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的無常雨 撐一把守護傘

2019-07-03   | Amazing
臺東晨曦撒下,被喻為「好山好水好風光」的東部,其實最美的風景是一群默默付出的臺灣人。(《如常》劇照)
日光冉冉升起,溫暖的金黃灑落大地上,潮汐起起落落,如常地刷洗著海岸。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有著耀眼日出與大海環繞,她是臺東。

豐沛的自然美景,樸質純真的淨土,在臺東,有一群默默付出的行腳菩薩,靜靜守候著土地上的可愛人們——他們就是慈濟的志工群。

由慈濟基金會拍攝的紀錄片《如常》,紀錄了臺東的志工們,每一次往返社區,關懷與服務居民的過程,他們服務的對象,包含了獨居老人、單親家庭、喪偶的太太、失能者、青少年與失親的孩子等等。雖都有社工或其他社福單位協助,但是這群志工的訪視探問,更像貼心的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慈濟志工長期深耕臺東,陪伴在地獨居長者、弱勢家庭、單親少年等等,用生命陪伴生命。(《如常》劇照)

一頓晚餐、一聲問候,都是溫暖力量

其中一位高齡阿嬤,因營養不良而瘦骨嶙峋,獨自一人居住在老舊的古厝,家中堆滿了雜物,本來行動就不便的她,有一天不小心被地上的鐵條絆倒,摔傷了膝蓋。

後來志工們來了,發現阿嬤因沒去換藥而疼痛不已,趕緊帶她去醫院處理,又幫她整理了環境,清出一條方便行動的路,還陪著她一起吃飯。小時候受日治教育長大的阿嬤,手裡捧著碗,一邊流淚,一邊用日語跟他們說:「真的是太感謝你們了!」長著皺紋的臉上,也刷滿了淚。

這使我想起自己,曾經在柬埔寨擔任志工的經驗:有一次我們到一間中學服務,遇見了一位女孩來跟我們聊天,她說自己的父母離異後,將她留給奶奶和阿姨照顧,再也沒回家過。她總覺得很孤單,但是看到我們的到來,對她來說就像多了好多哥哥、姊姊,感覺到一份支持與陪伴。
阿嬤長年獨居,行動不見、記憶力衰退,打開電鍋,常常連自己中午有沒有吃飯都忘記了。(《如常》劇照)

我記得在那之前,團裡的志工們還有些懷疑,自己的短暫服務是否真能幫上忙?總覺得自己只像過客,沒辦法真正改變什麼。但是聽到女孩的那番話語,全團的人都像被充滿了電,發現就算我們不能做到太多,卻也足夠珍貴了。

就像作家王溢嘉在《撿海星的少年》裡,描述一位在海邊撿拾海星的少年,被路人嘲笑:「被沖上來的海星這麼多,你不可能拯救他們全部,結果是一樣的。」少年卻說:「我知道,但是對於這一隻海星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我想志工就是這樣:從宏觀的角度看,我們會發現需要協助的人永遠幫不完,還是有太多人不斷從社會的安全網掉下,墜落到沒人看見的角落,獨自掙扎生存;但是當從微觀的角度看待時,對於被協助到的個人而言,那樣的善意就像無盡黑洞裡的一道光,只要一點點,哪怕只是一頓晚餐、一聲問候、一個擁抱,都足以支撐他的人生,再繼續往前下去,繼續相信愛的存在。

善意會長大,讓愛接下去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幫助,會對另一個人的生命,產生什麼影響。

像是片中有位太太不幸在年輕時喪偶,當時的她打擊過大、意志消沈,曾想過乾脆隨丈夫一起離開人世,但是又不捨年幼的兩個孩子。後來她在志工師姊的陪伴下,慢慢開始回歸人生的軌道,獨自撫養孩子們長大,自己也加入了志工行列,跟著師兄姊們一起幫助他人。

曾經接受的善意,如今在她身上長出力量,讓她也能照耀這個世界。良善的循環就像聖火的接力一樣,一把一把地傳承下去,生生不息,源源不斷,讓溫暖持續不滅。
因為丈夫心肌梗塞突然死亡,妻子肩負家庭重擔,做粗工養家活口。(《如常》劇照)

對於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服務對象,他們都給予不同的幫助,像是量身打造般,有些是居家整理、家具添購;有些是就醫協助、無障礙接送;也有些提供獎助學金、陪寫功課。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協助,他們都不是空投了物資就走,或是來了一次就不再管,他們總會一再復返,陪伴個案聊天談心,就像朋友那般,想知道你最近過得怎麼樣?希望你一切都好。入心的相伴,就是他們給予的最好禮物。

如同片名《如常》,紀錄片沒有灑狗血、戲劇張力十足的畫面,也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卻是每一個如常的日子,拼拼湊湊、走走停停。他們靜靜付出的身影,與服務對象真實的樣貌,可能不夢幻、不美好,但就像我們每個人的日常一樣,那麼如常、平凡,堆疊成生命。

人生,總是晴時多雲偶陣雨,當命運無情,下起了一場無常大雨,人與人之間善意的互助,就是那把守護的傘,陪伴我們走過,一場又一場。

(文:Amazing,專欄作家 授權使用)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