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童嘆捐太少 愛心包成塔

2018-10-10   | 顏玉珠、楊秀麗
大家虔誠祈禱,希望災民們能趕快脫離苦難,天下無災難。(攝影者:楊秀麗,地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10/05)
2018年9月28日印尼發生地震受創嚴重,慈濟基金會啟動救災機制,持續關心災區所需。而慈濟各志業體及海內外各會所等也帶動祈禱,10月5日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一整天下來,收獲了來自各界滿滿的愛心能量。

心生不捨 幼童捨愛送祝福

四歲的鄭慈萱說:「我們蓋起房子,但一下子就倒了。」當馬六甲大愛幼兒園園長蔡桂香一搖晃桌子,積木房子應聲倒塌,孩子們隨之喊著「地震」、「地震」……

以積木搭建房屋,再瞬間感受房子倒塌的情況,引導孩子感受地震災民的苦與無助。(攝影者:顏玉珠,地點:馬六甲大愛幼兒園,日期:2018/10/05)
10月5日,馬六甲大愛幼兒園透過體驗活動,讓孩子以積木搭建房屋,再瞬間感受房子倒塌的情況,並以影片相互呼應,地震來時引起一連串的災難,房子倒塌、馬路崩壞、車輛被壓毀、水患等,人們面臨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與等待救援的無助。

蔡桂香園長也藉此機會,透過動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灌輸孩子地震發生時基本的保護觀念,從屋內躲避的地點到向外逃生的路線,及求救方式等。

鄭慈萱小朋友表示未曾遇過地震,自己有房子住、有東西吃,很幸福!所以她要做愛心小天使,捐錢助人之外,還要天天虔誠祈禱,希望災民能平安健康。

叮叮咚咚……當清脆的銅板聲化成一分分愛心,六歲的吳奕陽看著自己竹筒撲滿裡不多的零錢深表可惜。但他想到放置於家中的還有兩個竹筒撲滿,是為了買自己喜愛的物品,他每天都會將媽媽給的零用錢存入;相較之下,現在他更想將家裡的撲滿拿來幫助災民,還要邀約爸爸一起獻愛心。

吳奕陽小朋友說:「我爸爸也有一個多多錢的撲滿,我回家要跟他說印尼的災民很可憐,需要愛心錢來買東西。」

募愛助人 體悟平安最有福 

「這個要捐給印尼地震。」是日,大德陳保華把善款交到慈濟馬六甲分會。這筆善款,是一家七口,加上一位親戚的心意。

民眾陳麗真為印尼人,為自己的家鄉祈福。(攝影者:鄧遂嶸,地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10/05)
幾年前,陳保華在慈濟志工的介紹下,家裡安裝了大愛臺,他和太太都是大愛臺忠實觀眾,還會晨起收看證嚴上人法音類節目如《靜思晨語》等,近期看到新聞報導印尼地震海嘯,夫妻倆不忍亦不捨。

「大家一人出一點來幫忙。」在家裡「財政部長」(太太)的呼籲下,一家七口紛紛出錢,太太還致電新加坡的親友,一起共襄盛舉。自從安裝了大愛臺那年開始,只要得聞世界上有任何災難,陳家就會動員家人捐款,這次亦如是。

異鄉獻愛 愛灑人間的溫暖

5日晚上,馬六甲靜思堂舉辦志工共修會,也是一場「祈福會」。三百一十人長跪祈禱,願愛心、善念匯聚能上達諸佛聽,災民們能趕快脫離苦難,天下無災難。

民眾陳麗真為印尼人,隔天一早即將返回印尼,當晚受志工劉渼嬌(慈茹)之邀約,把握機會前來祈福。她難過地說:「透過新聞才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大災難,心很痛!我沒辦法做什麼,就每天誦經迴向給災民。」

今晚看到眾人為印尼祈福,為災民獻愛心,她非常感動也很感恩地說:「身處在外國,但卻感覺像一家人。」尤其這段時間來馬來西亞治病暫住在劉渼嬌的家,從大愛臺裡看見志工為印尼災民送物資、募款等,格外動容。

滴水成河 小愛匯聚成大善

「我們希望製作包子的錢,能夠幫助受苦的人。」聽聞印尼地震災難,一群香積志工不捨,決定把近期製作包點義賣的收入,以「馬六甲分會愛心製作團隊」的名義,捐出幫助受災災民。
馬六甲愛心製作團隊捐出近期製作包點義賣的收入,希望能夠幫助受苦災民。(攝影者:楊秀麗,地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10/05)

約五年前開始,因為同仁方莉霞看見一批婆婆媽媽有空,又常到慈濟靜思堂走動,於是輕輕一句:「師姑,你們有的是時間,應該可以做些什麼。」黃玉鳳和李玉蓮決定把握時間來付出。從一開始信心缺缺,到後來邊做邊調整,這些年來也召集一班約十二位固定班底,幾乎每星期製作包點義賣。

兩人把近五年來的包點捐款收據,護貝收藏在文件夾裡,密密麻麻的「愛心成績單」,從菲律賓風災、美國水災到麻坡靜思堂等各種善款收據,一張張留下眾人愛的足跡。「我們把這些收據都護貝起來,除了激勵團隊外,有機會就跟買包的人分享,讓他們知道『你們買包的錢都在做好事』。」黃玉鳳說道。

一群婆婆媽媽們,出錢出力出時間,每個包子一令吉(折合新台幣七點四五元)「磨手皮」的愛心付出,至今已經義賣超過馬幣十萬。此次捐給印尼地震的愛心收據上展示的靜思語「放開煩惱執著,盡力付出良能」,儼然詮釋了愛心製作團隊的精神點,誠如黃玉鳳所言:「感恩我們還有精神來做好事,一定要好好把握來付出。」

幼童、志工、家人和朋友們虔誠祈禱,並將平時一個銅板、一個銅板點滴累積起來的愛,化成助人的力量,匯聚積沙成塔的力量,讓愛與善持續注入災區。【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顏玉珠、楊秀麗 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報導 2018/10/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