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地球 塑膠袋細分類

2018/08/15| ◎李美儒/桃園報導
列印
盛夏,一個個清洗過的塑膠袋,在火龍果棚下迎風飄曳,伴隨蟬聲唧唧,乍看別有一番風景,但是如果每個人減少使用或甚至不用,那才能解決當今塑膠袋衍生出環保危機問題,且也疼惜一下環保志工,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

位於桃園蘆竹的福興環保站,成立至今十八年了,從最初一個星期做一次回收,到現在每天都有二、三十位環保志工忙著做分類,其中最多莫屬塑膠袋了,眼看它幾乎塞滿在近百坪的空間裡,現場除區分四個區塊進行不同種類的分類外,還有一區就是在火龍果棚下進行清洗和晾曬。

◎塑膠袋為患 志工細分類

今天今天8月15日,負責清洗的慈濟志工梁玉珠,靠在洗水槽旁,彎著身軀來回搓洗一個個塑膠袋,「這個是市場回收的塑膠袋,很不乾淨,又有腥味,我們若沒有洗乾淨,會引來很多蒼蠅,所以洗乾淨,再分類,白色一類,花色一類。」綁著馬尾的梁玉珠嚴肅地說。不久,已洗了一籃子的塑膠袋,她很快彎腰端起籃子,準備晾曬。

「窸窸窣窣……窸窸窣窣……」大家在鐵皮屋下,忍受著高溫,六十多歲的環保志工吳蕭錦,一頭灰白短髮,穿著綠色圍裙,坐在環保站一隅努力認真做分類,手中的塑膠袋不時發出聲音,「這些塑膠袋是從市場回收回來的,若有標籤就要剪掉,如果是用簽字筆寫就不用剪,把它分成花色跟白色。」吳蕭錦露出微笑靦腆地說,對投入環保多年的她,更表示來這邊比較快活,因為可以聊天、對身體也比較好。

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全部混在一袋袋塑膠袋裡,幾位志工忙著賣力做分類。抄著濃濃客家口音的環保志工吳貴松分享,「若是分類到塑膠袋,乾淨就拿去給負責剪的志工,髒的就拿給清洗的志工。」每天重複分類的動作,讓她深刻體會,「我在家裡都是重複使用塑膠袋。」

◎清淨在源頭 共同愛地球

小小芭樂袋,數量多得驚人,志工每個禮拜一、三、五去水果行還有市場載回來。慈濟志工李素日趁著放暑假帶著孫女張毓恩一起來分類:「這陣子芭樂比較多,所以袋子就比較多,一個人的身邊要六、七個籃子來分不同類別。」 年近七十,皮膚黝黑的李素日,雖然有點年紀了,但動作俐落,希望眼前堆積如山的芭樂袋盡快完成分類。

來到環保站最裡面,這一區都是做透明大塑膠袋的分類,志工們管叫它「大白」。環保志工黃幼,年近七十,削著一頭超短髮,坐在塑膠袋堆裡分類,乍看像是淹沒在塑膠袋裡頭,「做塑膠袋分類是很辛苦的,因為這要壓得很扎實,所以壓到這兩隻手臂都會痛,晚上睡覺還是感覺會痛,但隔天早上醒來,又不覺得了。」

為了減輕地球的負擔,志工們再累、再辛苦也甘之如飴,但唯有人人警覺,清淨在源頭。環保志工邱淑勤說:「我們做分類,但源頭也要減少,這樣雙管齊下比較好。」

火龍果棚下,塑膠袋如擠沙丁魚般懸掛著,宛如警惕著大家,愛護地球刻不容緩。

圖左 :位於桃園蘆竹的福興環保站,成立至今十八年了,從最初一個星期做一次回收,到現在每天都有二、三十位環保志工忙著做分類。[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志工們在這一區負責分類芭樂袋。[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志工們在這一區負責分類透明大塑膠袋。[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抄著濃濃客家口音的環保志工吳貴松分享,「若是分類到塑膠袋,乾淨就拿去給負責剪的志工,髒的就拿給清洗的志工。」每天重複分類的動作,讓她深刻體會:「我在家裡都是重複使用塑膠袋。」[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為了減輕地球的負擔,志工們再累、再辛苦也甘之如飴,但唯有人人警覺,清淨在源頭,環保志工邱淑勤說:「我們做分類,但源頭也要減少,這樣雙管齊下比較好。」[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在鐵皮屋下,大家忍受著高溫,六十多歲的環保志工吳蕭錦,一頭灰白短髮,穿著綠色圍裙,坐在環保站一隅努力認真做分類,她說:「這些塑膠袋是從市場回收回來的,若有標籤就要剪掉,如果是用簽字筆寫就不用剪,把它分成花色跟白色。」[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環保志工黃幼,年近七十,她說:「做塑膠袋分類是很辛苦的,因為這要壓得很扎實,所以壓到這兩隻手臂都會痛,晚上睡覺還是感覺會痛,但隔天早上醒來,又不覺得了。」[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慈濟志工梁玉珠在火龍果棚下晾塑膠袋。[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慈濟志工李素日趁著放暑假帶著孫女一起來分類,她說:「一個人的身邊要六、七個籃子來分不同類別的回收物。」[攝影者:李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