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家風 恪守十戒

2017/11/19| ◎黃莫筑,郭惠菁/臺北報導
列印
11月19日,四百四十三位來自中國大陸培訓學員齊聚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行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開營結束,靜思精舍德倍師父與德曼師父,分別與學員帶來「靜思家風˙脈脈相傳」與「慈濟十戒 」和「慈濟的宗教人文」,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堂靜思人文心靈道糧課程。

◎ 反觀自省

克己、克勤、克儉與克難,是靜思家風根本理念。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們身體力行,堅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自力更生原則,堅持自給自足;日常所需開銷及參訪民眾的食宿,均由常住眾獨立負擔,絕不與慈濟基金會的善款混淆。

靜思精舍,是天下慈濟人的心靈歸處,也是克勤克儉立家風傳法脈的依止處。要實現四弘誓願的理想,就要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的信念,建立起慈濟世界。證嚴上人說:「感恩菩薩在人間,人人與師父有志一同,師徒貼心,共同為苦難眾生付出。我只能把精神傳給你們,你們則在居住地,用心、用力發揮救人良能。」慈濟是安住慧命的道場,克己入眾、隨眾、依眾與靠眾。是諸眾生安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菩薩心懷眾生,人群就是菩薩的道場、菩薩的大藏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們應從人群中成長慧命。

德倍師父勉勵學員用克勤精神荷擔如來家業,再辛苦也無怨。生活在法髓的源頭,法入心、法為髓、增長慧命,則天天都會很歡喜無憂愁;像上人即使再辛苦、身有病痛仍堅持每日為弟子講晨語,轉法輪,盡形壽、獻生命,弟子們晨鐘起、薰法香,心志合一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即可成就並圓滿立體琉璃同心圓的大愛世界。時時攝心「做中學、學中覺、覺鐘悟」讓工作、生活、修行於生活中,能三者合一心念不離佛法,展現於行動中,轉世成智,成所做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心修行就是終身職。

認真聆聽師父分享後,廣東珠海志工張志弘深深感受到師父的鼓勵--恆持初心,成佛有餘。這趟路回來拜師皈依汲法,作為師父第一代弟子,一定地要期勉自己時時觀照自心,世世行在菩薩道上不退轉。

德倍師父也再三勉勵與叮嚀: 上人常言以皮為紙,以骨為筆,以血為墨,盡形壽,獻生命,只為增長弟子的慧命。弟子們當謹記,並發大心、立大願,生生世世都行菩薩道,一起承擔如來家業,殷勤精進。」

◎ 翻轉人生

德曼師父特鉅細靡遺地講解「慈濟十戒」和「慈濟的宗教人文」,就是希望所有慈濟人能遵守並落實生活中,秉持人人持戒不放鬆,形象不能放縱,且防非止惡,慧命就會因愛而啟發,清淨身口意,多多行善。

慈濟人要關心社會,就要從關心自己的行為開始,所以要守「十戒」,內容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七、不賭博不投機取巧,八、孝順父母調和聲色九、遵守交通規則, 十、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德曼師父特別指出前五項為佛教五大根本戒,後五項則為證嚴上人針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特殊形態,所提出的生活要求。

德曼師父更言「十戒」有如路口紅綠燈,守戒才得以防患未然,目的在保護身心;因此,「戒」並不是一種壓力或牽絆,而是保護自己身心平安,幫助自己止惡行善的守護神!除了深入了解「十戒」外,德曼師父也讓學員知道何謂宗教,她說:「『宗』是人生宗旨,而『教』是生活的教育。」慈濟人需在衣食住行、舉手投足和起心動念,注重自己的一念心,每個人都有質和量,共同付出在莊嚴清淨的聖道,沒有偏差錯,方向依志,向善向前走,就會戒行圓滿、福慧雙修。

來自大陸廣西的韋明,年方三十歲,對於德曼師父所說的「十戒」,深有感觸。他先前工作於商業電視臺,且因年輕且工作環境周遭評比,讓她執於外觀物質,迷於名牌和打扮,對物質享受視為人生追求目標;韋明對於父母的愛和給予,也視為理所當然,但在2014年接觸慈濟,了解「十戒」後,她卸下裝扮回歸自然,用最自然素顏來示人,感覺到輕鬆自在。現接手家族事業,也懂得調和聲色孝順父母,朋友也感覺到她內外改變,她笑盈盈地說:「守十戒,徹底翻轉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生活過得比以前更自在快樂!」

這兩堂靜思人文心靈道糧課程,豐富四百四十三位學員心靈。

圖左 :學員們汲法若渴,認真作筆記![攝影者:張晏瑜]
圖右 :來自大陸廣西的韋明(圖中),仰頭認真聽德曼師父講解的十戒和宗教人文,接觸慈濟,了解十戒後,她回歸自然素顏裝扮,調和聲色孝順父母,現接手家族事業,生活過的比以前更自在快樂![攝影者:蘇峻民]

圖左 :精舍常住德曼師父特別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學員,鉅細靡遺地講解「慈濟十戒」和「慈濟的宗教人文」。希望所有慈濟人,遵守並落實生活中。[攝影者:蘇峻民]
圖右 :四百四十三位來自中國大陸培訓學員,齊聚於三重園區舉行2017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攝影者:林群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