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見苦知福後如何做更多:從志工到志工企業家

2019-07-04   | Amazing
根據衛福部2018年統計,在登記有案的志工隊中服務的女性多達十九萬人。(《如常》劇照)
這幾年志工在臺灣成為一種主流,幾乎人人都知道「志工」一詞的含義與價值。在2001年通過《志願服務法》後,臺灣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立志願服務法的國家,以最高層級在推動志工行動。

經過十多年的推廣,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8年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類志願服務隊伍」共5,150隊,總人數達29萬492人,女性約佔19萬,男性將近10萬,主要年齡以55歲以上最多,並總累積了42,165,645小時的服務時數。如以該年度的時薪一百四十元來計,相當於創造了五十九億三百一十九萬的經濟效益。這還不包含未登記之志願服務,或是學校的服務學習,可見志工服務確實是一股重要力量。

但是許多人都會問:志工服務真的可以改變什麼嗎?結束了服務後我們能繼續做些什麼?我自己在擔任志工領隊時,也常常被志工問到這樣的問題。關於第一個疑問,我們在《如常》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已討論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下:當完志工之後,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你在擔任志工後,發覺自己對一個議題很有感,不想只是一次性服務,而是持續地投入改變;或是察覺自己的力量很小,希望可以增進自己,我們可以用「志工企業家」的概念為引路的指標:

【從窮人銀行開始的志工企業家】

《志工企業家》(How to Change the World: 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wer of New Ideas)是2006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美籍作者David Bornstein深入孟加拉,探訪尤努斯(Muhammed Yunus)創辦的「鄉村銀行」,又稱「窮人銀行」,尤努斯發現許多鄉村婦女都無穩定經濟來源,但她們卻是家庭裡的重要照顧者,過去她們向銀行借貸,卻時常還不出高額利息,生活始終困頓無解。

因此他採用「微型借貸」的模式,以低額也低利息的方式借錢給婦女,讓她們有機會發展一筆小生意,穩定地賺取家庭收入。相較於男性,女性比較會將收入用於照顧家庭,當婦女們漸漸擁有了經濟力量,貧窮的情況開始獲得改善。並且鄉村銀行的還款率達99%,自1976成立以來已服務超過六百萬位客戶,借貸出五十一億美元,尤努斯也因此創舉獲得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

David Bornstein以鄉村銀行為案例,提出「志工企業家」(或是社會企業家)的概念,鼓勵人們以創新的手法解決社會問題,或是提出新的商業模式來促進社會福祉、創造經濟效益,同時兼顧自然環境的平衡。可以說是與過去「以營利為導向」不同的企業、商業模式。

【找到在乎的議題 持續發展成永續模式】

在臺灣推廣志願服務的組織「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或稱VYA國際工作營),也是我過去服務的單位,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帶領超過七千位志工在海內外進行服務。VYA國際工作營沿用《志工企業家》一書的概念,發展了一套從志工到志工企業家的路徑。
(圖片來源/VYA國際工作營)
他們認為,在接觸「志工服務」,引發了個人對於服務或議題的感受後,接下來可以進到更深度的「服務學習」。

將個人的經驗做更多沈澱與思索,收集資料以更加了解議題,或是與不同的夥伴、前輩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都能促進個人的服務體驗,變成更廣的看見與智慧。這當中也包含了自己對於服務的理念,或是在服務時有什麼不了解之處,都可以一併提出討論,得到不一樣的想法。

接下來是進一步的「公民參與」,針對關心的議題,如貧窮、教育、性別、人權、環境等,其實也有許多非政府組織已持續投入,你不需開創一個新的組織,可以先從加入他們開始,並且維持一段長期的參與,一來可以確認自己對該議題是否真有熱情,二來增加自己對議題的認識,也可與該領域的前輩、從業者交流,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情況與需求,進而想想:「你的專長在哪裡?在其中想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你確定想長期投入,那就把它變成一個「職涯選擇」吧!也許是你直接在相關組織找一個職位,每天推展你在乎的那個議題,或是在工作之餘,承諾長期服務,不隨意間斷,都能累積出一定的影響與改變。

最後,因為前面的長期投入,讓你對於議題有了深度的了解,也發現一套可行的新做法,那也許你就可以走上「志工企業家」這條路,開創屬於你的社會企業了!就像尤努斯那樣,創辦出微型借貸模式,並針對弱勢婦女賦權,從此改變了不止一個家庭的命運,更是一整個社會的未來。

臺灣的許多社會企業或NGO創辦人,都是因過去的服務經驗帶他們看見需求,進而想以新模式改善,如Teach for Taiwan的劉安婷、ZAZA柬埔寨攝影教育的張維、以立國際服務的陳聖凱等。

從志工到志工企業家的路途,沒有絕對的順序與目標,端看個人想要做到什麼程度,但最終都是期待一份善心能發展成更永續的模式,去真正創造出你想看見的改變。

所以,找到那一個你最在乎,不做會傷心的議題,持續地投入,不間斷地做,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志工企業家。

(文:Amazing,專欄作家 授權使用)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