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建材包蓋房 注入重建力量

2019-08-30   | 廖右先 褚于嘉
本土慈濟志工利用農作建材包,找來木條,以及老先生自己家園附近收集而來的茅草,一人一支柱,合作撐起家的架構,再以建材包的鐵線在每個連結點上用心繫牢。(攝影者:陳柏亘 地點:莫三比克 日期:2019/08/23)
一根根的木頭圍出框架,再蓋上帆布擋風遮雨。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利用農作建材包為波地亞奶奶援建帳篷。伊代風災重創莫三比克,繼救災發放之後,當地志工帶著本土志工接續當地的關懷。  

建材工具 發揮良能
 
援建之前,奶奶在地上立了幾根木頭,披上魚網,就作為棲身之所。援建的木頭是就地取材,粗細不一還彎曲;棚布是先前義診時用過的,拼拼湊湊的帳篷看上去雖然簡陋,卻已經比奶奶之前棲身的「家」要好上千萬倍。
 
帳篷蓋好了,志工還提供福慧床,毛毯和糧食。奶奶坐在福慧床上,直說舒適;她也學會了雙手合掌的手勢,表達感恩!
 
六十七歲的阿羅喬爺爺也接受幫忙,從棲身在低矮棚架下的窘境來到可以遮風避雨的帳棚裡。
 
本土志工馬紐,也是伊代風災的受災戶,從五月底參加慈濟賑災,愛上了這個改變他價值觀的團體。他的家在雅瑪鎮上,受風災損害的屋頂至今也只是蓋上帆布。(攝影者:廖右先 地點:莫三比克 日期:2019/08/24)

來自臺灣的慈濟伊代風災莫三比克援建勘察團,走訪受創的學校,醫院及大愛村預定地,深入了解當地現況及需求,作為中長期的援建依據。行程中也看見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復甦的希望。
 
本土志工 傳愛回饋
 
承擔翻譯的雅瑪郡本土志工馬紐,看見大愛村裡接受慈濟幫助的人們,內心五味雜陳。現年四十七歲的他,也是伊代風災的受災戶,從五月底參加慈濟賑災,愛上了這個改變他價值觀的團體。
 
他的家在雅瑪鎮上,受風災損害的屋頂至今也只是蓋上帆布。他回憶,氣旋過境那一晚,屋頂塌了下來擋住房門,讓他無法逃出,心裡很害怕,直到住在附近的兒子趕來,才將他救出。看見大愛村裡被幫助的同胞,他一方面歡喜,一方面也希望他們趕快再站起來。他感恩證嚴上人救了瑪雅郡,也讓他學會了感恩的真諦。
 
勘察的行程,志工也安排了訪視。「感恩!」勘察團走進村裡只要聽到有人這樣喊著,就知道慈濟曾經來過,而且沒有將他們遺忘。
 
入苦拔苦 志工心願
 
四十九歲的薩理塔是位單親媽媽,她有四個孩子,卻不記得他們的年齡,風災過後,不知是否因為驚嚇,開始站不直身,不良於行也無法耕作,該原本就果苦的家庭,更是難以生存。
 
他們一家現在住的屋子,是用茅草稀疏地鋪排成四正牆和屋頂,許多地方,根本沒有遮蓋到,是風災後大兒子和二兒子所建。孩子雖然被迫輟學,卻仍用心為家付出。二兒子平時到市集去賣東西,賺取一天約十五塊莫幣(約臺幣七塊半)來照顧家庭,只念到小學二年級的他,臉上掛著憂愁。志工不捨,評估後續的協助。
 
瑪麗亞歐琳達(Maria Olinda)(左二)來自馬普托,她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將慈濟上人的法傳到他方,不只侷限於自身周遭。伊代風災發生,四月份她就來到重災區長住,帶動當地志工一起幫助受災鄉親。(攝影者:陳柏亘 地點:莫三比克 日期:2019/08/23)

法蘭斯柯(Francisco)七十九歲,因無力重建至今仍住在傾倒的茅草房裡,進出家門都得彎身蹲跪,昏暗狹窄的室內只能容他一人坐著,裡面沒有家具,沒有擺設也沒有棉被,角落卻有個升火煮食的空間,不禁讓人捏把冷汗。
 
本土慈濟志工利用農作建材包,找來木條,以及老先生自己家園附近收集而來的茅草,一人一支柱,合作撐起家的架構,再以建材包的鐵線在每個連結點上用心繫牢,繫好之前,少了一個人架構就可能垮下,過程中,法蘭斯柯(Francisco)一直在附近靜靜地看著。
 
一個小時後,嶄新的房舍站立在眾人面前,當老先生直挺挺地走進了新家,看著志工為他架設福慧床及蚊帳,他突然說,「我終於可以有個好夢了。Master Cheng Yen is a God.」
 
新家的第一餐也是來自慈濟人的愛,暖呼呼的米飯和花豆,法蘭斯柯(Francisco)用貝殻作為湯匙,一口接一口⋯⋯志工們同時為老生生準備了入厝祝福禮,看到老生生開心的樣子,志工敞開心胸給予溫暖擁抱,有如家人一般。
 
二十五歲的愛滋病患莎拉(Sarah),因病被家人排擠抛棄,目前由村長與社區一起照顧,住在借來的土地上,借來的磚瓦,堆疊成一米高的空間,充作她的家,這間房在村落中顯得突兀,任何人都害怕靠近。而莎拉(Sarah)骨瘦如材的身軀,也令她要從房屋走出來,都必須花費很大的力氣。
 
村長的帶領下,本土志工帶著物資來關懷。本土志工瑪麗亞歐琳達(Maria Olinda)扶起莎拉(Sarah)女士,送上泡麵,五穀粉、麵粉、豆子。「愛滋病是可以衛教避免的。」她毫無分別,無所畏懼。
 
瑪麗亞歐琳達(Maria Olinda)來自馬普托,她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將慈濟上人的法傳到他方,不只侷限於自身周遭。伊代風災發生,四月份她就來到重災區長住,帶動當地志工一起幫助受災鄉親。她其實有六個小孩,而且最小的才七歲(七到二十一歲),為了這個願,她把較小的託給大孩子們照顧,歷經千里車程到雅瑪郡陪伴災民。
 
再踏上勘察行程,本土志工帶路,在黃土地上烙下足印,每一步都走得那樣堅定⋯⋯

(文:廖右先、褚于嘉 莫三比克報導 2019/08/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