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義診聲聲敲門 醫師心碎

2018-08-07   | 吳燕萍
繼2016年12月底的約旦義診後,2018年7月22日,由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帶隊,偕同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組成的「慈濟約旦義診團」,前往約旦,開為期六天的大型義診,為當地難民提供醫療援助,並發放物資。(照片提供:臺北慈院公傳室)

【醫療志業新聞稿】繼2016年12月底的約旦義診後,2018年7月22日,由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帶隊,偕同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慈濟醫院、國際慈濟人醫會、慈濟志工組成的「慈濟約旦義診團」,前往約旦,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及心臟外科蔡貴棟醫師一同參與,於7月23日展開為期六天的大型義診,為當地約二千四百多難民提供醫療援助,並發放物資。

惦記心中的愛 感恩知足過生活

成立二十六年的慈濟約旦分會,多年來持續關懷難民,提供物資與關懷,不定期結合慈濟醫療志業舉辦義診,為無法溫飽的難民提供基本人道關懷。為了成就此次義診,臺北慈濟醫院醫護同仁依據先前義診的經驗,除了準備內科藥品,還加上牙科需要用的醫材、外科敷料,總共二十六箱的醫療物資,希望提供義診團充足的後援,讓他們能夠幫助更多的難民。

因為當地義診場地空間狹小,加上難民營限水限電,讓義診任務更加艱鉅,因此醫療團隊分秒必爭,每場義診近七小時幾乎不休息,大家都想能幫多少是多少,慈濟志工甚至招募當地工志工擔任翻譯,許多年輕人都來加入,還有約旦大學醫學系以及牙醫系的大學生自動報名到義診現場幫忙,人人都期待有機會為難民解除疾病之苦。
曾赴約旦為難民義診的夏毅然主任(左二),當時礙於難民營的義診有時間限制,不得已拒絕難民的求診,讓他遺憾至今,這一次看到約旦義診的機會,毫不猶豫主動報名參加。(照片提供:臺北慈院公傳室)


2016年曾赴約旦為難民義診的夏毅然主任,當時礙於難民營的義診有時間限制,不得已拒絕難民的求診,讓他遺憾至今,這一次看到約旦義診的機會,毫不猶豫主動報名參加。

夏毅然主任述說這次中午初抵約旦所見景象,「我們抵達前,許多婦女和孩子們已在烈日下等候,他們引頸期盼著我們的到來。」志工們趕緊提供麵包讓他們果腹,知足的難民們歡喜吃著美味麵包,看到此景的夏毅然主任感慨說:「他們根本沒有錢可以購買這樣的麵包,看到他們吃得如此滿足,我也跟著喜悅。」

而發放現場有位小女孩拿到麵包後居然不吃,表示她想帶回家給媽媽吃。隨後義診團到了小女孩家,小女孩的媽媽見到慈濟義診團隊到來,歡喜的說:「很感恩臺灣慈濟,我們家屋頂帆布就是慈濟送的大米袋子,讓我們可以遮風避雨。」同時也提到他們撿拾人家不要的餅,集中後磨碎賣給飼料商,用以維持家計。

當大家離開前,小女孩一直向志工們說感恩,這也讓夏毅然主任心有所感,表示自己可以感受到當慈濟帶著愛去關懷的時候,也許志工們只能得到一個微笑的回應,但這個微笑卻會常常惦記在每個人的心中!
平日多在手術室搶救病人生命的蔡貴棟醫師,把握約旦義診的機會,除了看診也使當地孩子們開心互動。(照片提供:臺北慈院公傳室)


那不忍的遺憾 學會慈悲的智慧

上回到難民營服務時,夏毅然主任發現難民就診前幾乎都是未用餐的,因此擔心拔牙會讓他們因恐懼而產生血糖降低的情況,這次夏毅然主任隨身帶著餅乾,在為難民拔牙前,都先問他們吃飽沒。

「幫一位年約二十歲的男孩拔牙時,請翻譯人員問他有沒有吃午飯?他回說早上只吃了一點東西,於是拿一塊巧克力餅乾和一杯水給他,希望他先吃點東西後再拔牙。」夏毅然主任憶及這次的互動,仍難掩感動之情的繼續說:「他請翻譯人員跟我說,他謝謝我,因為第一次感覺到被當做人類看待。聽了這些話很難過,因為這孩子逃難時肯定吃過很多苦。一塊餅乾與一杯水能讓他感受到尊重,我們來難民營的累都值得了。」

無奈這次義診的最後一天一樣迫於時間限制,必須狠心拒絕難民的求診,夏毅然主任忍不住哽咽的表示,每當當地官員規範大家得離開的時間,就只能無情的停止義診,將難民拒於門外,但是難民於門外苦苦哀求的敲門聲,聲聲敲痛著志工們的心。

義診團中的簡再興醫師,當下也忍不住哭著說:「為什麼不能再多待一個小時,讓我們以最快速度再為這些難民看診治療,我們晚點回去都沒關係。」但這次夏毅然主任體悟到證嚴上人慈示的「慈悲要有智慧」,反過頭勸簡再興醫師說:「若不從官員的規定,恐怕連我們都出不去了;日後有機會,還是可以再來服務。」

行動醫療設備 思索完善義診行

「很多人問我,你是外科醫師,到難民營很難發揮吧?其實我的心臟外科專業,更需要對全身上下的組織及器官有所了解,所以此行給自己的期許是做個『會開刀的內科醫師』,隨時補位。」平日多在手術室搶救病人生命的蔡貴棟醫師,這次得知約旦義診訊息,立刻報名,他表示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到約旦服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所以一定要掌握! 
義診與發放的歷程中,志工們與難民互動的畫面及點滴回饋歷歷在目,有些貼心的難民也會主動幫牙科助理擦汗。(照片提供:臺北慈院公傳室)


分工時,蔡貴棟醫師分到心臟內科看診,也因為接觸一位年輕的病人,透過照心電圖發現有竇性頻率,研判這位病人可能是心臟輸出不足產生代償作用。蔡貴棟醫師擔心這位病人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更嚴重狀況,於是陪伴病人到長期駐守在難民營的國際醫療團(International Medical Corps, IMC)野戰式行動醫院(Field Hospital)照X光,並將診察情形轉知行動醫院的醫師。

蔡貴棟醫師說:「很感謝有機會為病人服務,這位病人經過這樣的診察後,至少可以得到治療機會。」也因為因為義診,蔡貴棟醫師有機會到國際醫療團的行動醫院觀摩,看到他們在行動醫療設備(Mobile Operation Theater)的用心;蔡貴棟醫師思考,未來慈濟也能夠整合資源,建置慈濟模式的行動醫療設備,運用到救援戰亂難民或災難現場,將可以服務更多的人,提供更完善的診斷與治療。

臺北慈院兩位大醫王,掌握好因緣及時付出,在義診與發放的歷程中,與難民互動的畫面及點滴回饋,歷歷在目、在在感人,就如夏毅然主任說的,「表面上是我們在幫助他們,相對的,他們也在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兩人也期待還有機會再為約旦難民服務,讓離開家園的難民們,能得到基本的照護與支持。

(文:吳燕萍 臺北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8/07/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