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禦寒物 送愛到難民中心

2015-09-22   | 慈濟基金會
慈濟志工前往德國Grassau一所難民中心進行關懷,並且將禦寒物資送到難民手上。(圖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我想把握時間趕快學好德文,早日完成醫學系學業......」遠從敘利亞經過許多波折來到德國難民中心的哈山說出自己心中期待,身為醫學生的他,希望可以早日完成學業,並接家人來到德國安身。

隨著中東和北非戰亂與貧窮,許多人不顧生命危險,逃離家園遠渡他鄉尋求庇護,截至目前為止,德國也收容許多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難民。Grassau有一所難民中心,裡面收容二百多位難民,大部份都還在等待德國政府發給的允許居留證,這裡的難民來自敘利亞、北非國家、阿富汗及伊拉克等不同國家。

慈濟志工先去難民中心瞭解狀況,隨後馬上展開行動,持續不斷去關懷難民與傾聽陪伴,儘管和大部份的難民言語不通,然而經過數月互動之後,他們感受到志工真誠無私的愛,漸漸地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近日天氣已經轉冷,慈濟志工發現有許多小朋友因缺少冬衣和保暖鞋子,因此為他們募集好幾箱的二手衣物,另外也添購一些小朋友的冬天外套和襪子,並將愛心物資親自送到難民手上。

逃難旅程艱辛苦 父子重逢在德國

二十一歲來自敘利亞的哈山(Hassan)和父親Mohammed是Grassau難民中心裡,少數可以用流利英文對話的難民,看著Hassan舉手投足都十分斯文,經瞭解後得知Mohammed是位工程師,他的兒子哈山就讀醫學系二年級,因為內戰的關係,不得不逃離祖國。
來自敘利亞的哈山(左)與父親(右)經過許多波折分別逃難,終於在德國相會,哈山希望可以盡快完成醫學系學業,並將母親與弟妹接往德國居住。(圖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哈山父子從家鄉搭車徒步歷經難關來到土耳其,冒著生命危險乘小船來到希臘小島,又開始另一段逃難旅途。父子為求安全,分散走不同的途徑,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逃難,父子倆終於又在德國相會,目前他們已經住在Grassau的難民中心三個多月。

已經完成大二學業的哈山心急如焚,盼望著德國政府趕快給允許居留證,這樣才能繼續完成被中斷的學業。然而,德國目前湧入太多難民,需要時間處理和等待,志工聽聞他們的遭遇深感不捨。

「我想把握時間趕快學好德文,早日完成醫學系學業,未來能貢獻所學的專業給這個願意收留我的國家。」哈山說著自己心中的盼望。他們父子心裡有一個共同的願望,便是希望能趕快把還在敘利亞的母親、妹妹和弟弟一起接過來德國,全家團聚同享天倫之樂。

除了哈山父子之外,難民中心還有來自阿富汗的Noor Muhammad及他的室友,志工前往送物資與關懷,Noor Muhammad跟志工說:「希望有德文老師能夠到難民中心教德文,這樣就可以去找工作賺錢,不用再依賴社會局的幫忙。」

跨越國家的藩籬 把握時間付出愛

來自臺灣的志工陳俐茗(左)特地把握休假的時間,與德國慈濟志工一起前往關懷難民中心的難民。(圖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此次難民中心關懷行動除了德國本土志工,更有來自臺灣的志工陳俐茗一同前往,正逢假期的她,把握時間和德國志工一起到難民中心付出愛與關懷。

「他們沒有資源,逃來德國遇到慈濟,我希望大家能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從手心向上的人,成為有能力手心向下的人。」陳俐茗說著關懷難民中心後的期待。

Maximilan Landenberg是德國本地志工,他很開心能一同關懷難民,過去他對難民的生活方式一無所知,如今看到難民的苦與無奈,同時也發現,不但受施者在互動中學習感恩,而志工在付出的同時,也能從對方的人生中得到收穫。

慈濟志工針對難民中心的居民進行關懷,不僅送上了禦寒物資,更重要的是那一分心靈陪伴,持續且不間斷的愛,志工更期待難民他日也可以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之人。

(文: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德國報導 2015/09/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