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之愛 涓涓細流匯聚

2018/05/27| ◎洪綺伶,徐樹模,莊德予,陳靜慧/臺北報導
列印
「請問你們做骨髓捐贈嗎﹖我找了好久!」慈濟中正萬華區志工舉辦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從二週前開始街頭宣導,驗血建檔當天(5/27)更是不畏三十八度的高溫,分組在捷運車站、百貨公司、公園、路口邀約民眾參 加驗血建檔。志工走進東園街一家超商補充飲水,店員林孝德眼睛一亮,主動詢問。

◎愛要及時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自1993年成立至今,志願捐贈者累計超過四十二萬人,捐贈者大愛已遍及三十一個國家的血液疾病患者受惠,志願捐贈例數已超過五千例;從有資料庫建立到現在累計有五萬五千位病友來尋求配對,慈濟基金會輪流在各地聯絡處舉辦驗血建檔活動,為血液疾病患者尋找活下去的希望。

「捐髓救人,無損己身」慈濟志工了解病患及家屬等待配對的煎熬,捐髓並不會影響健康,都會率先挽袖驗血,也會邀集年滿十八歲的孩子,未滿四十六歲的親友參加驗血建檔,現場有許多志工的第二代都熱情響應。

志工黃艷仙二十多年前即參與驗血,眼見五十五歲的捐贈關卡即將到來,却始終未配對到,心裡十分著急。「五月真是好日子,有母親節、浴佛節、慈濟日。對我來說最感恩的是接到骨髓配對成功的電話,我多麼希望能有機會救人,上天真的聽到了我的心聲!」如今她已完成第二次驗血,只待健康檢查後,即能捐髓救人,「這萬分之一的機會,真的得來不易,我一定要把握。希望受髓者能因我而重獲健康!」

有人等了二十一年才配對成功,也有人等不及想要趕快加入救人的行列,今年剛滿十八歲的沈嘉龍,去年就主動開口要捐髓,只是當時還未滿十八歲不符資格,今年他終於可以如願了。從小學五年級就參加慈濟慈少班的他,知道病人等待被救是很痛苦的,能助人就要助人。「我知道說有很多病人需要我們的幫忙,非常希望配對可以成功。」

他從「資料填寫區」填寫資料,「解說區」耐心聽取解說,了解建立資料驗血活動的意義、流程;來到二樓講經堂,先在「e化區」建立資本資料,拜科技發達之賜,大家用手機掃描QRCODE,就能在手機上完成資料的填寫。「填表區」除了個人資料外,尚需兩位聯絡人的電話地址,確保配到對時,能與當事人聯絡得上,為患者尋到生機。「覆核區」資料列印後,前往抽血區抽血,就完成血液資料庫建檔。

沈嘉龍這天也和志工一起走上街頭,他還想要邀約更多年輕人,「邀約同學一起來參加這個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不是只有大人,其實我們年輕人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情。」

廖駿銘、廖凌旻是兄弟檔,父母是慈濟人,今天兩人都有時間,就攜手同來驗血。在國中教健康教育的駿銘說:「父母退休後進入慈濟,看到他們十分忙碌,其實我們很放心。因為忙碌,頭腦身體就不易退化,我們工作忙,沒時間陪他們,所以我們都支持他們做慈濟。」今天來了許多慈濟志工的第二代,他們都是未來的希望。

◎愛從周遭開始

捐髓志工楊碧秀是醫護人員,在現場與三位同一家醫院的護士不期相遇,她用隨身的平板,打開自己製作的骨髓幹細胞捐贈人生檔案。檔案內有一張張的照片說明、檢驗紀錄、捐贈過程處置,還有親友、慈濟關懷小組的互動照片、祝福卡片;整個檔案完整紀錄著捐贈過程面臨各方的互動、關懷,化解了初次建檔人員的疑慮,充滿溫馨的各方互動也加深他們未來如果配對成功後的捐贈信心。

培訓志工温蕙婷,父母都是資深慈濟人,十九歲就參加驗血,三十八歲配對成功,因為在花蓮親眼見到上人,才決定進來培訓。每次募髓活動都現身說法,還邀請同事們共襄盛舉。劉珮君,二十八歲,父母很早就是慈濟會員,後因家道中落,成了慈濟照顧戶。如今家境改善,她一心想要回饋,所以第一個響應蕙婷的邀約,一早就來萬華靜思堂完成驗血。另一位更是不辭勞苦從楊梅趕來,他們都希望早日配對成功,用最健康的骨髓救人。

曾經在醫院工作的胡均隆,對人生無常的體驗也比一般人深刻。當身為慈濟志工的姊姊告知有驗血建檔活動時,他雖然還須帶著幼兒,還是毅然把握因緣來參加。「也感謝現場志工幫忙看顧幼兒,我才能安心地完成建檔驗血。」均隆抱持著感恩心分享著。

萬華聯絡處從2016年開辦終身學習中心,兩年來學員增加到八百多人,除了課程的傳授交流,老師及教育志工也會分享有意義的活動訊息給學員,建檔活動現場就看到多位學員的身影。

剛退伍的王治棋,父母親都是慈濟會員,他讀大學時父親生重病,接受不少人的幫忙,自己也因此大學讀三年就提前畢業,他因而期許有機會一定要對別人多付出。前兩天來慈濟報名蔬食料理課,志工邀約他看了宣導影片後,就決定要立刻行動。「捐髓者的那個影片,看了非常感動,因為一個家庭可能因為這個病,把所有的財產都投下去,你救的可能是一個家庭。」

來上花道課的曾嵩詠聽了教育志工的邀約,參與建檔活動。透過今天,他澄清了觀念:「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以為是侵入式的手術,今天聽師姊講才知道可以用捐週邊血的方式。」捐血中心的分離式捐贈血小板的概念,分離式收集病人最需要的造血幹細胞,其他血液成分輸回體內。這些觀念的釐清,讓他很震撼,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住在附近的吳旻璇來萬華靜思堂參加終身學習中心課程(「健康有氧顧筋骨」課程),聽到了志工的說明與邀約,決定要把握這萬分之一機會,要等待配對成功,因為「這也不是隨便就能救人的。」

在萬華靜思堂學茶道的黃菊,帶著兩個孩子前來。因為認同慈濟的理念,她抽空來學慈濟茶道,而認識志工張美瑛,也參加了社區志工課。「課程都排在假日,我很難全勤,所以可能要晚幾年才能培訓。今天也是因為沒人幫忙照顧孩子,只好一起帶來。」兩個孩子都乖巧可愛,對媽媽今天做的事未必瞭解,長大後一定會認同媽媽,成為未來的志願者。

◎隨緣之愛

緣分很奇妙,或許他不認識慈濟,不了解骨髓捐贈,一旦因緣成熟,或許宣導志工的邀約,他們走進萬華靜思堂,挽袖抽血建檔,只為了救助未曾謀面的血癌患者一命,他願意奉獻造血幹細胞。機動車輛送來各宣導地點的有緣人。

宋宇祥是一位軍人,從軍中雜誌上有看過骨髓捐贈的經驗分享,可以幫助別人,想試著了解;今天趁著放假去購買軍用品,遇到宣導志工邀約,原本以為檢查過程程序會很繁瑣,沒想到這裡環境感覺很輕鬆,程序也不會太複雜,如果有配對成功,覺得自己可以救人那感覺很好。從影片中看到能捐髓救人很偉大,有人不止捐一次,更偉大,救過很多人。捐髓志工講解配對過程後,他更感受到捐髓救人的重要性,決定回部隊邀約更多人來參加。

大陸來臺自由行的情侶鄺詩華、盧展輝,前一天聽民宿的老闆娘介紹後,決定來臺灣第一個行程就先來慈濟做驗血建檔。雖然現場志工後來鼓勵他們回大陸後直接去中華骨髓庫建檔,這次的互動還是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場志工也與他們分享慈濟人在全世界的付出。

住在中正區的林國進先生特地帶了二位兒子前來,因為太太是一位受髓者,今年三月移植後雖然不幸往生,「算是太太的遺志,臨走前希望孩子能夠感恩回報,參加資料庫,所以特別帶孩子來驗血建檔。」

全家便利商店的店員林孝德下班後趕來驗血建檔,從小聽到哥哥們捐血,他也和同學們開始持續捐血,同學間還會比捐血次數,為善競爭。他留著一頭長髮,不為時髦耍帥,而是要捐給癌症患者。此外,他也完成器官捐贈登記,父母都過世了,但是父母的訓勉他始終牢記:「要幫助別人!」他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捐獻,他用父母生養的身體,以熱血、頭髮持續善行。

今天五百五十五位志工通力合作,完成一百三十二例驗血建檔,為等待配對的血液疾病患者增加配對機會,也見證臺灣民眾的愛心,像涓涓細流匯入骨髓資料庫。

圖左 :志工在龍山寺捷運站宣導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攝影者:潘朝清]
圖右 :5月27日上午七點半天氣炎熱,志工誓師勸募兩百位,捐髓配對有意願者,各隊出發到各點宣導。[攝影者:陳吉雄]

圖左 :機動車輛送來各宣導地點的有緣人。[攝影者:黃宗樹]
圖右 :捐髓救人前,要耐心聽取解說,了解建立資料募髓驗血活動。[攝影者:黃張秋香]

圖左 :填表區除留下個人資料外,尚需兩位聯絡人電話地址,確保配到對時,能與當事人聯絡得上,為患者尋到生機。[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志工黃艷仙(左)今年五十四歲,等了二十一年,終於收到配對成功的通知。她已完成第二次驗血,只待健康檢查後,即能捐髓救人,「這萬分之一的機會,真的得來不易,我一定要把握。希望受髓者能因我而重獲健康!」[攝影者:黃張秋香]

圖左 :剛報名「蔬食無國界」課程,王治棋(左)的父親曾經生過重病,受到許多人的幫忙,年紀輕輕的他有心願就是有機會也要幫助人。[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學員吳旻璇(左)聽志工的說明與邀約,決定要把握萬分之一機會,等待配對成功,成為能救人的人。[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宋宇祥主動了解捐髓的意義,從軍中的同袍及雜誌獲悉捐髓。原本以為配對是很複雜的事,實際參加建檔,講解過程中,他更了解捐髓的意義在於救人。[攝影者:林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