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站當教室 幼童體驗植新知

2018/05/15| ◎吳珍香/臺北報導
列印
二十三位聰慧可人的超萌娃兒,由三位老師帶領,他們是汐止區私立大愛幼兒園五、六歲的中班幼童,四月時,園長與慈濟志工聯繫,訂下5月15日的約會日,今日(5/15)依約來到汐止聯絡處的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巡 禮和體驗。

◎垃圾有效分類 資源再利用

志工魏麗蘭,帶著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巡禮,來到了推疊著回收物的區域,問孩子們:「這些堆起來像小山丘的東西叫什麼?什麼是『回收』?什麼是『垃圾』?」

「有那些可以回收?我手上的是甚麼?可以回收嗎?」

「等一下我們來踩寶特瓶,好嗎?要用雙腳踩喔!因為你們還小,雙腳踩才能踩扁扁。」

孩子們看到這麼那麼多的垃圾,異口同聲說:「哇!」志工為孩子解說,寶特瓶、鋁罐、奶粉鐵罐,都可以回收,表示:「這些被堆起來的叫做垃圾山,只有被分類、回收,才是有效的資源回收再利用。」

站在後面的孩子,拉著志工楊基勇的手說:「師伯,我看不到,被擋住了。」志工隨即抱起孩子聆聽、觀看。

接著,志工牽著孩子們的手,踩起寶特瓶,孩子們除了以玩的心態踩寶瓶,也把踩好的寶特瓶,一一的撿拾放入籃內。

志工魏麗蘭也適時的教育孩子,把寶特瓶踩扁,意謂「縮小自己」。聰明的孩子馬上補充說明:「師姑,扁扁的不會佔空間,可以收的比較多。」

◎志工提倡三R 師生跟著做

環保體驗後,孩子最期待的就是點心時間、分享時刻,志工周麗芬問孩子們:「剛剛學到、看到了什麼?」

「寶特瓶可以回收再利用嗎?可以做些什麼?幾個寶特瓶可以做一件衣服?毛毯有什麼用處?」

「會唱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歌嗎?S前面的朋友叫什麼?」

稚嫩的孩子們,踴躍地舉起小手搶答,「師姑我知道,寶特瓶踩扁,做回收,一支、二支、是三支啦!師姑,是十三支啦!……可以做衣服。」

很有環保觀念的幼童潘煜憙搶著回答:「垃圾山,就是家裡的東西不丟掉,一直堆、一直堆,就會成垃圾山。我爸爸、媽媽都有做分類,都拿到地下室去放,有的拿去賣。」又分享說:「毛毯可以讓人包起來暖暖的,可以送給冷冷的人,幫助人。」

童言童語的發言回答,逗得在場的老師與志工笑聲不斷。孩子們接著唱起英文歌,並自顧地默唸英文和比小指頭,說:「師姑,S的朋友是U、是P、是W、是E……」

志工周麗芬,以環保理念教育幼童們,她說:「S前面的朋友是R,就是環保力行的三R,一R減少、二R重複使用、三R回收再循環,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製造垃圾,不使用,還有清淨在源頭。我們大家一起來做環保分類,愛地球,好不好?」幼童們瞬即大聲的說:「好」。

大愛幼兒園老師王靜雯分享:「這學期幼兒園有瓶瓶、罐罐的課程,因此特別配合單元,帶孩子來慈濟環保教育站,體驗做環保、學知識與常識,讓他們知道分類、回收的重要。」

除了課堂上的教授,實地的體驗及用自己的眼睛看,更能加深孩子,對環保分類的印象,尤其是看到沒分類的垃圾山,他們就會知道分類的重要性,看到孩子踴躍發言,就可知這次的體驗,孩子收穫很多。

幼童宋梓晴告訴志工:「我已經知道路了,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一起來汐止環保站,做環保、做分類、愛地球。」

幼童們藉由環保體驗,已能約略說出體會與感受,雖表達上不是很流暢,但已將回收分類的基本常識,深植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志工們期望幼童們,從小即開始養成做環保的好習慣,帶動家人,一起愛護地球。

圖左 :志工魏麗蘭(左)帶著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巡禮,學童專注聆聽志工的解說。[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志工牽著孩子們的手,踩寶特瓶,學童興奮的玩起踩寶瓶。[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孩子們除了以玩的心態踩寶瓶,也把踩好的寶特瓶,一一的撿拾放入籃內。[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大愛幼兒園老師王靜雯(後黃條衣)表示,配合學校課程單元,帶孩子來慈濟環保教育站,體驗做環保、學知識與常識,讓他們知道分類回收的重要。[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很有環保觀念的幼童潘煜憙,搶著回答:「毛毯可以給人包起來暖暖的,可以送給冷冷的人、幫助人。」[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幼童宋梓晴(前右)告訴志工:「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一起來做環保、做分類、愛地球。」[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私立大愛幼兒園中班幼童,進行環保巡禮和體驗後,志工與幼兒園師生,一起合照。[攝影者:徐啟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