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到共伴 台11關懷不寂寞

2019-01-29   | 王鳳娥
東臨太平洋、西倚海岸山脈的花蓮縣境臺十一線公路,全長七十二公里,因路途長遠,資深委員老了,訪視志工也經過多次愛的接棒和傳承;2001年,吳玉鶴(中)承擔此區訪視後,便開啟了至今十八年的臺十一線個案關懷。(攝影者:鄭啟聰,地點:花蓮豐濱鄉新社村,日期:2018/12/01)

東臨太平洋、西倚海岸山脈的花蓮縣境台11線公路,全長七十二公里,沿途山海壯麗,風光綺妮,在連綿層疊的山巒、田野和大海間,是稀稀落落的村落;陽光灑下,海面波光粼粼,乳白的浪花拍打著礁石、岸邊。

台11線因緣 距離不是問題

在這美麗的地方,村落裡多為原住民族群,以討海和務農維生。近年因謀生不易,許多青壯人口往城市發展,留下的多是老弱婦孺、單親和隔代教養的孩子。早年,慈濟資深委員靜慈、靜智、靜航、陳秀鳳、陳美雲等,在颱風過後就帶著飯糰一起去訪視,面對房屋全倒、半倒或生活困難者,除發放米和錢之外,也提報修建房屋,或列長期關懷照顧對象。

以前台11線路況很不好,除了路窄彎道多,每逢下大雨或颱風,常常造成道路中斷。又因路途長遠,資深委員老了,訪視志工也經過多次愛的接棒和傳承;2001年,吳玉鶴承擔此區訪視後,便開啟了至今十八年的台11線個案關懷。
花蓮縣境的臺十一線公路,沿途山海壯麗,風光綺妮,慈濟志工為了關懷住這裡的獨居老人、單親和隔代教養的孩子,長年在這美麗的公路上奔馳。(攝影者:葉承恩,地點:花蓮縣境臺十一線公路,日期:2018/12/21)


訪視區域從鹽寮、水璉、磯崎、新社、豐濱、港口到靜浦,一路依山勢蜿蜒而行,來回車程逾三小時。吳玉鶴邀志工一起去訪視時,都貼心為大家準備好午餐帶出門;夏天天亮得早,早上六點出門直接開車到最遠的靜浦,再倒著走看個案,看完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六、七點了。

吳玉鶴認為自己可以在台11線上持續訪視十八年,除了不捨許多需要陪伴關懷的老人和孩子,她更感恩的說:「因為婆婆是委員號二十號的慈濟委員林玉蘭(法號:靜健),她生前身體很不好,仍把握機會要做慈濟的那分心和精神,就是給我最好的典範和身教。」

剛接下訪視的前二年,吳玉鶴發現要做訪視,除了看個案、寫紀錄,也需要有人來開車載人。就在2002年的某天,她的先生曾金財因嚴重胃出血住進花蓮慈濟醫院,在病床旁陪伴的一星期中,吳玉鶴卻仍心繫訪視的個案,心想台11線的個案越來越多怎麼辦?

曾金財看出吳玉鶴的心事,便說:「妳是組長,遠的個案自己拿來看,較近的可以分給其他志工。以後我可以幫忙開車。」吳玉鶴很開心先生的護持,而曾金財也透過開車陪著做訪視的因緣和見苦知福,後來也發心參加志工見習、培訓和受證。十多年來,夫妻同行陪伴關懷台11線上許多的孤獨老人和失去愛的孩子。

走入校園關懷 伴學子好成長

在台11線關懷的個案中,很多是沒有父母關心的隔代教養孩子,因此志工必須花更多的心力用愛來陪伴,除了到當地學校關心孩子上課情形,當他們長大離家到花蓮讀高中、高職住校時,吳玉鶴和訪視志工仍然繼續走入校園做關懷。

吳玉鶴說:「上人很重視孩子的品德,因為高中是青春期,孩子容易走偏。我們利用學校午休時間找導師和孩子,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品性和課業,也請老師多關心。」
像媽媽一樣的吳玉鶴,與整個訪視志工走入校園,關心案家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活情形,並指引孩子未來正確的人生方向。(攝影者:葉承恩,地點:花蓮豐濱鄉豐濱國中,日期:2018/12/21)


就如四維高中的黃羽老師,吳玉鶴很感恩黃羽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把沈迷網咖的阿豪(化名)和阿明(化名)拉回正道,並自掏腰包拿車資要孩子假日回家看阿公阿嬤。尤其每次志工到學校看他們,他們都會有禮貌地打招呼,看著今年阿豪順利就讀大學,阿明也去當職業軍人,吳玉鶴和訪視團隊看著一路陪伴的孩子成長了,內心感到很欣慰。

還有十六年前,吳玉鶴也想起她曾接獲港口國小校長通知,表示學校有位四年級的阿源(化名)好幾天沒來上學,當吳玉鶴去家訪得知阿源有位七十多歲老榮民父親,畢生積蓄二百多萬被詐騙,因而崩潰失神,母親也有身心障礙,孩子好幾天沒吃飯,家裡也很髒亂……

吳玉鶴和志工隨即奔馳前往關懷,發現老榮民肚子有造口,糞便常溢出在身上和地上都是,除了做居家打掃,曾金財更帶著阿源一起為爸爸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和理髮。

隔月假日再去,大家發現阿源不只會打掃家裡、洗衣服,也會幫爸爸洗澡、清理造口流出在地上的糞便。而這分關懷更是持續到阿源高中,如今父親在他高三時往生,媽媽被舅舅接回娘家住,吳玉鶴看著阿源大學畢業在新竹工作,但假日仍常會回東海岸看外婆和媽媽,吳玉鶴表示看見孩子的孝順,一切都值得。

失去母愛孩子 有志工不孤單

另外一個讓吳玉鶴忘不了的陪伴,是一位阿嬤失去先生和兒子後,媳婦北上工作就此沒再回來,一個老人家獨自照顧被留下的四歲、六歲孫女,阿嬤告訴志工們說:「農曆年前幾天,二姊妹坐在門口等媽媽,等到大年初二還是沒看到媽媽回來,兩個孫女哭說:『媽媽不回來,我們沒有紅包……』」兩姊妹的這一番話讓曾金財聞言,當下跑去外面放聲哭了起來。

再過一年去送冬令物資時,吳玉鶴特別準備二個紅包,看到孩子們拿到紅包開心的模樣,吳玉鶴說:「她們沒有媽媽的愛,我每次去看她們,就會抱抱她們。」因此既使兩姊妹就讀豐濱國中時,吳玉鶴仍然到學校「抱抱」她們,給她們愛和溫暖,也請老師多給孩子一分關心。

今年姊姊慈濟科技大學畢業,妹妹高中畢業在花蓮工作,假日兩姊妹會相約回家看阿嬤,阿嬤也常到立德慈濟關懷據點,讓姊妹倆很安心。而吳玉鶴陪伴這祖孫十幾年,最近也因為看見她們步上軌道的生活與成長,圓滿的結案了,雖然這一路陪伴中的路途奔波很辛苦,吳玉鶴卻是始終都覺得很值得。
訪視團隊到新社志工張春來家的環保點,帶動社區人來一起做環保,讓環境及海灘變乾淨。(攝影者:鄭啟聰,地點:花蓮豐濱鄉新社村,日期:2018/12/01)


接引當地志工 愛的接力傳承

「慈濟事很多,我們到豐濱一趟路很遠,很需要有當地菩薩出來,才能及時去關懷需要關懷的人。」因此每次颱風要來,或有新案,吳玉鶴總是打電話請村長先去關心、了解和提供資料。

為了接引當地人當志工,吳玉鶴帶著當地人「見苦知福」做訪視,也邀志工辦愛灑活動、帶動做環保,就連慈濟基金會慈善發展處也為當地原住民舉辦「以茶代酒」,及為獨居長者修繕安全無障礙空間。現在台11線有五個慈濟關懷據點和二個環保點,長者們走出家門和人互動、做環保,讓身心更健康。

如今當地有三人受證慈誠,環保志工也有好幾位,村長也透過陪伴個案感動於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兩位缷任的村長李文盛和李貴良,更在2019年報名志工見習,而現任港口村長蕭清秀也是慈濟訪視團隊中的一員。

而十年前從見習就跟著吳玉鶴在台11線做訪視,如今承接豐濱鄉靜浦村案本的陳鳳珠也分享:「我和台11線有十年的感情,也覺得我有能力可以接下訪視傳承的棒子,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東海岸台11線上,志工在「上山下海」堅毅的訪視腳步中,讓「愛」也在傳承之中分享出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花蓮授證及歲末祝福感恩會中,社區慈善訪視團隊上臺向大家見證分享「臺十一線的愛傳承」,也向證嚴上人發願,用感恩尊重生命愛,守護臺十一線。(攝影者:羅明道,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9/01/26)

(文:王鳳娥 花蓮報導 2019/01/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