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語敬語不困難 - 另類的精進日

2017/11/05| ◎周革明/臺北報導
列印
慈濟松山連絡處於11月5日上午舉辦十一月份「四合一薰法香精進日」活動,也為十一、二月份的壽星慶生,活動中全程靜語,雖然在身心寬暢時免不了有事要溝通,大家仍默契十足地秉守約定,禁聲靜語,這場三百多人參與 的活動最後有將近十人完成目標。

活動一開始,司儀楊淑芳先跟大家約定今天全程靜語。因為十月份在三重靜思堂舉辦聯區精進日,第一次的靜語活動獲得很好的回響,松山聯絡處這次精進日活動也想延續此種靜語的模式,期待人人透過「靜語、淨語、敬語、禁語」收攝身心,提振道心與道氣。

楊淑芳解釋靜語的目的在於:「調攝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六塵影響,說話前把要說出口的話吞回去,先聽清楚對方說話的內容,想清楚了再用心講話;透過靜語可以觀照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與自己對話。」

接下來,由三個年輕鼓兒帶領二十四位年紀六、七十歲的老菩薩表演《勤行頌》,簡單的隊形,整齊的動作配合音樂節奏,把眾人的目光聚焦在鼓棒揮揚舉落之中。因為敬與靜,全場只有音樂聲音震動著大家的心房,專注的表演者與專心的觀眾,心接近了,道氣與慈濟魂被喚醒了。

表演者是今年七十歲的陳欽義,他們原本是為了9月28日重陽節敬老活動而發想的表演,「只練了一個月,十次,除了一次是星期六下午練習,其他都是配合上班的志工在晚上練。」也因為用心的練習,陳欽義說:「我對慈濟法門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菩薩道走得更踏實。」

另一個表演者今年培訓的志工陳昱年說:「重陽節那天的表演讓我有機會表達對已逝的父母的追思與感恩。而隨著動作越練越熟悉,歌曲越唱越歡喜,對於歌詞的理解越深入,在表演時竟而有種法喜充滿的感覺,好像法入了心。」

這場精進日也邀請一位特別來賓羅恆源來分享他如何推廣素食的經驗。

有著一副好嗓子,又會填詞作曲的羅恆源最喜歡用歌聲宣揚慈濟精神與理念,今年由他和幾位八里淡水地區志工發起的觀音山淨山活動,成功的把觀音山陳年垃圾清除乾淨,一時聲名大噪,也因此把慈濟推動環保概念送進世人的心中。

羅恆原生長在阿里山奮起湖下的水寮社區,他說:「小時候我的家鄉就有公路,但平時沒車輛出入,而一旦下大雨,路泥濘更不能讓車輛行駛;而從社區要到奮起湖車站單一趟路就要走三小時。」所以長大以後離開家鄉就很少回去。

2008年,羅恆源記得他回去探視父親,族裡的親戚見了很歡喜,會念佛的嬸嬸央他說佛法給大家聽,10月11日,他清楚地記得當天就是在嬸嬸家辦了個小型的愛灑活動,說上人的法給大家聽,講慈濟的大愛故事,也講竹筒歲月。親戚們一聽到存竹筒也能布施做善事,都紛紛領撲滿回去要存錢做好事。「因為一念善,一善破千災。隔年三月回去拿撲滿,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過3813元,但是這虔誠的一念善心,讓當年莫拉克風災全村平安度過。」

也因為這樣的因緣,後來羅恆源的姪兒要結婚時,他勸姊姊辦素食宴客時雖有小小反對,後來得到新人大大的讚揚,接下來兩個姪兒的婚宴都是素食的。他當時勸姊姊辦素宴的理由是:「客人吃葷的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歡喜,可是新人子孫要承擔生生世世的罪業。」

聽到羅恆源分享推素宴的故事,陳枝梅特別感動,她說:「羅師兄推素的方法值得學習,以後也要勇敢向親友推薦素宴,畢竟賓客吃一時,罪業要子孫擔一輩子。當然我也要縮小自己,自己能身體力行素食,才能感動別人。」

在小學擔任故事媽媽的黃瀞嬅說:「羅師兄的分享,三千多元也可以一善破千災,給我很大的啟發。去年底我在小學當說故事媽媽,學期末講完最後一堂課,有個班級的級任老師把他們班的撲滿交給我。」瀞嬅回想起當天她把撲滿送到台北分會時,邊騎車邊聽撲滿的喀嚨喀嚨聲,想到這是小朋友們的愛心,頓時一股暖流自心底升起,心中無限感恩與祝福。

黃瀞嬅接著說:「家裡好幾個撲滿,以前都想要在歲末祝福時拿出來捐,可是最後都忘了捐。現在開始,我每個月都要把撲滿拿到分會去捐,讓愛心不中斷。」

今天的精進日也為十一、二月份的壽星們慶生。別開生面的,在靜語中舉辦慶生會,壽星們動作輕巧安靜地列隊,井然依序上台接受象徵「慈悲」的瓷杯,這是眾人給予的肯定與祝福。

活動最後有將近十人全程靜語成功。林麗月說她在三重精進日時沒有達成目標很懊惱,回家後和家人約定以後參與精進日活動一定要靜語,這次達標的她說:「靜語時全場一片靜默,可以呈現慈濟的道氣與人文,也隨時提醒大家慈濟的精神理念。」

蔡月嬌說:「當我靜語時,我可以很專注地上課聽演講,我覺得這樣很攝心。」蘇金雀也說:「我發現在靜語時,能收攝自己的心思,專心地投入在各種活動的氛圍裡,像禮拜法華經序、聽來賓演講、慶生會時,我都能全神貫注在當下的活動。」

圖左 :羅恆源分享推廣素食的經驗[攝影者:葉素貞]
圖右 :林麗月(右二)分享達成靜語目標的心得[攝影者:葉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