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如常》 雲林縣長看見責任

2019-07-24   | 楊芳華
 
《如常》電影,是一部有愛、有淚,讓人感動的紀錄片,張麗善縣長(左)不時拿起手帕拭淚。(攝影者:張國徽 地點:雲林縣斗六市 日期:2019/07/20)
「身為雲林縣大家長,我是困苦孩子的代理媽媽,我常想,如果生命能重新來過,這些孩子一定希望能有個圓滿的家庭,但每個人的環境背景不同,在這情況下,要想辦法來如何彌補他們!從慈濟人的故事可以啟發很多的作為。」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在百忙中撥冗帶領縣府團隊來觀賞《如常》電影,特別談及雲林縣政府在2019年7月起的寒暑假,對於失親變成孤兒,或是父母離異的孩子,老師認為家庭有問題的學生,有發放「待用卷」給中低收入戶、邊緣戶的一項照顧政策。
 
在困苦中成長 更能同理苦
 
張麗善縣長,對於《如常》故事,她心有所感:「所有的生老病死,都是在一瞬間,從影片中有聽到一句『生命的長短沒辦法決定,但是生命的深度或寬度,是自己可以決定。』」
 
這一句話,也讓她道出自己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許很多人看見我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其實我六歲時,爸爸就殘障不良於行,坐輪椅。媽媽要照顧我爸爸及我們這些小孩,還要照顧長期慢性病痛的阿嬤,所以我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
 
從電影看到一位阿嬤帶著孫子去讀護理學校,讓張縣長想起當年她求學的願望:「因家裡有很多人需要照顧,我覺得去讀護校很好,不只可以照顧大家,我還可以賺錢,也可做功德,一舉數得,所以我選讀護理學校。」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分享觀看《如常》的感動,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並言及身為雲林縣大家長的責任。(攝影者:張國徽 地點:雲林縣斗六市 日期:2019/07/20)

公部門好修行 願為苦難付出
 
看到慈濟人,張縣長心裡很感動,因為不只在國內,國外也有慈濟人愛的身影。當她還是立法委員時,有次去西班牙考察,碰到森林火災,「他們對我說慈濟人的故事。」就是那時,整個森林大火,包括當地的政府,都沒辦法救援,但是大使館透過慈濟人幫助,為當地農民解決吃的問題。
 
慈濟人分布全球各地,也看到慈濟人為了讓血癌病患的生命能夠延續,在骨髓移植做了很多努力,或是風災、水災,慈濟人會到安置的地方做陪伴。張縣長覺得「陪伴」這二字,寫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起來不容易。
 
雲林縣有很多獨居長者需要陪伴,「把小愛化成大愛、化成博愛,每一天都有很多感動的故事。」張縣長說:「我阿嬤提醒我身在公部門好修行。所以要讓鄉親得到照顧、得到幸福,讓這偏鄉、窮鄉的縣民,大家能感受到知足,這就是我想要做的。」
 
國民黨雲林縣黨部主委許宇甄心裏也有很多感動,「有些人常常在抱怨自己擁有不夠多,老天對我不太公平,事實上看過這影片,才知道自己已經擁有很多了!」
 
臺東偏鄉,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家庭,在他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慈濟志工長期陪伴走這一段路,那是非常非常重要!對一個家庭突然遭受變故的大人、小孩,最需要的是陪伴。
 
「有很多師兄、師姊身體不好,但是他們都很樂意幫助別人,施比受更有福,今天看影片後,感觸很多,也期盼跟自己能跟他們學習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如縣長講身在公門好修行。」從別人的不足,看見自己的滿足,也看見自己的責任和力量,許宇甄認為這是她最大的收穫。【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及縣府團隊、斗六慈院簡瑞騰院長及同仁、家眷,與慈濟志工余天助一起合照。(攝影者:張國徽 地點:雲林縣斗六市 日期:2019/07/20)
 
(文:楊芳華 雲林斗六報導 2019/07/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