍師父以身教帶動,站在椅子或梯子上擦拭窗戶、牆面。在銀行服務的學員朱英君汗流浹背站在階梯上,擦拭大寮梁柱、牆面。平時坐辦公桌,都是用腦力的工作,今天做這工作腰酸背痛,如果沒有親自體驗是沒辦法感同身受。「師父不是讀佛經苦修,而是種很多香草蔬菜,很多是自食其力、自給自足。日後遇到師兄召集,可以出一分自己的力量,有颱風災難時可以及時援助。」

特殊牙科黃文國畢業到診所服務五年,當時診所老闆很有愛心,每星期五到教養院幫病友洗牙。現在來到臺北慈院服務,為精神官能症、失智、植物人做牙齒,薪資收入不及之前薪資一半,他笑說︰「甘願做、歡喜受。」回來精舍擦拭齋堂迴廊,像回到家,他希望多做一些,讓師父可以救度更多眾生。黃文國說:「將皈依了,看病之外,可以視病如親、話家常,看診十分鐘,話家常三十分鐘,希望他們身心舒暢。」

慈大後中醫學臺北慈院中醫師呂秉勳回來尋根,開心可以看到上人。回到家打掃,感覺就是拂去心靈塵埃,發心聞病救苦,願力初心到現在一直沒變。在慈院看到生老病苦人生百態,他要幫助上人照顧好師兄師姊,還需多聞法。

◎黃金鋪地 廣結善緣

在大寮挑菜的王楨媛,這幾年來回馬來西亞和臺灣,今年回來培訓。感恩師父每天整理這麼多的菜餚,沒看到師父們的辛勞倦容,還親切問大家︰「吃飽了沒?」他計劃回馬來西亞推廣花道,讓大家愛惜自然,接引大家進入菩薩道。

羅亦琳用心切著一片片醃瓜,自嘲笑問︰「看起來是不是不順手?!」平時上班,很少在家開伙,就近跟媽媽搭伙。「從切工體會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做,精舍師父將瓜類的厚度切的剛好,讓全球慈濟人能夠享用更好的美味。」授證後要以慈悲心幫助人,羅亦琳說:「教育是社會的根本,希望能做懿德媽媽,好好培育下一代。」

中央山脈雲霧繚繞,大愛菜園垂柳宛如觀音灑淨。一旁挖土機來來回回撒著米糠,雀鳥開心啾啾鳴唱著,跳躍跟著車後啄食,萬物共生的美景,宛如人間仙境。

導覽德守師父走到大愛菜園旁,從麻袋裡抓起一把米糠問︰「中午的飯菜,好不好吃?」培訓學員喊著:「好吃!」師父接著說稻米種在大愛農場,做米果的材料也是自己種的,飯要好吃,就是吃前一兩天才脫殼,將脫下來到稻穀米糠撒在田裡施肥,可以不長雜草。「看我們黃金鋪地,化腐朽為神奇,發揮生命的使用權。」

「這麼大片菜園,不只是一兩位師父可以做的;早晚要澆水,要花很多時間。」學員不解問德傑師父︰「為什麼不用澆水器,很省事。」師父教示,「我們是自食其力,菜園過去還有幾區。這邊的葉菜類由負責的師父照顧,每一餐要幾百個人用餐,食材用量很大。自己有種,大家拔回去,可以跟大眾結緣;也可以體會,吃起來特別有溫度。」互動中,學員知道精舍師父們,為了今天尋根活動,從昨天就開始估算準備食材,學員們感動又不捨師父們如此辛勞。

臺北分會人資陳㛄篃原先認為除草就是一般的拔草工作,親自體驗才知師父是把佛法運用在工作中去修行。將鋤草對應在自我心地,也會跟大地說好話,大地給予的回饋也會不一樣!師父的修行讓陳㛄篃思考自己應該將平常工作做得更好,賦予不同的意義。出坡和巡禮讓學員們滿身汗水也有滿滿的修行心得。

◎虛擬世界 對應十戒

「電動算殺人嗎?」學員舉手回應︰「自己玩不算殺人。」德禪師父以時下盛行的3C電玩來詳解課程「慈濟十戒」。德禪師父解說,反覆在虛擬的世界裡,不斷透過遊戲來影響意念,擊倒或是除去對方,雖然不是五戒裡的殺生,但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產生暴力的行為。虛擬世界的偷寶物,開心農場偷挖菜,也在點滴累積偷的心念;何謂不予取之物 無心之過順手拿走,是真的無心嗎?還有現在最流行的尋寶,佔據太多時間,所以要開始著手改變。

不妄語,任意曰妄,議論曰語。德禪師父一一說明十戒後,感嘆現代人大多聰明卻缺乏智慧,知識高、學歷高卻滿心煩惱。提醒切莫拿善法來掩蓋惡行,要正正念念都在正道上。

慈濟對德浩師父而言是轉折點,慈青時期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慈濟改變了他,回來精舍出家回饋。德浩師父在「法音宣流繞全球」課程中,請學員思考「慈濟對自己而言是什麼?慈濟對我們大家而言又是什麼?」因為上人有堅毅的個性,才有今天的慈濟。上人的一天,從清晨三點多起板做早課,五點半志工早會,七點半早會,到傍晚十八點會客時間,晚上還有會務要批閱公文,關心各國的新聞。「你們是慈濟的寶,也是上人的寶。」德浩師父勉勵學員不會走回頭路。

「飲一杯智慧的水」時段,學員紛紛分享師父的工作很多,生活像一個大家庭,感覺似曾如家人一樣。德寰師父回說︰「回到精舍,大家都是一家人,回來體會過程是重點。」最後,師父們以《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綱要》,讓學員體解慈濟宗門要義,生活行儀如禮如儀,以身教攝受接引有緣人。行入人間菩薩道,難免會遇到挫折、困境;切莫忘那一年、那一日、那一日的初發心,更莫忘貧病苦難人,當秉承「佛心師志」的慈心悲願而努力不懈。

圖左 :合心培訓總協呂慈讓師姊為了讓五百多位學員體解靜思法脈,今年培訓學員由精舍師父帶領去菜園、大寮等十二個定點,深入靜思法脈源頭,從做中事理印證上人與精舍師父克勤克儉的生活。[攝影者:王祝明]
圖右 :「2019年北區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第一天進行精舍出坡做福田和巡禮,讓培訓學員體驗靜思精舍師父自力更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攝影者:胡淑惠]

圖左 :將以往靜態課程加上實作型態的「2019年北區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10月5日在精舍出坡做福田和巡禮,希望讓培訓學員體驗,靜思精舍師父自力更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成為慈濟人的大家庭。[攝影者:王祝明]
圖右 :臺北分會人資陳㛄篃原先認為除草就是一般的拔草工作,親自體驗才知師父是把佛法運用在工作中去修行。[攝影者:王祝明]

圖左 :慈大畢業醫學資訊系畢業,現任資訊工程師的陳祈光認為慈濟需要年輕人,希望募心募愛讓他們了解慈濟,廣邀要年輕人加入慈濟。[攝影者:王祝明]
圖右 :慈大後中醫學臺北慈院中醫師呂秉勳回來尋根,回到家打掃,感覺就是拂去心靈塵埃,發心聞病救苦,願力初心到現在一直沒變。[攝影者:王祝明]

圖左 :特殊牙科黃文國回來精舍擦拭齋堂迴廊,像回到家,他希望多做一些,讓師父可以救度更多眾生。[攝影者:王祝明]
圖右 :德禪師父以時下盛行的3C電玩來詳解課程「慈濟十戒」。[攝影者:王祝明]
圖左 :「飲一杯智慧的水」時段,學員紛紛分享師父的工作很多,生活像一個大家庭,感覺似曾如家人一樣。[攝影者:胡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