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告別,無憾終老

2018/04/18| ◎曾慶方,郭慧君,楊金燕,呂旭玲/臺北報導
列印
〈4/14〉日下午一點半,距離新書會正式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微笑‧告別》新書會會場卻已湧入四十多位,一早包遊覽車從嘉義北上的慈濟志工、大林慈院同仁及陳世琦醫師的親友們。大林慈院常住志工陳鶯鶯說,書中每 一位在大林心蓮病房就醫的病人與家屬,她都熟識,所以一定要來參加,以行動支持陳世琦醫師的新書。

接著在網路上報名參加的,三十多位讀者們也陸續入場,新書會正式開始前,八十多個座位早已座無虛席,甚至有些朋友站在後方聆聽。更有熟悉、溫暖的面孔出現在會場──大林慈濟醫院前副院長游永春、慈濟北區資深志工林朝富,也低調地默默坐在後方。

大多數的人難以面對無常,總以「永遠都有明天」的方式活著,因而難以直接面對死亡。陳世琦醫師投入慈濟心蓮病房的安寧照顧,將近二十年,每天面對眾多病友及家屬的悲歡憂戚,看到因喪親過程而受創的人太多,深深體會到生死智慧的重要,因而寫下了《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一書,新書甫出版,即舉辦新書發表會,盼能與大眾一起學習無憾終老、尊嚴告別!

◎病友家屬感恩分享 愛的見證

心靈工坊出版社的主持人劉怡聲,一開場即感謝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推薦並編輯了這本好書,與心靈工坊合作出版,讓更多讀者有機會學習,如何陪伴、照顧走向臨終的家屬,無憾、積極地活出去。

新書會中,陳世琦醫師邀請了兩位昔日病友家屬上臺分享。翁瑞霙女士特別從嘉義北上,她分享父親是如何從排斥進入心蓮病房,到後來發願當大體老師的過程。憶及摯親,翁瑞霙難忍哽咽,她感謝這一路有陳醫師、何玉雲護理師等醫護、及鶯鶯等志工們的以愛相伴,讓父親在人生最後一刻備受疼愛、享有尊嚴並安詳的告別。

父親往生後如願捐贈大體,在大體老師的啟用典禮及送靈追思時,陳醫師及心蓮團隊特地從嘉義前往花蓮,送別父親,「真的好感恩!真正的愛就是陪你到最後!」翁瑞霙說,她非常感謝慈濟,後來也加入大林慈濟醫院的志工行列,一起膚慰病人及家屬。

另一位分享者,是病友孫靖家的姊姊。兩位姊姊特地從高雄北上,二姊孫季伶分享,她自己是一位基督徒,弟弟孫靖家重病時,她人在上海,從未想到無常會來到自己的身邊。但是經歷過這事情後,她知道「要感恩而不是悲傷」,學佛的弟弟自己找到慈濟,加入慈濟,在住進心蓮病房期間,醫護團隊陪他度過了那段,最煎熬的時刻。而弟弟靖家即使已罹癌住院,在身體許可時,依然自發地擔任醫院志工。他的故事若能幫助到人,相信他的生命雖然結束,但是慧命必然是延續的。

◎深受上人啟發的生死觀

陳世琦醫師則分享了對於生死大關,他第一次深受啟發,緣自上人的慈悲與智慧。他就讀醫學系大五時,學弟的父親車禍驟逝,學弟鎮日以淚洗面,不明白父親這麼好的人,為何遭此橫禍?於是一群人陪伴學佛的學弟,到當時的慈濟臺中聯絡處,請示證嚴法師。

在聽完學弟哭訴後,上人問道:「你確定你的父親真的死了嗎?」這一問,把大家都愣住了。「我親眼看到父親火化,我們親自安葬他的……」學弟答。

「是這樣嗎?你不是父親的一部份嗎?除非你完全失去功能,或繼續終日痛哭,不然,只要你仍有益於人間,你的父親就不是真的離開了;反之,他才是真的死了。你的父親早已不會身痛了,但他仍然會心痛,因為父子連心啊!」

上人一席話,不只讓學弟幡然領悟,也讓當時仍是醫學生的陳世琦,對生死有了更深刻的看法,並在內心發願,日後投入慈濟。

◎病房裡的微光 超越生死智慧

多數人總以為醫院是充滿病痛與苦難的地方,但陳世琦卻分享了好幾位經歷生死掙扎,飽受身心痛苦的病人,如何在人生最後一刻,活出轉化的智慧與勇氣。

他以慈濟人李鶴振及孫靖家為例,訴說疾病雖然奪走他們的生命,卻奪不走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愛與溫暖。在心蓮病房裡,好些病人在臨終前,依然當志工,依然感恩周遭的人事物、甚至發願捐大體。「而我就像是他們的學生一樣,默默地把這轉化、感動,如實地記錄下來,這當中也有他們身心靈的需要及醫病團隊的互動。」陳世琦說,病房裡雖有病痛、有淚水,但更有超越生死智慧的光芒,它像暗夜星光默默地照耀著大地。而《微笑‧告別》一書,就是在這樣的感動、反思中,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篇章。

陳世琦也分享,面對臨終病人,只要願意「積極地傾聽」,讓病人說出他想說的,說出那些靈光乍現的想法、充分表達,病人日後(臨終前)的遺憾,會降到最少,而他們所摯愛的親人獲得的也會最多。他更引述生死學大師余德慧老師的話做為,醫護人員及陪伴者的指引:「我們要『靠在病人的身邊』,給他最大的自由,當他需要我們幫忙時,可以隨時把手伸出來,讓他可以安心知道是有人陪伴的。」

◎安寧療護 豁達面對生命時刻

大林慈濟醫院資深安寧共照護理師何玉雲,也是陳醫師最堅實的人生伴侶,她形容陳醫師對病人的關懷與照顧,深獲病人及家屬的信任,堪稱醫院中的「師奶殺手!」讓大家哄堂大笑,也敬重他以專業投入安寧照護,發展出如「尊嚴療法」、「雙重注意力刺激法」以及各項安頓病人身心的園藝治療、芳香療法、書法療法等輔助治療,近二十年來,陪伴無數病人走完他們人生最後一程。

何玉雲提到,她在學生時代照顧末期病人時,看到他們往往還得接受像是插管、電擊、心肺復甦等急救處置,讓病人承受更長時間的痛苦而無法善終,讓她體悟到生命有終點,但過程不該如此痛苦,堅定了她往後走在安寧療護這條路,更進一步推動預立安寧緩和醫療,在她照顧的病人往生後,她也盡力陪伴家屬走出傷痛。

在簽書時,身為慈科大慈誠爸爸的北區慈濟志工林朝富表示,是看到慈濟醫療志業臉書貼文後,主動報名參加新書會:「好歡喜!有幸參加這一場,感動滿滿的新書發表會。翻閱後對生死更豁達,會大力推薦。」林師兄說一定會向懿德孩子們推薦這本好書!

善終是基本人權,陳醫師希望透過此書傳達,「真正的『傷癒』(healing)是轉化自己。勇敢面對『等待死亡』的生命時刻,不論對病人或家屬而言,都是另一種積極的『活』。」《微笑‧告別》新書分享會,在動人的笑、淚交織中,溫暖結束。

圖左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新書會。本書作者──大林慈濟醫院兼任主治醫師──陳世琦,於臺北市金石堂信義店五樓舉辦。攝影:心靈工坊趙士尊[攝影者:陳明賢]
圖右 :八十多位讀者前來臺北市金石堂信義店,參與由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與心靈工坊合辦的《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新書會。[攝影者:陳明賢]

圖左 :心靈工坊出版社本書責任編輯黃心宜(第一排左一)、行銷副理也是主持人劉怡聲(右二);與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同仁沈健民(左後一)、曾慶方(左二)、楊金燕(右一)與陳世琦夫婦合影。攝影:心靈工坊趙士尊[攝影者:陳明賢]
圖右 :病友孫靖家先生的二姊孫秀伶(右)分享,學佛的弟弟自己找到慈濟,在住進心蓮病房期間,有最棒的團隊陪伴他,度過了那段最煎熬的時刻。感恩團隊付出的大愛![攝影者:陳明賢]

圖左 :一家三口(左至右)護理師何玉雲、女兒陳宥儒、陳世琦醫師以愛付出,讓慈濟心蓮病房,成為人間最溫暖的最後道場。[攝影者:陳明賢]
圖右 :病友家屬翁瑞霙女士(左一)感謝陳醫師及慈濟心蓮病房團隊、志工把她的父親當成自己父親般的哄愛照顧,讓她在父親過世後,也投入大林慈濟醫院志工的行列。[攝影者:陳明賢]
圖左 :發表會結束後,陳醫師為讀者簽書,溫馨交流。
攝影:心靈工坊趙士尊[攝影者:陳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