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訪視多硏習 補充常識好助人

2011/07/09 | ◎鄭麗雪/台北報導
列印
今天(7/9)一早,北區訪視志工陸續來到台北分會,參與訪視硏習,課程主題是「個案紀錄撰寫&社會福利介紹」。由謝為燦師兄說明「大體捐贈」、蘇秋萍師姊教導「個案紀錄 撰寫」,及社工林佩諭介紹「社會福利」,課程約三百多人與會,藉研討方式,增進志工基本工具與常識,期盼新發意志工加入行列。

◎ 何謂人體與器官捐贈 

謝為燦師兄說明何謂「大體捐贈」,及慈濟大學醫學院學生,如何使用大體。

人體多元捐贈,包括大體、器官、組織、病體及骨髓,必須經醫師兩次腦死判定,才可作捐贈,以五等親移植的成功率最高。器官及大體捐贈,可同時使用〈合體使用可以指定〉,往 生者在3個小時內,就地急速冷凍,送往慈濟大學,供醫學三了解人體基本構造使用。

患有法定傳染疾病者,是不能作捐贈。單身、無親屬者,要做大體捐贈,則需做好聯絡〈里長幹事、警察、單身榮民服務處作證明〉。家裡有人往生,要先通知,並法醫開立死亡證明 書;生前未填寫捐贈同意書,可由家人協助填寫,經當地警察或法醫開出死亡證明後,可跟台北分會或醫務志工關懷團隊聯絡。

◎ 學習訪視知識

蘇秋萍師姊分享「如何撰寫訪視個案記錄」。記錄敘述要明白易懂,客觀性觀察,不要主觀判斷,支出收據一定要案主親簽。訪視個案紀錄,是訪視志工後續關懷的依據。

有完整的紀錄,或許可以成為教化人心的劇本,所以撰寫個案紀錄要注意:一、立即性:盡量在七天內完成,內容以完整性、真實性,具體性為原則。例如:聽到什麼就寫什麼,其因 果關係也很重要;二、基本三張表單、─個案資料表〈問題主述、家庭狀況、資源補述、需求評估可從問題中獲得答案、關懷計畫,看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觀察陪伴去了解〉,個案 紀錄表,每個月去看就要作紀錄,支出收據一定要案主親簽。

社工林佩諭,透過短片,分段介紹,政府給予社會大眾的各項福利資源,讓訪視志工在關懷中,能做到及時協助。從出生到死亡,生育補助、拖育補助、生活補助、從100年1月 1日起的獎勵生育津貼、低收收入入學及弱勢家庭的補助、早期療育(如在三歲以前兒童),通知各縣市社會局……。在市立聯合醫院設立老年居家照顧、輔具生活及復健補助,及各 地區社會課及社會局申請急難補助,方便志工在訪視個案過程作參考。

個案關懷分有形經濟的資助,無形的精神膚慰,協助運用社會資源,付出關懷與陪伴。以生命無常觀,把握因緣,用心修行。

◎ 助人最樂

中山區李瑞珠師姊分享,如何陪伴照顧重度憂鬱案主林秋昭,走出陰霾,從她不就醫不吃藥,到成為環保站的志工;並啟發到案主朋友的孩子趙勇甯成為慈濟志工。影片紀錄陪伴過 程,志工感動地頻拭淚。

曾胡彩鳳師姊表示,看不到、聽不到的人很可憐。案主本來有姐姐在關懷,但姐姐往生後,由他的朋友提報給慈濟,由志工關懷與溝通,現在案主願意就醫吃藥,憂鬱症以較穩定,協 助她照顧生活起居,她也會到環保站作志工,案主的成長讓志工歡喜,幫助人真快樂!

慈濟志工以用愛心與耐心陪伴,輔以證嚴上人的法滋潤。林秋昭勇敢站出來,並向訪視志工說:「謝謝(李瑞珠)師姊的陪伴,讓我走出來,你們(志工)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賴美智師感動李瑞珠與曾胡彩鳳師姊,鍥契而不捨地幫助,林秋昭與趙勇甯兩個個案,讓志工受益很多;而林佩諭完整呈現訪視資源,與政府的福利;蘇秋萍的紀錄寫的很棒,值得志 工多加學習,志工要用熱情與用心,關懷長者與個案。 

培訓志工邱綺川表示,聽到關懷個案分享,很感動。慈濟的志工的行誼,讓她了解付出的喜悅,而李瑞珠師姊的分享,就是最好的表率,慶幸自己能進入慈濟,希望未來對工作與家庭 能有幫助,傾聽員工的心聲,並能在工作上給予關懷與幫助,跟志工學習耐心與愛心。 .

圖左 : 謝為燦師兄說明大體捐贈的知識,及慈濟大學使用情形。[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蘇秋萍師姊分享撰寫訪視個案記錄,要明白易懂,客觀性觀察,勿主觀判斷。[攝影者:張秋燕]

圖左 : 社工林佩諭透過短片,介紹政府辦理的各項社會資源。[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關懷個案紀錄成影片,案主走出陰霾來到環保站當志工,內容感人,志工頻拭淚。[攝影者:張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