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正心地 和風除惘

2019-12-0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人生茫茫,看到了方向,立定了方向,就是要起步走。這個方向要正確,一步帶一步踏出去,造福人間,就是『慈悲』;福帶出去,就是右腳踏出,左腳跟著後面踏出,那就是『喜捨』。慈悲喜捨,慈悲有大地,希望人人『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證嚴上人11月19日新店靜思堂歲末祝福開示】
「回顧,莫忘那一年,我們的生命時間還是留住。生命走過的路,是最有價值,而且最實在。所以師父最近一直跟大家說,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心。是啊!人生啊!能夠回顧,這是生命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

證嚴上人11月19日於新店靜思堂歲末祝福感恩會上,叮嚀弟子行入人群,面對五濁惡世汙染人心,要學習常不輕菩薩的精神,善解、不執著,如大地、和風,不受染著,才能斷除無明,不起煩惱。

破壞山河天地危 貪欲氣濁需正向

這一場歲末祝福,北區慈濟志工見證分享2015年8月8日登陸臺灣並造成烏來山區嚴重水患的蘇迪勒颱風過境後,志工援助烏來清掃的過程。而上人便以《八大人覺經》開示,說明八項應該要覺悟的法,即所謂苦空、少欲、知足、精進、多聞、布施、梵行、心願。

「『國土危脆,人生無常』,人生的無常,身體的小乾坤是生老病死;大地的乾坤則是成住壞空,這都是我們人生要面對的。我們立足在大地,頭頂著天,天是沒有頂的,所以我們感受到的是空氣,現在的氣候已經是極端變遷,在大氣候的變遷,在人心裡的『心』,也是濁氣重重。」

人心若濁,心鏡蒙塵,煩惱自然不斷,生命中的種種苦難便會如影隨形,形成所謂「五濁惡世」,意即貪瞋癡慢疑汙染人心,煩惱便如天羅地網,讓人們無明,看不見眼前的方向。

「人生茫茫,看到了方向,立定了方向,就是要起步走。這個方向要正確,一步帶一步踏出去,造福人間,就是『慈悲』;福帶出去,就是右腳踏出,左腳跟著後面踏出,那就是『喜捨』。慈悲喜捨,慈悲有大地,希望人人『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上人揭示,和諧的風能為人間帶來清新的空氣,也是大空間所需要的。但是風大不調,破壞大地,讓山體變得異常脆弱,一切肇始於人為因素。

「幾千年來,人類說開始要進步,從破壞求進步,因為破壞大地,貪心起,搬(移)山,裡面含藏著寶藏;《法華經.法師品》也一一點出了有多少的寶藏在大地、在山中,世間金銀財寶、琉璃、瑪瑙,不管山的或者是海的,都是隱藏很豐富的寶。可是人,心貪,因為人的進步,知道了、了解了,知道這裡有金,那裡有銀,鐵、銅、錫礦,開始挖了……」

賢懷眾生達群苦 事了鞠躬去無痕

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在新店、烏來、三峽等山區降下驚人的雨量,造成嚴重水患災情,致使鄉親家園毀損,慈濟志工分別從中南部搭遊覽車北上協助清掃復原。

「那個時候慈濟人投入烏來,那個地下室泥土是一桶一桶,人(力)這樣運起來。這從南、中(部),(志工)都是勇敢起來(支援)。這就是慈濟人關懷天下事,不分南北,就是一家人,互相支援。」

近年氣候變遷加劇,一旦颱風逼近臺灣挾帶風雨過大,所釀成災情的現場,往往都能看見慈濟志工發送熱食或協助清掃。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後,慈濟志工不分地域、身份,投入清掃後仍謙虛誠懇地向受災戶說感恩、給予祝福。

「我們去幫人打掃後,回過頭,那個家庭的主人的人在門口,我們慈誠隊整個身體都是泥土,回頭還要鞠躬彎腰跟他說感恩,(才)離開。這都是我們生命的事,誰能做得到哪裡有災,自己的企業公司暫時放下,請假歸隊(慈濟隊伍),總是那樣去,這就是誠、善之美,那種的真誠、那種善之愛的美。」

人間菩薩如此身行與姿態,上人肯定這就是「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的真諦。

「對,我們這片的心地,我們這片君子之風,那種誠正信實,那種『賢達』,各位!真正的賢達要用在各位身上。我們踏進了菩薩的初地,叫做『歡喜地』;菩薩有十地,歡喜地,開始踏進去時時歡喜,一層一層菩薩的層層上進,到了最後叫做『法雲地』。」

和風能拂無明塵 眾力致善數無量

志工腳走過每個苦難現場,真誠援助、膚慰眾生,心中也不留煩惱、掛礙,更不求回報。

「大家那種和風,少掉了濁氣,藍天白雲和風送愛。天是不動的,雲輕輕飄過之美,這就是各位整隊整齊,投入需要我們的地方去,那種不受污染,還是乾乾淨淨,心、身乾淨,出來了滿心歡喜,不去記掛過去我們為那裡做多少?心沒有去記掛到。」

長期以來,在臺灣社會只要發生災難等事件,就會想到慈濟是否有投入幫助?

「慈濟這五十四年來,我們為臺灣做多少?我們的顏(博文)執行長,他是企業家投入在我們的法脈宗門,他用數字觀念把它統計出來。2018年,單單看數字,動員我們委員的人工在大街小巷付出,如果要算工資,算便宜工資,我們一年累積統計起來多少?一百多億啊!」

已生願力行慈悲 細聽眾惱勇精進

付出無所求,是菩薩的謙懷與德行。然而在現實的社會中,過去慈濟只是如實揭露慈善成果,大眾卻容易忽略事實,反而偏聽坊間道聽途說。同樣在2015年,新聞媒體掀起一波話題,針對慈濟基金會於內湖合法用地進行撻伐。

「我們在內湖那裡絕對沒有去做商業行為。(慈濟)在那個社區付出,人間菩薩集中,在那裡等於菩薩如何帶動善法,大家精神的一個場地。你看那一陣子的無明風,百口、千萬口難分辨,這無明網,我們根本就無法去轉出無明網。好事做,盡心盡力地做,(遇到質疑)不會挺身而出……慈濟人有慈悲,欠勇敢。」

上人嘆息,慈濟五十三年來一如既往的付出,遇到人家提出哪裡還有未盡之處、哪裡還需要幫助,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進一步瞭解,務必讓貧苦大眾都得到幫助。

「我這顆種子是一生無量,我們有多少人面對著社會,多少人事物付出。所以(大家)欠正氣、和風,勇敢不夠,正氣沒有呈現出來,和風沒有吹向無明,讓它解掉了無明的迷茫。說的人無心,我們聽要細聽;我們回過來要善解,要細聽、要善解。」

語末,上人以《法華經》所闡釋的菩薩形象,期勉人人如常不輕菩薩,以虔誠、善解的心面對任何境界。

「從今開始,我們人人菩薩從佛宅來,《無量義經》為眾生,菩薩是從佛宅來,佛的心宅裡出來的。還是「諸法空為座」,我們大家都在法的裡面,不執著,所以「諸法空為座」,這就是最安然、最自在的。《無量義經》是法華精髓,現在師父在說《法華經》說到常不輕菩薩,這是立本門,《法華經》的本門,最正統的本門。菩薩應如何入人群?就如常不輕菩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