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資源是時尚主流?

2012-06-07   | 李惠伶
同學們在資源回收的惜福屋挑兩件衣服,設計製作為一件,並製作出可搭配的飾品。展示完成後有日本風味的髮飾、手環、及一件無袖的俏麗短版上衣,做為搭配短褲或短裙的整體造型服裝。(攝影者:李惠伶,地點:臺中慈濟東大園區,日期:2012/06/02)
「在學校老師告訴我們,環保是未來的趨勢,當有一天資源用盡時,二手資源就是未來的主流。」高安慈同學說。於是花了點時間,安慈上網尋找資料,希望能到環保站看看,了解如何能與學校課程結合。

6月2日,時值初夏的周末,雖已接近期末考,但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三年級的高安慈,仍邀約了十位同學,安排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一起來到慈濟東大園區環保教育站尋寶。

東大園區經常有不同的團體來參訪,針對參訪者「流行設計系主要是彩妝、髮型與服裝整體造型的學習」,慈濟志工詹玉英與活動組團隊,特別規劃了東大園區「巧藝坊」的介紹與課程。

環保毛毯的背後 蘊含無私奉獻

「慈濟環保毛毯的故事」六分鐘的短片,從環保志工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介紹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以「回收的寶特瓶」,秉持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再生紡織原料包括環保再生酯粒、環保聚酯纖維、環保布料等,並製成環保服飾、環保寢具、環保生活織品等產品。

經由環保回收與科技研發,大地資源也可以不斷地還原、再生,物命生生不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產品,無論是織品服飾、生活用品,均由寶特瓶回收製成;追本溯源,每件產品的背後都是環保志工無私的奉獻。

更將環保與慈善結合,將這些回收來的寶特瓶做成溫暖的毛毯,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足跡,送到全球受災國家,為遭逢急難的人提供及時的溫暖,將環保菩薩的愛心化為實質的助人力量,延續「續物命,造福慧」。
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三年級的高安慈,仍邀約了十位同學,安排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一起來到慈濟東大園區環保教育站尋寶。。而志工精心特別規劃了東大園區「巧藝坊」的介紹與課程,讓同學們體會到,二手資源回收,也能延續物命創造新生命。(攝影者:李惠伶,地點:臺中慈濟東大園區,日期:2012/06/02)

惜福、再造福 巧藝巧思延物命

負責「巧藝坊」的林鳳守師姊說:「這裡的材料大都是廠商資源回收而來,為延續物命,志工們會依不同的材質來製作物品,圍裙、袖套、筷子袋……,甚至回收的牛仔裙或褲,都可改製為漂亮實用的提袋;這就是『知福、惜福、再造福』。今天妳們可以運用這些材料,想想看可以如何發揮?」

在學校除了共同科目的學習外,整體造型課程仍有偏重彩妝、髮型與服裝的不同學習,很快的同學們以高安慈與黃憶雯為主,做了討論並分組,決定在資源回收的惜福屋挑兩件衣服,設計製作為一件,並製作出可搭配的飾品。

於是分組、分工,拆下衣服的縫線、裁剪、蕾絲、內裡襯,再運用現場淡雅的花布,開始組裝,車縫;一個多鐘頭後,有了日本風味的髮飾、手環、及一件無袖的俏麗短版上衣,做為搭配短褲或短裙的整體造型服裝。

塑膠袋需回收 用心共創三贏

志工楊雅菁於年初開始跟著慈瑜師姊學習塑膠袋分類,感受非常深,塑膠袋分類回收站,成為她用心投入的地方,她從「為什麼堅持要堆動回收塑膠袋」與同學分享,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呈現在一大張海報上,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世界災難頻傳,海龜被塑膠套住強行減肥、海鷗吃了塑膠垃圾而死亡,海洋上的大垃圾場,無一不是告訴大家再不做塑膠袋分類,地球媽媽就要滅亡了。

指著牆上掛著的塑膠袋分類樣板,先以簡單口訣「白白、透明(稀稀刷刷)、花花」帶著大家進入塑膠袋的世界,再更近一步解說「PE白、PE花,『白、泡、提、撕、耐』」,「PP白、PP花,『透、網、編、繩、帶』,及暫不回收的複合材質。」透過眼睛看、耳朵聽、用手觸摸,動手去做,世界就能更美好。

好記又容易分類的「袋罪立功」國台語參半的歌謠:一係是白白又軟軟。二係稀稀刷刷的襯衫袋。三係七彩ㄟ花花世界。四係賣場ㄟ購物袋。春仔攏是暫時抹動回收ㄟ塑膠袋。(台語)

如此用心的分類是希望未來能創造三贏:一、消費者要拒絕購買不能回收的商品。二、讓生產者改變包裝方式。三、回收商也要改良機械做更好的資源回收處理。
志工楊雅菁(前,灰衣)向同學們解說,她為什麼堅持要堆動回收塑膠袋。(攝影者:李惠伶,地點:臺中慈濟東大園區,日期:2012/06/02)

環保「心」時尚 善用二手資源

參訪尾聲的分享時刻,詹玉英師姊、沈明霞師姊希望今天的安排能讓同學都有收穫,除了物質的資源回收「瓶、瓶、罐、罐、紙、電、1、3、5、7」,心靈環保的蔬食減碳,隨手關電、節省水資源,只要用心實地去做,就是救地球。「這就是時尚——是環保『心』時尚。」

高安慈說:「這裡與印象中的環保站,不同的是這裡好整齊。今天的課程與老師所說的非常契合,回學校後將會思考如何再運用二手資源回收延續物命創造新生命;也會與老師分享,讓學弟妹們都能安排到這裡來做學習。」【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惠伶 臺中西屯報導 2012/06/02)

※相關影音:
見好不求難--林鳳守.葉炳湖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