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學習 成為Life Maker

2020/07/10| ◎葉水芬/臺北報導
列印
2020年7月9日星期四下午是慈濟第一屆大專青年營大小隊輔配對的小組時間,在101教室進行中小隊長相見歡。中隊長與小隊長初次見面,或許他們彼此曾經在其他活動有見過面,但是今天營隊的合作有可能是第一次。

◎紮營默契 趣味相見歡

隊輔長陳思妤以親切溫馨又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來進行相見歡活動。小隊長每四人為一組,搭配二至三位中隊長的爸爸和媽媽成為一個小組。小隊長以戲劇來演出「慈濟歌選」,來對應中隊長爸爸媽媽手中的字卡,中隊長字卡上則都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慈濟歌選」。

等待各小組都表演結束後,音控播放歌曲,讓中隊長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小組員。當音樂聲響起,爸爸媽媽拉長耳朵仔細地聽,憑著剛剛對組員的印象,走到座位區找到自己的小隊長,過程既溫馨又充滿趣味性。接續是各中隊的知心相契,組員相互認識,彼此熟悉、話家常。

陳思妤解說這個構思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將熟悉的慈濟歌選印入心坎裡,在未來的營隊進行中,若是遇到挫折或困難,腦海出現這些激勵人心的熟悉旋律,化解心中的憂慮,產生勇氣的力量。應屆畢業生的她,期許小隊長們能藉由營隊的課程激發潛力,她邀約學弟、學妹都能出來承擔。今年的營隊有別於以往的營隊,是新的體驗,藉由學習的點滴可以帶回去跟新菩提種子做分享,讓慈青團隊一屆一屆傳承下去。

中隊長總隊長之一的蘇嫺表示,今年的中隊長就是以往的大隊輔,以往的慈青營隊都是回到花蓮,也稱為尋根。此次的營隊有一個不同之處是學員有百分之五十來自全省的大專院校,此次的承擔會有點挑戰,也是很棒的學習。

隊輔長陪伴林清哲感恩表示,「爸爸媽媽你們永遠是團隊的最佳後盾,很感恩你們來協助我們小隊長,讓營隊的運作更加順暢。」今年活動的主題「Life Maker」,Life是生活,而 Maker是製造者的意思,期許每個學員都是自己人生的製造者,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

◎根據需求 設計課程

接續隊伍移至國議廳由宗教處同仁賴郁文針對營隊課程做說明。他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什麼?是手機、3C、滑手機、手遊、網紅等?有鑑於他們的視線都在手機上,設想他們會想要參加什麼樣營隊呢?透過線上報名宗教處統計出年輕人的需求,來設計營隊的課程內容,幫助他們找到人生方向,因此營隊須以輕鬆、活潑、開心的方向來帶動。

賴郁文進一步說明,學員有來自慈少班、也有學校老師推薦來的,接下來即將迎接兩百位學員,他們每個人的特質、資質、狀態及對慈濟的了解程度都不一樣。「什麼是吸引學員想要學習的動力?」他請小隊長拿出熱情來,以「開心、熱情、找到方向」來帶動學員進入整個營隊的氛圍,期許透過營隊可以協助學員找到人生方向。

第一屆的大專青年營和以往的慈青暑期營隊不同,以往的心靈成長營是接引新授服的慈青,而幹訓營是接引剛授服的慈青,他們也是未來要承擔幹部的慈青,接續成員也會回到花蓮精舍尋根,進一步了解慈青幹部的責任與使命。此次大專青年營與幹部訓練營做調整,將營隊移至北部舉辦,廣邀全省的大專青年來參加。營隊小隊長也開放給今年剛授服並願意承擔幹部的慈青來參與,他轉述社區組隊志工的期待與祝福,期許今年來參加營隊的這兩百位青年,都能成為明年營隊的工作人員。

這是一場跨世代的學習,只有在慈濟才有這樣的學習,既可以跟中隊長的爸爸媽媽學習,又能透過營隊,思考人生方向。經由設計思考的方法,自我察覺,探索人生方向;藉由社會的參與,啟發影響力;最後是關心身邊的人事物,察覺人生的道路,創造不一樣的生活。

◎創客的冒險之旅

課務長李紀樟針對營隊主題「靜思三劍客與實習創客的冒險之旅」的團隊默契和營歌〈生命力〉做說明。提醒營隊期間需要小隊長共同營造上課氛圍,提供組員需求協助,帶領組員進入營隊新生活。

第一天課程以「自我探索」為主題,晚上有星空夜語;第二天是「人生設計」,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設計師,為自己的生命畫下藍圖,訂立人生的目標。接續是生命轉捩點,找到生命的價值。第三天的社會參與及典範青年交流,尋找到心的方向;第四天是「青年夯力量」,選擇不一樣人生的課程解說。

具創意且多元豐富的課程來自課務團隊精心規劃,中、小隊長需要清楚課程的方向,每位工作人員都是營隊中的一顆小小的螺絲釘,課務更是串連和運作活動的大核心,未來每天的課程順暢進行及時間的掌控,都是環環相扣。

勇於再次承擔課務工作的李紀樟表示,參加營隊也是一種自我成長。他曾承擔過成長營的課務工作,此次課務團隊也參考以往心靈成長營及幹訓營的傳承檔案,加上團隊成員新的元素來寫課程企劃書。課務團隊共有六到十多人,除了課程安排、團康的帶動,最重要就是要營造營隊的氛圍,讓學員對每一天的課程,充滿期待、也能收穫滿滿。

◎引導思考 創造人生

設計思考訓練以及引導技巧課程講師詹喬智(George),一開場就請學員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想 怎麼被稱呼?或是最能說明自己的名字,透過這個稱呼讓組員很快地認識自己。

接續再拿另一張便利貼畫上123方格的金字塔,並用彩色筆寫下從一到十的分數。「你給自己的分數,也是代表你現在的心情指數放在最頂端。」接續將其分數拆成兩個數字填在中間左右兩格個字內,左邊的框是跟自己有相關的,右框則是跟他人有相關。繼續再將底部三個空格填上數字,是跟自己有關、跟身邊的人有關、跟社會環境有關。填寫好,中、小隊長進行組內的交流與分享,透過遊戲、透過分數來觀察組隊的組員的心情指數,「透過指數來觀察組員,提供給身為引導人的你能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時候,用關懷將心情低落的組員給帶動起來,運用此種方式去做帶動,讓你的組員都能參與其中。」

「心情儀板表上,您的指數是如何呢?」講師引領從疊加的方式,透過「我聽到……我覺得……我建議……」三個解法,運用推論階梯「傾聽、釐清、解決」,協助組員對於自己現在所困擾的問題或已經設定目標但無法圓滿的事件,深層的抽絲剝繭,並給予良性的建議,引導陷入死胡同底端的人走出桎梏,採取行動去實踐,即能撥雲見日,迎向光明的方向。

透過探索自我進而來認識自己,了解組員需求給予協助;從自我認同進而去體會,從個體、集體以及社會的認同感,以個人過去的標準、價值觀的認同,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人。在群體中獲得團隊的認同,成為團隊中的PM,在社會中,受到他人的肯定同時得到認同感,創造成為最有成效的局面。

課程尾聲講師做總結,課程的核心是「痛、定、思、動」,以同理、了解定義,去啟發與思考,接續去體驗實證。每天問自己一個問題,從問題去找解法,推演論述後採取行動去實作。從「我喜歡……」,找到個人喜歡做的事,接續的是「接下來我會……」就是我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同時鞭策自己一定要去行動,去完成。在營隊開營的課程進行中,成為講師的幫手,帶領學員進入課程的氛圍中。他勉勵人人都能規劃自己人生的生命藍圖,進而創造出有意義的人生。

◎透過營隊 自我成長

便利貼上寫著「小太陽」的林雅晴說:「這個小名從小時候就開始使用。」從她臉上可以感受到充滿笑容的她有一股正能量,但被大學課務纏縛,每天都覺得睡不飽,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但她都覺得時間不夠用。雅晴很期待講師帶來的靈方妙藥,解救困在這當中的她。透過方法及團隊深層交流,雅晴寫下最喜歡的事,同時也寫下接下來她會做的事。就讀服裝設計系的她,創作、實作都在她的學程範圍內,清楚方向,接續就是身體力行去做,相信可以克服萬難,迎向新學期。

陳禹丞寫下新的學習目標,也是為未來的升學作準備,從考機車駕照到多益英文考試,設立目標,要怎麼去執行呢?在講師的引導下,禹承了解需要先收集資料,與夥伴溝通、安排行程和時間,課程內容需求,日期時間敲定後,安住心,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

嬌小可愛的陳潔儒個性內向、怕生,去年參加心成營當學員,今年就來參加大專青年營隊並且承擔小隊長。她希望透過營隊課程的學習來自我成長,增強溝通能力,提升自我變得更有自信。大學生的她,也喜歡手機這個科技商品,成長過程中也曾經有迷茫,希望藉由課程來改變自己。她可以同理現在大學生的想法、看法和做事方法,潔儒也做好準備,要以過來人的心情來陪伴學員。

圖左 :陳思妤(右一)期許小隊長們能藉由營隊學習的點滴,帶回去跟新菩提種子做分享,讓慈青團隊一屆一屆傳承下去。[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親切溫馨又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來進行中小隊長的相見歡。[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中隊長蘇嫺(中)認為,有百分之五十的學員是來自全省大專院校,此次的承擔會有點挑戰,也是很棒的學習。[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林清哲感恩表達:「爸爸媽媽你們永遠是團隊的最佳後盾,很感恩你們來協助我們小隊長,讓營隊的運作更加順暢。」[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賴郁文指出,這是一場跨世代的學習,只有在慈濟才有這樣的學習,我們可以跟中隊長的爸爸媽媽學習。[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陳潔儒可以同理現在的大學生的想法、看法和做事方法,也做好準備,要以過來人的心情來陪伴學員。[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在講師的引導下,陳禹承了解需要先收集資料,與夥伴溝通、安排行程和時間,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林雅晴寫下最喜歡的事,同時也寫下接下來她會做的事。接續就是身體力行去做,相信可以克服萬難,迎向新學期。[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課務長李紀樟針對營隊主題「靜思三劍客與實習創客的冒險之旅」的團隊默契和營歌〈生命力〉做說明。[攝影者:孫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