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悟親恩 說愛要及時

2018/05/16| ◎洪乃文/臺北報導
列印
曾幾何時,那個膩在父母親腿上撒嬌的女孩長大了。「長大之後,無形中,有了隔閡,親子之間的互動漸漸淡了,沒了!」楊依捷道出內心的感受,也懺悔以往的任性!回想之前,每當早晨,父親叫她起床,楊依捷總是沒好氣的 回嘴:「好啦!你很煩,已經起來了﹗」當下,父親沒多說什麼,只聽到他說:「這麼凶……」眼看著父親落寞離開的背影,楊依捷雖然當時有點後悔,不應該傷父親的心,但當下一句道歉的話,仍然沒有說出口。

◎父母恩深重 說愛要及時

在還沒接觸佛法之前的楊依捷,比較沒耐心,動不動就對父母耍脾氣;薰習佛法後,讓她更懂得珍惜與父母之間的緣份。楊依捷說:「以前,父母一句不喜歡聽的話,就頂嘴回去;接觸佛法之後,更珍惜這緣份,當下轉念,收下父母的關懷與愛,也收掉自己的脾氣。」

「我現在比較勇於將『愛』說出口,會主動的跟爸爸、媽媽擁抱,跟他們說『我愛您』,用行動表示,讓他們感受到為人子女對他們的愛。」楊依捷表示,自從加入勤行鼓隊之後,慢慢接觸佛法,尤其閱讀了《父母恩重難報經》,從母十月懷胎守護恩,到哺乳養育恩,體悟「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父母深切的愛,無怨無悔,為人子女對父母的愛,也要及時。

楊依捷表示,以前頂多寫寫紙條,跟父母說:「我愛您!」現在鼓起勇氣跟父母擁抱,用行動來告訴父母。做了一次、兩次之後,現在回家,爸爸會說:「來,抱一個。」成為很自然的親子互動。

◎多聞佛法 用心耕福田

兩年前的一次因緣,楊依捷參加了《勤行頌》鐘鼓演繹,開啟了她積極加入慈濟志工培訓到受證;以往,她總是認為參加慈濟活動是長輩的事。雖然小時候,身為慈濟志工的母親張瓊雪,經常分享證嚴上人的理念,她也相當認同;但年輕的心就是不定,無法效法母親入人群付出。

「之前年輕不定性,浪費太多時間,因緣成熟了,現在應該把握時間付出。」楊依捷認為自己應該加緊腳步,把握當下,用心耕福田。

個性活潑的楊依捷,喜歡接觸人群,她認為能服務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承擔臺北慈濟醫院書軒志工,是她剛踏入志工行列的選擇。醫院人來人往的病患與家屬較多,布施一個微笑,可以讓人快樂一整天。

每次面對新加入鼓者,就會想到兩年前的自己,她認為自己是一個肢體很硬的學生。因此,她會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新進鼓者,只要努力的練習,總有一天,就可以達到希望的標準。所以,在鼓隊裡,除了會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儕,也可以接引更多年輕人,這是楊依捷一直待在鼓隊裡的原因。

參加鼓隊,上臺演繹的機會相當多,很容易陶醉在自我。「在演繹過程中,年輕人都會拍很多美美的照片。」楊依捷回到家,也會不停的重複翻閱照片,沉醉其中。媽媽輕輕的一句話:「過了,就要放下。」楊依捷心中頓時警覺,母親是她的善知識,如果自己一直沉迷在演繹掌聲中,很容易自我膨脹。

因此,在演練當中,楊依捷不斷告訴自己,在舞臺上必須時時刻刻檢視自我,縮小自己,要不然一不小心會將「我」放大;但是,光靠意志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多聞佛法,才能從中體悟「法」的真理。

◎演繹結善緣 薰法共砥礪

楊依捷與幾個志同道合的鼓者,彼此互相勉勵,菩薩道上共行,深入經藏。所以自組一個線上讀書會,每天晚上十點,透過SKYPE線上共修,一起法喜分享討論。

「我們幾個鼓兒,自發性讀書會,透過SKYPE同時在線上,分享上人開示的畫面。」聆聽上人開示之後,大家一起提出來討論研究與心得分享,目前共修的是《妙華蓮法經》,已薰法到九十幾篇了。

楊依捷認為,如果沒有接觸佛法,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犯了身、口、意而不自知,往後帶來的因果,是無法想像的;甚至,它很可能生生世世跟隨著!自從薰習佛法之後,楊依捷深入探討因緣觀,發現這與生活是契合的,也很有趣,讓她深深的體悟,自身很多生活的習性是必須要調整的。

求法若渴的楊依捷,不錯過任何一個聞法的機會,所以一個月一次「慧心撞腦門」讀書會,也是楊依捷把握薰習佛法的方法。她表示,「慧心撞腦門」讀書會,成立是為了2018年8月《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希望參與演繹的學員能夠了解《父母恩重難報經》在講什麼,大家來共修這本經書。

◎慈濟新血輪 受證是使命

為何願意收掉玩興,在慈濟團體中付出?現在的楊依捷,心很富足,找到人生的目標,知足之下,還有能力付出是最美好的事。而且接觸佛法之後,也更覺得佛法無止盡,能夠讓生命的意義更廣闊,提昇了慧命。

在付出的過程中,楊依捷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她要把握現在能跟父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光。她有很富足的心,不需要擔心任何事情,勇敢的去付出,這是一件很感恩的事情。

加入志工之前,楊依捷只會跟父母分享工作、或者朋友之間的話題。2018年初,父親楊瑞芳也受證了,她跟父母親的關係亦師亦友,同志同道。加入慈濟後,爸爸、媽媽除了是父母、朋友的角色外,又多了法親的緣,他們有共同的生活,就是慈濟事。

楊依捷認為培訓、受證是使命,也是承擔的開始;特別讓母親張瓊雪感到欣慰的是,慈濟有年輕的血輪注入,做志工不只是中老年人,或職場退休後才去做的事了。

圖左 :楊依捷表示,在勤行鼓隊裡,可以認識一群年輕人,並接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儕,這也是她一直留在鼓隊裡的原因。[攝影者:耿美華]
圖右 :楊依捷表示,每次看到新進鼓者,就會想到兩年前的自己。她會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新進鼓者,只要努力的練習,總有一天,就可以達到希望的標準。[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在鐘鼓演練中,楊依捷不斷告訴自己,在舞臺上必須時刻檢視、縮小自己;不然一不小心會將「我」放大;但是,光靠意志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多聞佛法。[攝影者:黃培修]
圖右 :參加鐘鼓演繹,上臺的機會相當多,很容易自我陶醉。楊依捷提醒自己勿沉迷在掌聲中,否則容易變成自我膨脹。[攝影者:耿美華]

圖左 :個性活潑的楊依捷,喜歡接觸人群,她認為能服務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承擔臺北慈濟醫院書軒志工,會接觸到許多病患與家屬,布施一個微笑,可以讓人快樂一整天。[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楊依捷(後排右三)與志同道合的鼓者,自組線上讀書會,每天晚上十點,透過SKYPE線上共修,一起薰法分享討論。[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兩年前的因緣,楊依捷參加了《勤行頌》鐘鼓演繹,開啟了積極加入慈濟志工培訓、受證。[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2018年初,楊依捷(左一)的父親楊瑞芳(中)也受證了。她跟父母(右一母親張瓊雪)的關係亦師亦友,同志同道,又多了法親的法緣。[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楊依捷的媽媽張瓊雪剛開刀出院,依捷主動幫媽媽洗腳,父親幫他們母女拍下這珍貴的畫面。[攝影者:楊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