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論壇 防災永續凝共識

2019-09-20   | 北區人文真善美
第五屆慈濟論壇,即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透過學者專家對相關議題的發表與研討,期能喚起世人的共知共識,進而起身行動,為保護地球與人類永續發展共同努力。(攝影者:許金福 地點:新店靜思堂 2019/09/19)
「氣候變遷、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年初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WEF 2019 Global Risk Report)指出,全球可能發生風險的前五名中,有三項直指氣候變遷;風險造成的「衝擊性」中的前五名也有四項與氣候變遷有關,此一值得各國政府與全球企業重視的氣候變遷議題卻未能有足夠的因應與改善措施。
 
長期關注「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的慈濟基金會,於2019年舉行的第五屆慈濟論壇,即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透過學者專家對相關議題的發表與研討,期能喚起世人的共知共識,進而起身行動,為保護地球與人類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嘉賓雲集 聚焦地球永續發展
 
來自美國、日本、大陸地區、印度、澳洲及國內研究機構與大學的三十位專家學者,9月19、20日假新店靜思堂國議廳舉行專題研討與個案分享。此次論壇由慈濟基金會主辦,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學、慈濟大學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合辦。開幕式中,司儀黃誠浩以中英文逐一介紹與會的專家學者及貴賓,期盼透過二天密集的多元探討與實務經驗分享,達成大會願景。

為表達對論壇主辦單位摯誠歡迎之意,證嚴上人特委請靜思精舍德淵法師代為致詞。致詞中,證嚴上人一開始即指出全球氣候劇烈變遷,驚世災難不斷發生,強震、暴雨、颶風、乾旱愈來愈頻繁,令人心驚。「大地承載萬物,是眾生的母親。然而,人們不斷破壞山林、耗竭資源,讓地球傷痕累累,以致大地母親累了、病了、垮了……這不是天降災難,而是大地之母不堪負荷、遍體鱗傷地流淚呼喚,希望喚醒人人的危機意識。」

早在多年前,證嚴上人即不斷開示「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呼籲人人「減少欲念」,日日「戒慎虔誠」,時時「敬天愛地」,珍惜大地、尊重生命。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人類任意消耗大地資源、製造大量溫室氣體,造成極端氣候頻傳、災難四起。這不只是天災,更是人禍,源自於人的欲念無量。」證嚴上人認為唯有仰賴人的「心室效應」——人與人之間以「和」相待,互助、互愛、感恩及尊重,匯聚善念、把握分秒行善,締造平安與祥和,才能減緩「溫室效應」。而真正的防災之道,要靠人人懂得愛、付出愛,彼此互愛也愛大地,這樣世界就會很美、很溫馨。

天災不可避免 但能減災

顏執行長希望透過這二天五場聚焦在「天然災害之減災與預防、天然災害之人道救援與關懷、天然災害之復原力與重建、人類與地球環境永續」的專題研討會中,大家能踴躍交換意見,提出建言,使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攝影者:詹進德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9/09/19)
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致詞感謝合辦單位,特別感謝此次論壇籌備會主任委員中央大學蔣偉寧教授、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羅國俊執行長對論壇的協助以及所有慈濟志工的投入,使論壇得以順利辦理。
 
顏博文執行長引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指出,僅2018年因為天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一千億美金。天災不可避免,固令人擔心;然而天災的強度與規模不斷增加,更是挑戰!臺灣所在地理位置更是容易遭受如地震、颱風和水災的侵襲,以1999年和200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風災為例,前者造成二千四百一十五位民眾喪生,後者則有六百七十三人往生,慘痛經驗,歷歷在目。
 
防救災及永續發展需要政府、非政府、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及民眾共同的關注與努力,顏執行長希望透過這兩天五場聚焦在「天然災害之減災與預防、天然災害之人道救援與關懷、天然災害之復原力與重建、人類與地球環境永續」的專題研討會中,大家能踴躍交換意見,提出建言,使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
 
中央大學蔣偉寧教授感謝大會邀約參與籌備工作,也對協辦單位及受邀專家學者表達誠摯感謝之意,鼓勵與會積極與講者互動,滿載而歸。提及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莫拉克風災這二個對臺灣造成極大衝擊的災難,前者,一個規模7.3的地震造成五萬棟房屋全毀、十萬棟房屋半倒,經濟損失超過臺幣三千億。蔣偉寧教授當時負責臺灣橋樑管理工作,與五十位同仁在一週之內勘查了六百座橋樑安全,因此記憶猶新。莫拉克風災帶來的強降雨引發的土石流,淹沒小林村,造成極大損害。此次大會主題選擇研討「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正是希望能喚醒大家對災害的危機意識,而不是在災害遠離時就將之遺忘,如此一來,新的危機悄然而至將不自知。
 
蔣教授感受每次災害發生時就會看到慈濟人身影在現場付出,希望慈濟聞聲救苦、悲天憫人、大愛無國界的精神能廣為世人所知。他同樣關注世界經濟論壇的風險報告,發現十四年來有很大的變化,而過去五年的資料顯示,地球的環境已經難以承受更多的人為破壞。永續發展已逐漸成為主流思想,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世代正義間的平衡是未來重要的課題。防災、救災與減災需要我們同等重視,才能減輕所造成的傷害。
 
茹素護生 以行動愛地球
 
未克親自出席的世界宗教和平理事會主席、挪威史托賽特主教 (Bishop Gunnar Stålsett )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前主席、保護地球行動(POP)首席導師與世界永續發展論壇(WSDF)主席帕喬里博士(Dr. Rajendra Pachauri )於9月19日的開幕式中以錄影方式傳他們對論壇議題的關切與祝福。

蔣教授感受每次災害發生時就會看到慈濟人身影在現場付出,希望慈濟聞聲救苦、悲天憫人、大愛無國界的精神能廣為世人所知。(攝影者:詹進德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9/0919)
史托賽特主教表示,「對於和平的認知,其實早已鞏固並深化於所有宗教的教義中。正向的和平,指引所有事物,給予生命意義與維繫所有生命。內心的和平有助於社會和睦,促進世界和平。」

他舉科學研究顯示,人為的氣候變遷影響到地球上的生命和我們未來的子孫。告訴此次論壇與會者,「你們並不孤獨」,因為日前在德國舉行的「全球宗教和平論壇」除了承諾人類在正義與和睦的社會發展外,也做成歷史性的承諾──「要保護地球,拯救熱帶雨林。失去雨林,所有的生物將會缺乏足夠氧氣。」他號召有識的領袖、民眾與年輕人,儘管信仰不同,但為了全人類、全部生物與全球幸褔的夢想,用信念、希望與愛,不分彼此,手牽手地迎向世界和平。
 
帕喬里博士引2011年IPCC所做的專題報告《極端事件與災害》,指出「氣候變遷是造成極端災難頻傳的主因」。這些極端事件諸如熱浪和溫度上升,造成愈趨頻繁的森林大火,光在今年,北極地區從西伯利亞到阿拉斯加都有大火發生;急速融化的格陵蘭冰層使得海平面上升,引發難以想像的災難。

他再引IPCC專題報告《攝氏1.5度》明確指出:「在本世紀結束前,我們絕對不能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攝氏1.5度,否則將給人類和所有物種帶來無法承受的衝擊。」IPCC最新的報告《氣候變遷與土地》也說明人類不能再如以往般食用肉類,必須要改為植物性飲食,個人與地球都會更佳健康。儘管他大力疾呼,卻未能獲得太多正面回應,因此,他期盼能與慈濟攜手合作,倡導植物性飲食。
 
開幕式的壓軸是靜思精舍德德凡法師專題演講:「敬天愛地,天下祥和無災難——從法華思想談天災根治之方與地球永續之道」。德凡法師開宗明義揭示「慈濟是以《法華經》為精神主軸,法華思想是慈濟道場共同的方向,全球慈濟人在全世界所從事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即是落實證嚴上人融合現代時事與慈濟脈動所提鍊出的法華思想的精髓。」
 
眼見災害頻頻,「上人的心情是悲極無言,上人的思考是眾生共業」至於天災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人口愈來愈多,人的欲念愈來愈大,人為的污染與破壞導致四大不調。」而要如何減少人心的貪欲?「應警覺萬物都在成住壞空中,轉眼成空,所以無須貪愛、執著、不捨。」上人感嘆,宇宙萬物都在成、住、壞、空中,「心無貪念,生活儉樸,茹素護生」無論是對個人身體健康或世界環境都有益處。
 
「天地不調和,生靈就受災受難,不得安康。天地萬物要調和,需從人心先調和起。人心調和,天地萬物才能調和;人心平靜,世界才能平安。」、「每個人都有愛心可以被啟發,每個人都有力量可以去付出;每個人付出一秒鐘,多一個人就多一秒鐘,集中無數人付出的一秒鐘,累積人人付出的時間,就能救助很多苦難的人,世間就會更平安。」德凡法師綜合整理上人歷年開示的本懷,加以闡述,內容精闢,發人深省。
 
第五屆慈濟論壇獲得媒體高度關注,多家平面媒體、廣播電臺及電視臺親臨現場採訪,參與人數達三百五十四人。多一分防救災觀念,少一分災害破壞;多一人以行動支持地球永續發展,就能減緩地球毀壞的速度。為了孕育眾生的地球,大家一起用心思考和學習,消弭災難,共創祥和幸福未來。

(文:北區人文真善美 臺北報導 2019/09/19)

簡報日誌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