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仍有美善

2016-03-03   | 顧佩珍
透過跨越國界與信仰的關懷,讓他們體認這個世間仍有美善的人事物,對周遭的朋友乃至陌生的人也能釋出善意。
敘利亞難民的家究竟在哪裏?回家之路是否仍然存在?利亞持續內戰造成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已成為近期世人矚目的國際議題。透過跨越國界與信仰的關懷,讓他們體認這個世間仍有美善的人事物,對周遭的朋友乃至陌生的人也能釋出善意。

孩子當童工 迫不得已

發放中所接觸的敘利亞鄉親,共同特徵是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未來,忍著淚水、冒著生命危險奔向自由,但共同處境卻是「寄人籬下,苟且偷生」。為維持生計,家庭成員無論大人甚或年幼兒童都到工廠擔任臨時工,這些工作薪資微薄,土耳其幣一里拉約新臺幣十一元,成人月薪一千兩百里拉,童工則是六百到八百里拉。

當拖著疲憊身心回到家,因收入有限,租屋狹小,加上家中成員眾多,十分吵雜,連要好好休息都有困難;再加上過度勞累,通常食欲欠佳。內外壓力交迫,長時間的身心煎熬,真是苦不堪言。

父母原想給孩子好的生活而離鄉,卻讓他們分攤家計而失學,心中往往自責。但不幸中也有大幸,他們經歷各種不幸遭遇之後,有緣認識、接觸到當地慈濟人,不但暫時解除經濟困窘問題,下一代教育問題也得到解決。

穆斯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布克拉、引下拉!」這句話意味著:「一切就看阿拉的安排。」這句話與佛教的「一切都是好因緣」的意思很接近。主麻教授找到同樣是穆斯林又是慈濟志工的胡光中、周如意,共同研擬濟助敘利亞鄉親的構想,加上相當感佩上人的蘇丹加濟市教育局長全力協調、安排,讓出當地宗教學校下午沒上課的空檔給敘利亞的孩童上課,還有蘇丹加濟市市長全力支持,方能成就一大事因緣。

怕兒失工作 父母自責

有位助學生分享,她曾經夢見《古蘭經》第二章〈黃牛章〉,夢中遠方具備愛心的人前來幫助,沒想到不久後就美夢成真!

一位媽媽手上抱著一歲半的兒子,對慈濟志工說,先生沒有固定收入,兩個較大的孩子只能被迫去打工,維持一家八口生活;當主麻教授告訴她,臺灣來的慈濟人希望可以幫助因經濟而中斷學業的孩子,會發放等額工資的生活補助金讓他們回校念書。而這位媽媽心中充滿懷疑說:「這可能是要來騙我們的,所以堅持不讓孩子辭去工作。沒想到鄰居告訴我,真的領到了!」

「我無限的懊惱與自責,只因為我的私心、只因為我不相信慈濟,讓年紀較大的兩個孩子再一次失去讀書的機會。我真的很對不起孩子,我該怎麼彌補這過失?」不緊如此,志工去其他家庭訪視時,也發現類似的問題。媽媽愧對於貼心的孩子,也努力爭取再有一次就學機會。

孩子們在逃難過程中,心中難免烙印諸多負面形象;期待透過慈濟的助學計畫及人文活動,讓他們體認到世界還有很多美善的人事物,感受到跨國、跨宗教、跨語言、跨族裔之大愛,志工相信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也會對人間存有美善之印象,對周遭的朋友乃至陌生的人永存感恩、善解之心。

(文:顧佩珍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第588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