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饅頭 照顧家人們人的胃

2017/06/12| ◎李美儒/桃園報導
列印
桃園開心饅頭團隊,成立至今已經三年多了,不管是包子、養生堅果饅頭、豆沙包等等,透過團隊們親手揉捏擀麵糰,饅頭Q勁十足,除了大家一致讚不絕口外,也接引許多社區志工來參與,人人練就一身好手藝,小愛化大愛, 廣結好人緣。

◎開心饅頭愛傳承

自己動手做饅頭,健康又營養,希望法親家人們都能吃得到,貼心的慈濟志工邱佩宜,在三年多前,開始承擔起生活組窗口,她有感於每次志工們在靜思堂上課或精進日時,一早就要來參與,大家經常來不及用早餐或是在路上直接就買過來吃,於是她發心要做饅頭給大家吃,「一開始不會做,就去請教會做饅頭的師兄,之後希望做得更好吃,我們也回去精舍取經,就這樣饅頭越做越好吃,看到大家都吃得很歡喜,我也很開心。」

香Q鬆軟饅頭因好吃,加上需求量越來越大,本來團隊只有六位,但在大家一致口碑相傳下,到了每星期五相約做饅頭的日子時,人數已經超過二十位,其中有位住在八德的慈濟志工陳彩雲更是號召社區志工一起來學習。

當初聽到八德園區要興建,陳彩雲便發心想要領一個工作來做,因為園區離她家很近,「很開心,寶塔就在我們社區,要把握因緣,於是想到生活組我可以來學習。」很羨慕邱佩宜帶領的生活組團隊,於是陳彩雲就邀社區的師兄師姊一起來參與,「明天要做饅頭,我就邀一邀志工,通常都有兩部車來。」

用心認真,陳彩雲負責邀約,師兄手巧勁足,負責發麵、擀麵,師姊動作熟練,負責做,「八德園區以後要接引海外家人,希望可以讓他們吃到熱呼呼好吃的饅頭,廣結善緣。」為了方便聯繫,善用科技,陳彩雲當場還協助邱佩宜拉了一個開心饅頭團隊LINE群組,邀約大家加入。

◎把握學習化大愛

怎麼製作麵團,如何捍麵,志工們不藏私,上班自由的呂學助師兄,收穫很多,今天負責擀麵糰的他說,「有機會就多多來學習,很法喜,很快樂,因時間過得很充實,在這邊有師姊傳承,有大家的愛心,饅頭真的特別好吃。」學了兩、三個月,希望八德園區落成可以發揮一點微薄力量的呂學助很開心。

打開機器,和出老麵團。負責發麵的蕭志成說,「人家叫,我有空就來,小時候做過,現在重新學習,看人家吃得很高興,自己就開心,感恩師姊,剛來什麼都不懂,但師姊就會有耐心的教。」

迎接精進日,今天6月2日,大家要趕製上千個饅頭。忙著擀麵皮的七十三歲的王文雄師兄,學習三年多了,熟能生巧,他從一開完全不會做到現在都會做,抱著有空多學習的他說:「以前用冷水做,現在用冰水去做,攪拌較快也更好吃,學習到很開心。」

從一開始做饅頭就加入的七十三歲社區志工楊筱慧,以前是做美髮,有空在家就會做餃子皮、麵條、包子和饅頭等麵食類給小孩吃,希望小孩長得更高,因此擁有一身好手藝,現場看到大家不懂得,她也會無私的教大家怎麼做,「我會的就全都傳承,跟大家結緣,以前在家是為小孩,現在是為大眾菩薩,感覺很快樂,結更多緣。」

七十五歲的社區志工程賴紅梅,身體看起來很硬朗,學做饅頭已經有五十三年,不過是做山東饅頭,每次來都很高興,因此還會邀朋友一起來,一個人獨居的她說:「在家被電視看,來這邊大家就像一家人,學到凡事不計較,心情就會放寬 。」

在場錄影的慈濟志工林宏祈說:「饅頭真的很好吃,跟外面不一樣,吃起來特別鬆軟有嚼勁。」

圖左 :志工親手擀麵糰,健康又營養。[攝影者:李美儒]
圖右 :當初聽到八德園區要興建,慈濟志工陳彩雲發心學習做饅頭,因為園區離她家很近,「很開心,寶塔就在我們社區,要把握因緣,於是想到生活組我可以來學習付出。」[攝影者:李美儒]

圖左 :慈濟志工邱佩宜,在三年多前,開始承擔起生活組窗口,她有感於每次志工們在靜思堂上課或精進日時,一早就要來參與,大家經常來不及用早餐或是在路上直接就買過來吃,於是她發心要做饅頭給大家吃。[攝影者:李美儒]
圖右 :慈濟志工邱創文透過桿麵機桿麵團。[攝影者:李美儒]

圖左 :志工用心用愛完成的包子與饅頭。[攝影者:李美儒]
圖右 :從一開始做饅頭就加入的七十三歲社區志工楊筱慧表示,以前在家做麵食是為小孩,現在是為大眾菩薩,感覺很快樂,結更多緣。[攝影者:李美儒]

圖左 :七十三歲王文雄師兄,學習三年多了,熟能生巧,他從一開完全不會做到現在都會做,抱著有空多學習的他說:「以前用冷水做,現在用冰水去做,攪拌較快也更好吃,學習到很開心。」[攝影者:李美儒]
圖右 :經過二十分鐘,Q勁十足蒸的饅頭蒸好了。[攝影者:李美儒]
圖左 :七十五歲的社區志工程賴紅梅,學做饅頭已經有五十三年,不過是做山東饅頭,每次來都很高興,一個人獨居的她說:「在家被電視看,來這邊大家就像一家人,學到凡事不計較,心情就會放寬 。」[攝影者:李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