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研習 學員捐竹筒援災黎

2011/03/20 | ◎賴畇心、曹容榕/新北市報導
列印
「這個竹筒是我在去年,慈濟兒童夏令營做的,回家後就把平時做家事得到的零用錢投進去,這次看到日本大地震很可憐,所以我要捐出來。」親子班王湘瑜同學,今天剛進到課堂, 就趕緊將自己儲蓄已久的竹筒拿出來,表示想盡自己一點點的心意。

湘瑜的媽媽陳淑玲,歡喜的說:「看到日本的災難,就問湘瑜願不願意把竹筒捐出來,結果她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來參加親子成長班的課程,真的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更多智 慧,也改變習氣,很開心。」

「每年的今天,不只是生命開始的紀念;每年的今天,是母親鉛華洗淨的容顏。」活動組為大家表演「每年的今天」,優美的手語歌曲,帶出今天(3/20)的課程主題「孝順」, 計有二百六十九人參與此次的研習課程。

從小大家就學習要「孝順」,但到底要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呢?洪嘉珮老師從故事及小朋友的互動問答中,與孩子分享靜思語「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及「孝順要從心中感恩恭敬做 起」,希望大家能從今天的課程中,體會孝順要及時,並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

為了讓學員們更瞭解「孝順」的重要性,今日課程分成三站進行。第一站是「我心知你心--大手牽小手」、第二站「觀心、關心」、第三站「愛之旅」。

◎我心知你心

在「我心知你心」單元,胡碩政老師從影片「有禮真好」中引導主題,胡老師說:「影片中小男孩曾巧生病了,他的爸媽辛苦的照顧他,等到他病好了,他的爸媽卻生病了,這時候他 就得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從這次的經驗,小朋友學到了,原來照顧病人這麼辛苦,也更懂得應該感恩自己的父母,在他生病時辛苦照顧他。」

孩子們在卡片上畫下父母的手,並寫下自己的守護天使(父母)如何守護自己。藉由寫下卡片的過程,讓孩子感恩父母平時的照顧,並且有機會去摸摸父母為自己付出的那雙手。

◎觀心、關心

父母每天照顧我們食衣住行,但孩子們是不是一樣的關心爸爸媽媽?來到第二站,丁秀蘭老師與李月琴老師的「觀心、關心」。課程一開始,老師先放了一篇廣告,其中的廣告詞「三 不五時,愛要及時」,是老師叮嚀孩子們,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的「三不」--不讓父母生氣、不讓父母擔心、不讓父母孤單。希望孩子們能做到時時關心、孝順父母。

學員郭輝猛爸爸,想起遠在台南的雙親,平時無法隨侍在旁,覺得打電話關心,是為人子女一定要做到的:對於親人,一定要多付出關心,及時的說出心中的愛。

◎親子愛之旅

最後一站「愛之旅」,戴子芸老師先讓大家看一封老父親給孩子的信。當父母老去時,我們或許會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厭惡,但是,我們是否曾想過,我們小時候,也是父母不厭其煩的 教導、陪伴,我們才能順利成長。

戴老師設計一段,由孩子牽著蒙眼的父母走著彎彎曲曲的路,過程中孩子細心扶著爸媽,一步一步的走著。子芸老師提醒孩子,你們當初學走路的時候,是父母一步一步的牽著、扶 著、呵護著,你們才能學會,但是,當你們扶著父母的時候,是否也像父母一樣有耐心呢?

◎溫暖在心田

上完今天的課程,大愛隊蔡淑珍媽媽分享說:「兩個小孩很貼心,從小就會做家事,也會主動關心爸爸媽媽。」例如:爸爸原本這個月月底要到日本出差,當孩子看到日本震災的新聞 時,感恩的說:「還好爸爸還沒去日本,不然遇到危險就不好了。」

「當孩子牽著我走時,我想到自己雖然腳不方便,但也辛苦的把兩個孩子帶大;現在孩子大了,能夠體諒我的不便,照顧我,讓我很欣慰。」蔡淑珍在「愛之旅」』活動中,有著深刻 的體悟。而兩個兒子龔彥承及龔均展,也主動的在「祝福板」上,寫下對日本災民的祝福與關懷。

證嚴上人靜思語人--「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一是孝順」。孩子發自內心的付出,「自種福田,自得福緣」,期待有更多善種子成長、茁壯,開闢出莊嚴的功德林。 .

圖左 : 郭輝猛爸爸想起遠在台南的雙親,平時無法隨侍在旁,所以電話關心是一定不能少,對於親人一定要多付出關心,及時的說出心中的愛。[攝影者:許富裕、李有義、郭怡雯]
圖右 : 蔡淑珍(著紅衣)分享:「因為自己本身腳的不方便,在『愛之旅』活動中,有更大的感觸。當孩子牽著我走時,能體諒我的不便,照顧我,讓我很欣慰。」[攝影者:李有義]

圖左 : 孩子們在卡片上畫下父母的手,並寫下自己的守護天使(父母)如何守護自己,讓孩子們感恩自己的父母平時的照顧,並且有機會去摸摸父母為自己付出的那雙手。[攝影者:李有義]
圖右 : 活動尾聲,藉由祈禱,希望能啟發人人善念,共同祈願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李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