捾法串眾 開道傳承

2018-12-03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委員就如開道人,大家用心,有那個精神理念,好好的用心,心腦合一,把這一道門開了;那這一道門,前面有路走,沒有路可走,路斷,也都沒有用。所以我們要開一條平坦的路,鋪一條平坦的路,我們才能一個一個,世世代代,把它傳下去。」(攝影者:李彥賢)

【證嚴上人12月2日板橋歲末祝福開示】
「平安歡喜的日子,每年一度歲末祝福,我們今天看到這麼整齊、浩蕩長的隊伍,真正很歡喜喔!」

12月2日,證嚴上人在北區慈濟志工歲末祝福第十場次中開示,歡喜讚歎來自板橋、土城、三峽以及澎湖的志工們隊伍浩蕩,也感嘆時光飛逝,好像才剛住持過上一回的歲末祝福,轉眼又是一年過去。

「佛法說『時日已過,命亦隨減』,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任何一個秒鐘,我們的生命跟著時間是消退掉了;不過,我們是把握時間在增長,增長的是慧命,我們的時間不白過、不空過。」

社區志工四合一 如包粽串能成事

回顧慈濟歷史,早期慈濟委員於各地推展志業並不分社區,僅以組別來便於聯繫;1996年賀伯颱風後,上人推動「社區志工」,將委員依居住地分組;2004年起推動「四門四法四合一」,逐步建構起慈濟志工組隊之現況。

「慈濟人,資深的,我們現在走入慈濟多少年?人人從小家庭開始走入人群,從一個小組,而變成了幾個小組,而增加到了互愛、和氣、合心——這樣就如綁粽子一樣,從綱領而繩而葉子,就將裡面的粽料,將它包起來。」

以粽子為例,上人指出組隊裡的每一個人,儘管角色功能不同,都是缺一不可。

「這一粒粒米,成為粽子的佐料;沒有佐料,哪有葉子(的功能)呢?用什麼來包啊?總是要有這些米,將它變成了佐料,需要這種竹葉,而讓它一個個的集中起來,就綁起來;也需要繩子來綁,一條條的繩子,那就是編起來,整把的繩子,把它編起來,那就叫做粽捾,這樣跟綱領一樣,每一個地區幾個合心。」

上人續道:「合心,過去跟師父走過來,他的精神理念很清楚,瞭解我們慈濟的精神法脈;再來,總是人多了,要把這樣精神能量,再去帶動人更多,那就是需要和和氣氣,所以合心需要和氣,就像這條繩子一樣,這條繩子是柔軟的,把竹葉煮軟了,就可以來包粽,將這些佐料包起來,這些葉子裡面,總是一粒粒米會合起來的。」

心腦合一開道人 法脈串眾路不偏

慈濟委員肩負「佛心師志」理念,平時帶動會員,邀約大眾發揮愛的能量來濟助貧苦。

「我們的委員,總是像這條葉子一樣,會員就要去認真收,我們要淨化人心,讓人人能接觸到慈濟、瞭解慈濟,從去招呼他進入了慈濟,他才能了解。所以一粒粒米,把它集中來,再用葉子,就是委員這樣去包。一粒粒米去撿,撿一撿,一把米就可以把它包葉子起來,就要那條繩子柔軟來綁,那這些繩子也要歸於綱領,那就是粽串。這樣的比喻大家都聽懂嗎?」

慈濟以淨化人心為使命,自是少不了任何一個人,更需要慈濟志工四門四法四合一來「合和互協」。

「所以說來,不管是合心,也是缺少不了協力;有了協力,缺少不了互愛;有了互愛,更缺少不了和氣;有了和氣,沒有合心,就沒有綱領,因為合心是延續著我們慈濟的法脈,那就是靜思法脈。我們的精神理念,要從靜思法脈延續下來,我們才能開這一道門,慈濟大門一開,前面一定要有道,這個道要用心把它打開了。」

上人續道:「委員就如開道人,大家用心,有那個精神理念,好好的用心,心腦合一,把這一道門開了;那這一道門,前面有路走,沒有路可走,路斷,也都沒有用。所以我們要開一條平坦的路,鋪一條平坦的路,我們才能一個一個,世世代代,把它傳下去。」

善惡不為空過日 聞法精進饋世間

慈濟志工如開道人,接引大眾走上這一條菩提大直道,勸人聞法、引人入法、甚至自己讓位予人,都是接引功德。

「《法華經》,師父要出門以前,才講完了〈法師功德品〉。佛陀鼓勵人人接受了法,要投入法,要身體力行於法,自己要修持法,然後就要勸人聽法、修法,不管在哪裡,遠的他也要邀約來,或者是人來了,我們趕緊站起來讓人坐,這也要讓人心安穩,坐下來好好聽,這不就是要淨化人心嗎?希望人人心能夠接受到法,這叫做淨化人心。」

資深委員帶動新發意菩薩投入,開道人也行在菩薩道上。上人指出,合心就是協力,傳承還是在陪伴。

「菩薩本來就是要把握時間,時間沒有把握好,空過人間。要出門之前,我也有晨語一場說話,說:『沒行善,又沒做惡。那中間是在做什麼?』不知道,我說:『這就有虧欠。』因為天地之間供應我們生活,幾十年消耗掉大地的五穀雜糧,供應我們住、供應我們穿、供應我們吃,樣樣都是天地所供應我們,還有人群士、農、工、商,給予我們,只是溫飽,你一點都沒有回饋,那就是虧欠。這就是欠世間很多,因為你已經空過人生,沒有對人生的付出,」

上人期待每一個慈濟志工,都不虧欠人間,不愧天也不愧於地。

「總是要好好地對於人間要有付出。每一個人,沒有做慈濟,面對的就是一個小家庭,只是對先生、對孩子、對太太、對孩子、對事業,這人生到頭來還是很孤單,到頭來我們是孤單而一個人來,到了最後的最後,還是孤單的一個人走,那這個中間,都沒有帶著有生命價值的種子走,是否太可惜呢?」

根植靜思成菩提 慈濟好緣善傳承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上人指出,慈濟就是一個天下很大的家庭,此次全球共有三十一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來到臺灣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而臺灣慈濟志工身為「地主隊」,善盡接待法親的工作,也是種好因、結好緣。

「慈濟人的種子,他們可以帶著已受證的身分,善種子,回歸他們的國度裡,去用功、去撒播一生無量的種子。他的種子從哪裡完成,給予他們這樣的因,種入了心田裡,好印象注入他們的記憶。完成他們在慈濟、入慈濟門的成就,慈誠委員。所以成就別人就是自己的進步,你成就他,就是我們自己的進步。」

上人感恩北區慈濟志工日前在三重慈濟志業園區、板橋志業園區,接待、照顧這一批歸來受證的慈濟法親,讓他們能把這份善緣帶回他們的居地。

「國外很需要慈濟,我們慈濟在五十二年的過去,超過了半世紀,我們已經走過了九十七個國家,同時現在有五十七個國家都有分支聯絡處,分支聯絡處年年在增加新人,增加新人都會帶回臺灣。發祥地是在臺灣,所以我們在這五十幾個的有種子、分支聯絡處裡面,跟我們臺灣的組織一樣。所以在臺灣,不要外面一直蓬勃發展,臺灣就是這樣(資深)傳承了,(說)『我沒事了』,新的說『我不敢』,那就是會萎縮掉。」

慈濟志工如菩提林,根植於靜思法脈,上人期待人人為自己開道,也要相互學習、彼此傳承。

「(新進)要請問資深菩薩,那個時候是為師父如何做,成就慈濟的志業,你們請多請教;也期待資深的委員、慈誠也要多出來,將過去回憶一下,這樣我們才能陪伴跟傳承。」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