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客語交織 歡樂環保學習

2018/06/16| ◎張美智/桃園報導
列印
地處桃園市偏鄉的新屋區笨港里,這裡的居民大多數是勤儉的客家人,里內的天后宮是社區民眾的信仰中心,虔誠的居民集資建立了一座高一百尺的媽祖神像,早期居民賴以農耕為生,農作閒暇時出海補魚,如今農作的辛苦還得 看天吃飯、討海不易,所以年輕一輩的都到城市工作,只有年邁的長者及小孩留在鄉下。

◎有愛就無礙 資源再利用

新屋區的慈濟志工黃永鴻與同修林秀美一同深耕社區,二年前(2016年及2017年)分別在自己家中及笨港國小的活動中心舉辦過二場愛灑。秀美回想到:「前年及去年活動時介紹環保分類及將厨餘化身成酵素的製作,讓來參與活動的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們印象深刻。」今年(2018年)協會志工建議協會的黃里事長,再次邀約慈濟志工來社區辦活動,讓社區居民能有更正確的環保概念。


今天慈濟志工再次受邀來笨港里舉辦宣導活動;臺上的志工們唱著旋律輕鬆的環保歌:「垃圾、垃圾(台語) 呣通黑白倒,垃圾、垃圾乎人真煩咾,鄉親啊鄉親,大家鬥陣來,大家相招做環保……」現場人人跟著打拍子,氣氛就跟著熱絡了起來。

「太家好! (客語)」環境講師許劍秋為了尊敬來參加活動的長輩,用著不輪轉的客語向社區長輩問候,長輩們則回以笑聲連連,快速的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坐在最前排七歲的許玄侑小弟弟,今天和阿嬤一起來,劍秋拿著養樂多空瓶問他:「弟弟你喝完養樂多是不是就丟掉?」許弟弟則是一臉害羞的笑容。劍秋柔聲說:「你可以倒一點開水入瓶內涮一涮再喝掉,你到學校可以教同學做哦! 」
講師劍秋又問: 阿伯姆、阿伯,請問鋁罐、鐵罐怎麼分?臺下阿嬤回答,用手捏就知道啦,用力捏會凹下的是鋁罐,捏都捏不下的就是鐵罐。臺上臺下交織著國、臺、客三種語言,而講師劍秋不標準的客語環保課,讓臺下的長輩在笑聲中學習如何分類。

◎環保做得好 青山綠水繞

除了垃圾的分類,還有環保酵素清潔劑的製作,讓里民知道家中的剩餘果皮還可以利用,臺上說的賣力,臺下聽的認真,了解到製作酵素的比例,黑糖、果皮、水是1:3:10,簡單的方法在家中就可以作。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金本也分享,在城市裡垃圾要分類,較容易做到;在鄉下這種分類的概念比較薄弱,但透過今天的課程學到了,家中的垃圾大部份都還可以再回收利用,例如七支保特瓶可以做成一件POLO衫,還有厨餘果皮等是有大用處,可以做作成酵素清潔劑來使用,真是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