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生命 標準作業不容疏漏

2020/06/13| ◎簡玉珊/桃園報導
列印
6月13日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桃園區關懷小組,在桃園靜思堂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認證教育訓練。原本擬定三月舉辦,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後至今;學員有包含關懷小組志工、捐髓者、受髓者共一百零二 位參與,上午七點大家 陸續報到,依照政府防疫規定學員戴著口罩,採梅花座入座。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於1994 年成立,陸續獲得SNQ國家品質肯定,以及世界骨髓捐贈者協會(WMDA)進階認證,是所有志工懷著搶救生命的使命一同努力的成果。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行政組蘇蕙鈺組長,每個月都會到桃園與關懷小組志工開月例會,和大家分享個案。今天也承擔「愛髓時都在」講師,就中心現況、血液疾病新型治療方式對中心的影響、疫情供髓心路、生命重生力量的強化。蘇組長表示:「志工是發自愛心的團隊,來自各行各業,經驗各不相同,如何讓全台上萬名志工能正確精準執行標準作業,就是要藉由教育訓練,還有每個月大家共同參與的月會。」

今日課程包含「驗血活動」、「血樣複檢」、「合適捐贈之身體檢查」、「捐贈階段到捐後追蹤」共五階段,每堂課都是由實務經驗豐富的慈濟志工講解。講師簡添燈表示:「課程能讓關懷志工再次深入了解,並檢視過往是否有錯誤不足的地方,讓捐贈作業流程更流暢。課程中包含測驗,目的不在分數高低,而是檢視我們在各方面的認知是否正確。」

每位講師課堂在分享後,就課程主題內容,以是非及選擇題型式為測驗考題,希望透過專業培育 以及實務測驗,讓專業知識更扎實。學員蔡蕙如已參加驗血建檔二十多年,雖然沒有配對成功,但她的孩子建檔隔年就配對成功,經由志工的解說過程,讓她想更深入了解,期待自己也能付出,她說:「今天課程充分扎實,容易吸收,隨堂測驗更能加深印象,印象特別深的一題是,癌症病患是否能捐贈,原來皮膚癌或乳癌零期病患,治癒後是可以捐贈,並不是我們一般認知,得過癌症就不能捐。」

捐贈者陳昱沂今天也參與認證課程,他表示自己捐贈過程,在關懷小組志工陪伴下,他以救人第一的簡單心念全力配合,除了覺得時間長,沒有任何不適。上課後才知道,原來每個個案的生理反應都不一樣,透過講師的分享,才了解大概有哪些副作用,將來若有機會參與關懷小組,才能在勸髓時提供他人較完整的資訊。

上個月剛陪伴兒子完成骨髓幹細胞捐贈的志工洪雪梅,今天也參與課程,她表示很高興先生和兒子都有配對到這十萬分之一的救人機會,但只有兒子才有因緣順利捐贈。當看到兒子捐贈的血袋時,不忍的流下淚,但她也為兒子能救另外一人,圓滿另一個家庭感到歡喜與祝福。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和骨髓關懷小組一同努力,藉由一整天豐富的教育訓練認證課程,提升志工們的專業知識,日後也將承擔更大的使命,望帶動更多社區民眾一同參與骨髓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讓更多等待骨髓配對的病患,重獲新生延續生命的機會。

圖左 :6月3日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桃園區關懷小組,在桃園靜思堂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認證教育訓練。中心同仁在課程開始前做認證說明。[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驗血活動」課程,講師王俊川詳盡說明驗血活動的各個環節,志工用心學習,提升專業知識,日後也將承擔更大的使命。[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6月13日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桃園區關懷小組,在桃園靜思堂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認證教育訓練。[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捐贈者陳昱沂(右1)今天也參與認證課程,上課後才知道,原來每個個案的生理反應都不一樣,透過講師的分享,才了解大概有哪些副作用,將來若有機會參與關懷小組,才能在勸髓時提供他人較完整的資訊。[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講師簡添燈表示:「課程能讓關懷志工再次深入了解,並檢視過往是否有錯誤不足的地方,讓捐贈作業流程更流暢。課程中包含測驗,目的不在分數高低,而是檢視我們在各方面的認知是否正確。」[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國際認證教育訓練課程包含「驗血活動」、「血樣複檢」、「合適捐贈之身體檢查」、「捐贈階段到捐後追蹤」共五階段,每堂課都是由實務經驗豐富的慈濟志工講解。[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學員蔡蕙如:「今天課程充分扎實,容易吸收,隨堂測驗更能加深印象,印象特別深的一題是,癌症病患是否能捐贈,原來皮膚癌或乳癌零期病患,治癒後是可以捐贈,並不是我們一般認知,得過癌症就不能捐。」[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行政組蘇蕙鈺組長,每個月都會到桃園與關懷小組志工們開月例會,和大家分享個案。今天也承擔「愛髓時都在」講師,就中心現況、血液疾病新型治療方式對中心的影響、疫情供髓心路、生命重生力量的強化。[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上個月剛陪伴兒子完成骨髓幹細胞捐贈的志工洪雪梅,當看到兒子捐贈的血袋時,不忍的流下淚,但她也為兒子能救另外一人,圓滿另一個家庭感到歡喜與祝福。[攝影者:呂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