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大愛 志工守護道心

2018/09/02| ◎汪奇諭/桃園報導
列印
9月2日清晨徐徐的涼風,帶著清新舒爽的氣息,一大清早桃園區慈濟志工們伴隨著這股清新空氣,以清淨的心來到桃園靜思堂參與精進一日。德(耒曼)師父與德林師父專程從花蓮來陪伴,帶領大家禮拜法華經,並講述八正道 定之意涵,以及如何通過八正道的修行,通往菩提大道。還有透過視訊連線,李嘉富醫師引述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今年三月底達到14.05%,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及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師兄,透過視訊連線,和大家分享106年執行成果報告暨未來展望。

學佛不論大乘、小乘,都不離開四諦六度的道理,德(耒曼)師父講述三十七助道品時,提到如何用心念,把雜亂的心控制為一念,世人沒有「道念」,「念」各自奔馳,好像幾匹野馬各自跑向不同地方,心若顧得好,菩提大道才不會有偏差,否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修行就是要統一心念,修「無漏道」要用正念來接受,否則用有漏的耳根聽,就像水盆倒蓋,無法接到佛法,若只是聽法,法不在心裡,心所放的都是 煩惱,這叫做「有漏」,法譬如水滌心垢,法若有入心,心自然清淨「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若將心放在舉手投足中,則心地時時都是涅槃寂靜的境界。


莫忘竹筒歲月精神 涓滴細流匯聚大愛

「捐竹筒要作什麼呀?」志工問。「要幫助別人。」七歲的侯沛羽小妹妹回答道,不假思索地態度,彷彿助人是件多麼理所當然的事情。

回憶起過去慈濟的竹筒歲月,師父分享道,捐助的錢不在多少,而是那份真誠的心念,即便到現在,慈濟人去海外救災,發放以工代賑時,也都能見到即使是無家可歸災民,也願意把身上僅有的錢一點點錢捐出來,也正呼應了靜思語「付出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付出。」

只要每人一份慈悲心念,善的力量就像涓滴不停的細流,匯聚成大海後,流向全世界有苦難的地方。德(耒曼)師父與德林師父和在場許多位志工齊身響應竹筒回娘家,把握因緣助人,而年紀最小的侯沛羽小妹妹和九歲邱柏翔小弟弟,分別在阿媽陳桂燕志工、媽媽連淑惠志工帶領下,捐出愛心善款。

改往修來、惡緣轉善緣

薫法香有法度,下午課程,三十七助道品之事理印證,慈濟志工丁林彩與大家分享生命故事。

「如果過去有不對,對不起大家的地方,在這裡阿彩向大家深深一躹躬。」丁林彩說道,每個人都要有懺悔的心,也要感恩每個人都是一尊佛,人人皆有佛心,她感恩大兒子示現病苦,讓她修行,人生八苦,病苦真的很苦,去年當兒子到醫院就診,已經是口腔癌末期,四個月內歷經三十五次電療十五次化療以及昂貴的免疫療法,依然無法留住不想走的他。

在大兒子四十一年的人生歲月裡,是他最需要母愛及家人關懷的時候,生病的這段時間一路陪伴,每當在阿彩師姊傷心欲絕的時刻,還好有上人的法,那時和兒子分享《悟達國師人面瘡》的故事時,他也因此體悟到,心生悔悟徹底懺悔,而和他的母子緣,不僅終能由惡緣轉善緣,而自己更是帶(代)著兒子和大家結這一份難得的法緣。

圖左 :精進日,志工們虔誠禮拜法華經序。[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德(耒曼)師父與德林師父專程從花蓮來陪伴,帶領大家禮拜法華經序。[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莫忘竹筒歲月精神,涓滴細流匯聚大愛,德(耒曼)師父與德林師父和在場許多位志工齊身響應竹筒回娘家,把握因緣助人。[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竹筒回娘家,大家響應竹筒歲月精神。[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響應竹筒歲月,七歲的侯沛羽小妹妹表示,「我要幫助別人。」[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德(耒曼)師父講述八正道定之意涵,以及如何通過八正道的修行,通往菩提大道。[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透過視訊連線,李嘉富醫師引述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今年三月底達到14.05%,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志工們帶動團康律動〈清掃是舞蹈〉。[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薫法香有法度,下午課程,三十七助道品之事理印證,慈濟志工丁林彩與大家分享生命故事。[攝影者:李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